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

除了各赛事公司,整个马拉松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也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

2020-04-24 10: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吴俊宽、杨帆、王恒志 0 38312


禹唐体育注:

据中国田径协会旗下的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全国范围内共有22场中国田协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延期或取消。春暖花开的三四月间,本是马拉松赛事扎堆举办的黄金时节。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飞速发展十余年的中国马拉松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赛事停摆,让这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收入锐减甚至归零;疫情风险,给跑友们健身锻炼的习惯和热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当蓬勃发展马拉松产业遭遇冷酷的疫情,如同熔炼的钢铁突遇冷水的刺激,由热到冷的温度骤变之余,蒸腾而上的氤氲水汽也让产业发展的前路充满了未知。

  

比赛停摆,突如其来的“寒冬”

  

1月23日中国田协发布通知,要求4月30日之前的各项马拉松赛事“通过易地、推迟、取消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在此时间段内,93场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全部延期或取消。如果再加上已经确定取消或延期举行的4月30日之后的赛事,以及民间企业、社会力量自行主办的草根赛事,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举行的各类跑步赛事数量保守估计也在200场以上。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赛事公司没有业务,没有收入,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艰难维持。江苏力然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着多项跑步赛事,属于小微体育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唐胜介绍说,今年以来公司运营的4场赛事取消或延期,赛事营收归零。虽然目前该公司并无裁员降薪计划,但只发放基本工资,没有奖金,员工收入大打折扣。

  

零赛事的压力之下,即使是大型赛事公司如智美体育集团,也因员工数量大,为保证不裁员而从3月份起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员工工资。

  

除了各赛事公司,整个马拉松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也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国内专业急救培训与赛事保障机构极速反应(唐山)负责人彭康凯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几乎没有收入,资金压力陡增,目前仍有45%的员工在家等候复工通知。以跑步媒体、跑步装备为主业的马孔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1月下旬和整个2月几乎零收入,3月份跑步装备的销售才开始逐渐复苏。不过据马孔多负责人艾国永介绍,大量新品受疫情影响全部延迟1至3个月到货,导致应季产品错过最佳销售季节,销售业绩也不理想。

  

“寒冬”之下,各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积极复工自救。极速反应已复工人员临时组成“市场应急开发”小组研究新项目,适当侧重急救培训板块的业务拓展。河北野人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线上进行的2020石家庄马拉松春季赛,4月12日举行线上开幕式,19日比赛截止,65000余名跑友通过跑步软件参与其中。

  

不过,无论自救举措多么成功,终究只是暂时性的应急之举。所有涉足马拉松产业的企业都在翘首企盼着复跑之期的到来。

  

复跑难定 企业生存面临考验

  

3月22日,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举行的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尽管参赛规模只有一千人,尽管比赛的长度只有6公里,但这场疫情暴发之后国内进行的第一场正式线下跑步活动,一度让所有马拉松企业看到了赛事全面恢复的希望。

  

不过,从3月底到4月初,相关部门先后发布通知,要求大型聚集性体育活动如马拉松长跑等暂不开展。

  

虽然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之下,人员的聚集始终是大忌,而这恰恰也是马拉松赛事无法回避的死穴。

  

对于何时能够复跑,人们的期待各不相同。唐胜表示力然体育已经开始筹备5月2日的泗洪马拉松,现在就等着一纸复跑的通知。彭康凯则表示,8月初复跑就是理想的状态了。还有更多人已经做好了全年无赛的心理准备。

  

“从目前情况来看,马拉松赛事短期内恢复的可能性不大。”智美体育集团董事、副总裁宋鸿飞说,“一个赛事筹备期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再加上南北方天气气候的差异,不是全年都适合举行比赛。实际上今年留给各个赛事公司办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宋鸿飞表示,智美已经做好了今年赛事完全无法恢复的准备。

  

野人体育董事长康金书也表示,“心理预期是5月能复工,但也做过最坏的打算——今年全部活动都取消。”

  

恩贡(上海)文化发展中心是一家经纪公司,主营业务是中国境内跑步赛事中的外籍职业运动员邀请工作。该公司负责人丁熠晨对于复工时间的预判更为谨慎。他表示马拉松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复产复工需要等到社会经济全部恢复正常之后才能开始,而自己的业务领域又是马拉松产业复工链的最后一环。在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出入境管理全线收紧的情况下,明年的业务能否正常开展还是未知数。

  

丁熠晨表示,自己公司人工成本较低,少量运营费用几乎可以忽略,在疫情冲击下长期坚持下去应该不成问题。但他也表示,那些人工成本等固定支出压力大、为保持正常运营需要大量现金流的企业,在这次疫情面前可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艾国永介绍说:“不出意外的话,以跑步媒体、跑步装备为主业的马孔多,在今年虽然生存艰难,但应该是可以存活下来的。我们也在努力放慢速度、控制规模、节约成本,并加快资金周转,希望可以度过寒冬。”

  

在这个疫情导致的“冬天”里,过最紧的日子,做最坏的打算,已成为所有马拉松企业的共识。

  

跑或不跑 跑友眼中的两难抉择

  

跑?或者不跑?这看似是一个主观上的问题,但对于疫情下的广大跑友来说,却有太多的客观实际是需要考虑的。

  

疫情之下,健身锻炼被迫从室外回到室内。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跑步机不是家家都有,健身房也几乎全部停业,跑步习惯的延续遇到了客观困难。

  

跑友李清模家住厦门,一向赤脚参加比赛,加上跑量大,参赛频次多,让他在国内跑圈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整个2月李清模的跑量锐减,一共只跑步锻炼了3次,连平时的零头都不到。大部分时间里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熬夜、晚起加上缺乏运动,一个月的时间体重就增加了11斤,直到3月才逐渐恢复了中断的跑步锻炼。

  

遭遇同样尴尬的还有艾国永,他在整个2月基本没有跑步,只在室内练了练力量,结果导致体重增加了8斤,现在还在为减肥而努力。3月中旬前后,艾国永开始在北京的室外跑步,不过跑量不大,配速掉得也很厉害。

  

相比之下,石家庄市路跑协会会长王京华要幸运很多。因为家里有跑步机,作为12年资深跑友的他封闭在家期间依然坚持了跑步习惯,跑步机上跑烦了就从客厅跑到厨房再跑到卧室。而选择这种在家“转圈”跑法的跑友也不在少数,王京华的一位跑团团友疫情期间绕着客厅累计跑了13小时、120公里。

  

但在家里“转圈”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转好,不少跑友在3、4月间开始恢复室外跑步,但口罩戴与不戴又成了新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跑友均表示,戴口罩跑步不仅体验差,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为了可以不戴口罩跑步,同时也为了减少因为不戴口罩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丁熠晨选择在早晨四五点钟出门跑步。家住南京的跑友小戴则是到离家不远的玄武湖跑步。还有不少跑友选择在深夜的小区内默默绕圈。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大量的跑友依然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坚持着运动锻炼,积极等待着赛事回归。但对于恢复参赛,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由于前期报名的多项国内外赛事取消或延期,李清模遭受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已报名成功的比赛延期后也会出现档期冲突无法参加的情况。他表示,疫情结束后会先抱观望态度,减少参赛频次。

  

艾国永则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能够尽量多参赛,完成全年的参赛计划。

  

“算是‘报复性参赛’吧。如果马拉松赛事举办,我就会参赛,不会徘徊。”艾国永说,“相信政府对疫情的判断和对能否举办赛事的判断”。

  

小戴表示,不会报复性参赛,也不会不敢去参加比赛,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计划、有选择地参赛,毕竟跑步不是为了参赛,而是为了锻炼身体。不过他也表示,如果要求必须戴口罩,比赛就不考虑参加了。


难度升级 疫情之后的全新挑战

  

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马拉松热对于世界马拉松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疫情结束之后,如何让马拉松产业尽快恢复发展,如何让跑步爱好者们尽快跑起来,将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无论跑友态度如何,不管等待多长时间,比赛终有恢复正常的一天。被按下了暂停键的中国马拉松产业能否在复跑之后无缝恢复?在这个问题面前,所有企业的受访者都不敢盲目乐观。

  

宋鸿飞分析说,从短期来看,2020年已经有不少赛事被取消,比赛数量减少就意味着“蛋糕”小了。延期的大量比赛也可能在复跑后出现密集撞车的情况,国内马拉松跑者的数量是一定的,密集赛程之下部分影响力较小的比赛可能出现参赛跑者数量不足的情况。此外赛事刚刚恢复之后,很多跑友因为缺乏系统训练准备,身体机能和运动状态大不如前,势必会让赛事运营的安全风险增加。近期国内多地接连出现运动性猝死的悲剧,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运动风险提高的苗头。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整体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市场前景也难以独善其身。

  

宋鸿飞表示,不少跑友的收入受到疫情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汽车、金融、体育服装这三类以往对马拉松赛事赞助力度最大的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都很大,在品牌推广方面的经费也会相应减少。压力之下,马拉松产业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比较吃紧,整个行业预计会迎来一次优胜劣汰的大洗牌。

  

丁熠晨判断说,中国马拉松产业前些年发展太快了,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有的公司会倒掉,有的人员会离开。未来马拉松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放缓。

  

在唐胜看来,产业发展放缓、企业优胜劣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疫情的冲击让企业看到自我优化提升抗压能力的重要性,也能帮助兴旺十余载的马拉松热潮逐渐趋于理性。渡过这次危机之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将代表着更为健康的马拉松产业未来。

  

疫情是无情的灾难,也是刺耳的警钟。此次疫情让大众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封闭居家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规律地健身锻炼。新的跑者还会继续出现,产业发展的“基石”还会越来越大。

  

尽管前路会充满挑战,但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不会就此停滞不前。发展的速度可能会变慢,但前进的步伐应该会更加稳健。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停摆”带来重压 行业或将调整——疫情之下的中国马拉松产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