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逆境中急需增强“免疫力”

这次疫情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太多的变数,也让原本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大考”。

2020-02-21 10:00 来源:人民网 记者/郝帅 0 73515


禹唐体育注: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国内举行的所有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停摆”,中超、CBA、十四冬等大型赛事延期,原本在家门口征战奥运预选赛的女篮姑娘也无奈移师他国。


的确,这次疫情给中国体育带来了太多的变数,也让原本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大考”。或许疫情过后这些被“压抑”的体育企业如何及时“回血”、实现“涅槃重生”,才更值得深思。


危中有机 危中寻机


疫情发生后,作为北京周边知名滑雪胜地的崇礼相继发布关闭雪道暂停营业的通知。万龙滑雪天堂董事长罗力说:“这次疫情对于滑雪产业是致命的打击,滑雪产业的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冬季。现在,我们完全失去了收入的来源。11、12、1月上半部分,我们收入了1.43亿元,势头都很好,疫情的到来让雪场关闭,疫情过去以后,也没办法恢复,这是很严峻的。”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疫情之下体育行业既要看到严峻的挑战,也要看到更长的机遇。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兆红表示,企业要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查缺补漏,在挑战中寻找机遇,迎接未来引暴点的到来。


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体育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由此可见,尽管此次体育行业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但在巨大体育消费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即便短期发展受挫, 也不会改变其昂首向前的良好态势。


困境求生 自胜者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疫情的严峻挑战,企业除了要依靠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自救”和自给自足。如果企业能在这段“间歇期”提早布局,来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抗风险能力,这势必会对疫情过后中国体育快速恢复将起到关键作用。


“构造要未雨绸缪,我们要提前布局疫情之后的补救措施和快速发展。”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休闲体育协会主席李相如坦言,要充分地认识到这次疫情给我们体育全行业所带来的困扰,我们只有把这些困难看清楚了,在解决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再找出正确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体育产业线下场景造成极大冲击,但与此同时,很多的体育企业各自都在自寻出路、悄然转变,线上便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纽带。


王兆红认为,首先要积极实施自救,通过线上的赛事宣传或者资本运作,提升赛事的品牌影响力。这个空窗期,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上体育营销,或者对运动员展开封闭式集训,并集中思考一下赛事未来的运营策略,建立更高效的赛事执行体系,借机完成赛事运营流程的改造升级,吸引到更多大众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牌价值。


加速融合 抱团取暖


当体育企业线下转入到线上开展业务时,许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在这个特殊时期各行业都要发挥互助精神,资源互补,“抱团取暖”才是当务之急。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体育企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作者、前卡宾滑雪总裁伍斌表示,“我觉得未来,滑雪装备的线上交易、电商发展应该有一定的机会。同时,爱好者通过线上预约、线上结算以及其他自助服务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最终帮助我们实现智能化雪场。还有通过网络进行的滑雪教学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该看到,对滑雪场而言,尽管依赖于线下,但是肯定还是要往高度智能化方向走。”


“在压力到来时,抱团取暖,相互成就。”张思杰感慨道,这次疫情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催促了我们加快了脚步。


诚然,此次疫情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也给体育企业带来了危机中的启示与思考。加快商业模式升级、拓展企业经营模式、加强行业间合作共赢,增强企业自身“免疫力”,共克时艰,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体育产业逆境中急需增强“免疫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