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球怎么了?20万天价学费保护不了膝盖
北京冬奥会召开之时,这是一个仅在北京地区,就将达到至少每年30亿元的市场。
禹唐体育注:
成为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是张晓天(化名)儿时的梦想,如今饱受髌腱炎困扰的他,不得不重新寻找方向……
作为北京一家知名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为数不多的冰球运动员,6岁开始接触冰球的张晓天已经练过了八个年头。然而就在一年前的某个下午,前所未有的酸胀感穿透张晓天的膝盖,愈演愈烈。
随后的日子里,张晓天不得不卧床在家,膝盖的酸胀感如影随形。这所中学的张老师对经济观察报称,张晓天的身材在冰球队里不是很有优势,但他非常勤奋积极,家长也支持。为了打出好成绩,受伤前的张晓天一周要进行五次冰上训练,每次一个半小时。
云南省海埂运动训练中心运动损伤副主任医师李红彪称,髌腱炎这种慢性伤病目前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法,只能通过静默休养,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能训练,还可能留下后遗症。如今,张晓天虽然逐渐恢复,并开始重拾基础训练。但伤病能否完全恢复、未来是否能继续参加高强度的比赛,对于这个孩子还是未知数。
这家中学招募的十多名冰球特长生中,张晓天的遭遇并非个例。
在张晓天的遭遇背后,根据测算,北京冬奥会召开之时,这是一个仅在北京地区,就将达到至少每年30亿元的市场。
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十岁的魏子尧(化名),凭借优异的成绩入选了中国国家少年冰球队(下称“国少队”)。成绩的背后是紧锣密鼓的训练。
下午四点学校放学,魏子尧要赶路一个多小时回家吃饭。他要在七点之前,准时到达国少队的训练场馆。直到晚上九点,魏子尧需在冰面上进行击球、滑行、对抗等高强度训练。如此往复,一周3-4次。此外,他还要在国少队、北京队、校队和俱乐部打联赛,深夜到家是常事。
休息对于魏子尧般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来说,似乎是奢望。日子过得争分夺秒,而且并不会因每天忙碌疲惫的训练,学习的课业会减轻。即便已经入选国少队,曾随队获得多项校园联赛冠军,魏子尧的母亲田女士还是希望儿子只将冰球当作爱好,主业还是要放在学习上。
魏子尧是幸运的,毕竟他的膝盖没出现过问题。
但他的队友也遭遇了和张晓天类似的伤病,并为此休养近一年。孩子的母亲斯维特兰娜(俄裔)告诉记者,“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体能训练,孩子没有得到足够休息,膝盖很快出现了炎症,我们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何为髌腱炎?这种伤病和冰球训练有着怎样的关联?李红彪医师表示,并非只是冰球运动,篮球、足球等常见运动也有很多类似的病例。“在高强度运动中,膝关节作为腿部骨骼、肌肉、韧带的汇接点,要承受相当大冲击力。当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时,膝盖的磨损便会加剧。体能不足时受伤几率更大。因此腿部和臀部的肌肉训练和体能训练时长,一定不能低于技巧性训练。”李红彪介绍。
早在2015年,澎湃新闻曾报道NBA球员斯蒂芬库里的训练经验。在经历多次踝关节伤病后,库里听从训练师建议,增强臀大肌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颈后深蹲、直腿上摆等动作。一周两到三次的训练令库里的伤病明显减少。
受伤的逻辑
然而,经济观察报调查发现,专业体能和力量训练在青少年冰球圈却难以实现。
半个足球场大的训练场地里,十岁出头的小运动员们来去匆匆。很多孩子来不及充分热身,就急忙穿上沉重的装备下冰训练。
来自俄罗斯的冰球教练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不做足热身和陆地训练,他不建议让孩子上冰训练。但大多时候家长的回答都是“没有时间”。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冰球教育,政策占优、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的首都,吸引了很多这样不远万里而来的家庭。一位从东北带孩子来北京训练的父亲说,学校课业繁重,孩子抽空训练,没有时间进行体能训练,更遑论专业的冰球陆地训练课程。
原国家女子冰球队主教练姚乃峰,也表达了和亚历山大一样的担忧,“冰球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运动,比篮球、足球的伤病概率都要低。但出现很多类似伤病的青少年,这与他们的训练时间和方法有关。周一到周四,大部分孩子没有时间系统训练,只在周末‘过瘾’,短时间、高强度、过于集中的训练时间,无疑会加重膝盖的负担。”
在亚历山大教练看来,冰球运动消耗体能巨大,受伤不可避免,但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可以降低过劳损伤的几率。
有别于传统认知,冰球训练的内容大多在陆地进行,理论上冰时间不应超过训练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冰上训练之外的内容包括慢跑、快跑、篮球、足球、力量训练和恢复训练等。“在俄罗斯,经过科学训练的孩子,受伤几率要比国内小得多。”
而中国孩子的训练往往低频次高强度,上冰时间太长,体能不足。亚历山大接触到的中国孩子,即使技术水平远优于同龄人,有培养成专业运动员的潜力,但依然承担和普通学生一样的课业负担。尽管每次他会提早安排40分钟陆地训练,但鲜有中国小朋友能按时参加。
时针指向晚上九点,这位东北来的父亲将孩子送上车。而回家等待孩子的,还有一堆学校作业。
盛世隐忧
“令人担忧的不光是训练体系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还有青年人才流失和匮乏的窘境。”1959年出生、七十年代原国家冰球队守门员、现居美国的冰球教练田晓军追忆中国冰球的发展历史,感叹过去的辉煌。
“早在建国初期,这项从前苏联传来的运动就风靡东三省,并成为1953年全国首届冰上运动会的正式项目。四年后,国家培养出11支甲级队,并频繁的对外交流切磋,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在田晓军的相册里,有一张66年吉林省冰球队的合影,上面写着“战波兰三战三捷纪念”。“那是中国冰球光辉岁月最好的见证。”田晓军告诉记者。
随着中央继续加大对冰球事业的扶植力度,1976年开始有了室内冰场。上世纪七十年代省冰球队队员每月可得36元的餐费补贴,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收入。而且中央还承诺退役包工作编制,队里打不上球的球员,还可以去大学体育专业继续深造。那个年代运动员的待遇好到让人羡慕。
在当时,中国冰球队和世界顶级强队仍然有很大差距,但也打出历史最佳成绩。女子冰球队取得1992年世锦赛第5名、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第4名和亚冬会第1名,创下中国冰球运动历史上最好成绩。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依赖国家补贴的冰球队显得后劲不足,缺乏市场输血,过高的财政补贴让体育局入不敷出。“东三省大半冰球队伍被撤销编制,很显然,培养个人项目的成本比团队项目低,且更容易夺金牌。”田晓军告诉记者。
2015年,中国成功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冰球市场化紧随其后。田晓军称,和北美相比,国内冰球市场化刚刚起步,受众狭窄。事实上,国内很多知名冰球俱乐部经营状况也确实困难重重,观赛市场依然没有打开。
有一次国内知名俱乐部举办冰球比赛,最后只到场17名观众。究其原因是没有好的运动员和足够的冰球爱好者。冰场开了不少,但这项运动的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昂贵的冰球
练习冰球的费用昂贵。
魏子尧的妈妈告诉记者,前几天球杆打坏了,正准备买新的。一根好的进口球杆价格在2000元以上。此外,冰球装备如全身护具、训练器材、球鞋球衣等,起步价格也要在3万元左右。
“我儿子在北京和国少队训练是不用花钱的,冰球协会和政府补贴一直很给力。”田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全中国最专业的国少队训练场地,一次场地费在200-300元。每周四次,每个孩子要支出1000元的政府补贴。加上各种比赛、教练和器材成本,国家十五年培养一个冰球运动员的补贴在30万左右。
加上平日俱乐部课程费用,大课300元,小课600元。一周算下来,田女士要在孩子身上花费近2000元。更大的支出是外出比赛,“一趟就要好几万”。一年下来,所有和冰球相关的费用要花掉20万元左右,这还是国家给补贴的情况。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不是小数目。”田女士表示从孩子4岁多开始上冰训练,前后已经花了一百多万元。
“如果他们最终都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田女士表示。在冰球圈,“冰妈”、“冰爸”是对家长的昵称。“因为一旦孩子参与这项运动,家长基本就没闲暇时间了,要么陪练要么挣钱。”田女士笑称。
常年经营冰球器材的腾特体育的负责人范陈建告诉记者,虽然进口球具价格高,但实际利润不到15%。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小众运动的冰球,市场需求不足。
沈阳市雷奥俱乐部、冰球学校创始人王舵坦言,俱乐部办比赛也在赔钱,观众基本是球员的家长和朋友。俱乐部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卖课,但不会强制学员来上课。接受采访的几位小运动员表示,教练会建议学生每周参加三次左右训练,但并非强制。
但显然,在俱乐部打比赛的时候,训练次数多的学员技术有优势,有更多上场机会。
一般,每次训练都在冰上进行,如果每周训练3次,小运动员每周上冰运动时间应在3-5个小时之间。按照理论上冰时间不应超过训练总时间的三分之一,由此计算,小运动员的理论总体训练时间每周在9-15个小时。
谈及陆上训练,家长群体却出现明显分歧。魏子尧的妈妈告诉记者,为降低孩子受伤概率,她会督促他进行适量体能和力量训练。另外两位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陆地训练项目,最多是在学校跑跑步,打打球。
通过和患者沟通,李红彪医生了解到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都没有在学校接受科学系统的体育训练。有些体育课无非是自由活动、打打篮球,家长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是中国青少年体质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
除了体育知识匮乏,队医系统的不专业同样令人堪忧。“当自己意识到膝盖可能出现问题时,唯一能找的基本就是教练。教练有运动经验,但并不一定懂得运动康复知识。我们只是听教练吩咐去运动和休息,有时候甚至都不会自觉遵守。”冰球特长生的杨青(化名)说。俱乐部也鲜有专业队医,只有在比赛时才会配备救护车。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俄罗斯学校会有专业队医来为学生提供健康指导,防止出现过劳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受伤概率大增。
路在何方
费用昂贵且有受伤风险,从事冰球运动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即使是在北京这样开放的地区,也存在着学术歧视。排名靠前的学校不收体育特长生,因为会拉低自己的平均成绩,而排名中后的学校也不会招太多。像我们体育特招生数量比较多,招生数量每年也不到总数的4%。目前,中国好的大学基本没有冰球队。”北京一家知名重点中学负责冰球招生的张老师称。
如今,杨青已升到初中,在他看来,尽管不少孩子热爱这项运动并且是靠特长被招进学校,但大多数人会逐渐把运动当成爱好,专心攻读学业。技术好、家境优渥的同学会选择出国,冰球或许会成为他们的事业。
其中,知名导演英达的故事广为流传,他曾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指出,自己移民美国,都是为了儿子学冰球。“一直到儿子开始打冰球,我就认识到不出去学冰球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就在国内这么练的话,作为一个业余爱好,那是没有希望的。”
据《体坛周报》报道,当时不满18岁的英如镝,身高就已经有1.85米。他在北京虎仔队的表现抢眼,曾在比赛中连续上演“帽子戏法”,帮助球队夺得社区建制的HOUSE A级别冠军,并且荣膺“得分王”。看到自己儿子在冰球运动上的天赋,英达决定让英如镝走职业化的道路。他将儿子送到了美国冰球名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读书和训练,开启了一段职业冰球路。
(因部分受访者为未成年人,故文中使用化名)
本文转载自经济观察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冰球怎么了?20万天价学费保护不了膝盖 明星吐槽"没出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