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领性政策文件引领 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我国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勃勃生机。

2020-01-17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王辉 0 72040


禹唐体育注: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我国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勃勃生机。如今,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体育产业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并且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体育产业尚处萌芽阶段(1949年——197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产业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当时正处萌芽阶段。随着新中国提出建设新体育的号召,第一批民族体育品牌诞生,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增辉添力。


1951年,国营黑龙江五金厂成立,为适应国家冰上运动的发展需求,工厂决定试制冰刀。几位工程师以苏联速滑冰刀为样品钻研试制。当年10月,冰刀试制成功,以“黑龙”命名。1958年秋,在广交会上,冰刀对比试验,结果“黑龙”牌冰刀将挪威生产的冰刀砍出了豁口,从此声名鹊起。


1959年,由上海华联乒乓球厂会同其他4个单位为参加第26届世乒赛的中国选手制造的器材符合国际标准,“中国制造”的全套乒乓器材在上海诞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及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该产品被以“红双喜”命名。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款运动衣品牌在天津悄然绽放,定名“梅花”,取自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70年代,“乒乓外交”以来,“梅花”与首批中国体育健儿逐渐亮相世界体坛。“梅花”也被定为中国运动员参赛使用的指定品牌。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7年,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体育工作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系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在这一段阶,体育市场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进入稳健成长阶段(1978年——2011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体育市场的产业化发展逐渐形成。在这一阶段,体育用品业首先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壮大。


1984年,诞生于广东省三水市酒厂的“健力宝”饮料,伴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而扬名天下。


上世纪80年代,回力鞋成为年轻人的最爱。“梅花”的三道杠运动服则成为当时校园里最酷的装备。1987年,“梅花”运动衣厂鼎盛时年产值近7500万元,利润近1800万元,在全国针织行业列首位。


1985年,国家体委提出了“以革命化为灵魂,以体育科学化和社会化为两翼”的改革指导方针,使过去由单靠国家投资向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多方筹资转变,体育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体育竞赛出现冠名赞助,场馆出租、兴办公司等商业性经营与创收。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体育只是充当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


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体育产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1992年,为响应党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当时的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体育产业的概念,不仅将体育管理机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成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同时推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


进入新世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创造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显现。据《 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1.25万人,占总体的18.06%,创造的增加值为211.73亿元,占总体的16.73%,体育用品业的从业人员为229.20万人,创造增加值1008.87亿元,分别占总体的80.78%和79.74%。《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被社会各界视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文件。之后各地各部门又陆续印发了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竞赛表演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等配套文件,出台了足球、马拉松、自行车、冰雪、水上、击剑、航空、山地户外等专项运动规划,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我国的体育产业也借助政策激励与资源集聚,迅速成为新经济风口,5年间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马拉松赛事近1600场,参赛人数近600万,覆盖了250多个城市,带动消费288亿元。体育机构数量年增长20%左右,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人。


此外,登山、骑行、滑雪等户外运动蓬勃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传统健身活动持续走热,击剑、马术、帆船、冰球、滑翔等新兴时尚运动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充分显示出,我国的体育消费方式正在逐步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与观赏型消费转变。


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从1.35万亿元增长至2.2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不仅远高于经济增速,更领跑其他幸福产业。2014至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0.64%增长到2017年的0.94%。无论是产业总规模的增速,还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和贸易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纲领性政策文件引领 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