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新十年,中国马拉松跑向何方?

中国的马拉松前景一定非常广阔。

2020-01-07 10: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肖世尧、付敏、颜之宏 0 32496


禹唐体育注:

新年伊始,第18届厦门马拉松5日鸣枪起跑,拉开了一整年马拉松赛事的帷幕,也意味着中国马拉松运动迈进了“2020”时代。

  

经历十年,尤其是近五年的“井喷式”发展,马拉松在中国从小众走向大众。“跑马”,已成无数中国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方式,对经济社会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跨进新十年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将跑向何方?

  

未来十年:马拉松还能热下去吗?

  

中国田协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五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翻了四十倍。“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800人以上规模赛事达1900场,参与人次720万。”中国田协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水涛介绍。

  

2018年出台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800人以上规模)将达到1900场,参赛人数超1000万人次,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其中一些指标在2019年已提前实现。”水涛说。

  

曾连续13年执裁“北马”的外交学院体育部主任、国际级田径裁判王莉副教授认为,马拉松热潮背后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马拉松参与性强、社交化、门槛低,其高性价比受到很多人青睐。”

  

中国田协新闻委员会委员、资深跑步媒体人陈远丁介绍,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越5000美元,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体育消费周期,也就是国际著名的“马拉松周期”。2011年,中国人均GDP超越5000美元,马拉松至此开启近十年的蓬勃发展。

  

未来能否继续热下去?众多业内人士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大幅提升,但总量上仍不及美国和日本。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仍有继续火爆的空间。”王莉表示。

  

厦门马拉松发烧友胡东业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民间跑团兴起,有赛必报者越来越多,多到绝大部分赛事都需要抽签分配名额,本届厦马中签率也仅为28.8%。从数量看,马拉松的发展还远未达瓶颈期。

  

水涛认为,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马拉松总体发展稳定。“未来将继续完善赛事体系和管理政策,增加活动供给”。

  

无缘白金:离世界顶级还差多远?

  

2019年,世界田联公布了首批马拉松“白金标赛事”名单,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未能入选。水涛表示,中国田协将支持有条件的赛事争取白金达标。而相比波士顿、伦敦、东京等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中国还差多远?

  

“其实在整个赛事组织、硬件设施等方面我们可能比国际上一些比赛更好。”水涛表示,“但要想达标白金,一个是世界顶级选手参赛,还有赛事服务、电视转播等方面都需要继续学习。”

  

水涛认为,目前最大的差距在于国际化程度。“20年前我去考察纽约马拉松,3万人的规模,其中1万纽约人,1万纽约以外的美国人,1万外国人。然而现在北马3万人的赛事,外籍选手报名只有500人。”

  

赛事数量的激增,使得马拉松专业管理和运营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专家认为,部分跑道上的乱象,与中国仍缺乏足够的专业运营管理人才不无关系。

  

水涛介绍,中国田协目前已和上海体育学院共建马拉松学院,共培养了赛事组织、医疗救护等各方面人才超过2000,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组织培训工作时,一定要拒绝形式主义,从问题出发。如果只是讲宽泛概念,对赛事组织的提升作用仍不够明显。”王莉提醒。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中国马拉松文化培育是目前发展的最大短板,赛事同质化较为严重。“真正的马拉松赛事做得好,一定是从服务跑者的角度出发。”王莉表示。

  

“波士顿马拉松对选手的吸引力就在于上百年的文化积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特色强烈,可塑性、可延伸性强,各地赛事都有形成自身特色的充分空间。”胡东业说。

  

胡东业认为,中国马拉松高水平选手数量和成绩落后于亚洲高水平国家较多,人才培养体系未形成也将为发展带来隐忧。“如何形成商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未来的突破点。”

  

中国特色: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从1981年首届“北马”至今,中国马拉松已走过39年历程。相比欧美的百年发展史,中国的马拉松还处于“青年时期”,有后发优势。

  

水涛介绍,2019年中国马拉松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科技结合,中国田协也在积极拥抱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例如我们在试点开展赛时心率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跑者的身体状态进行检测,让跑步更加安全。”

  

“中国马拉松在科技运用、社交媒体化方面当之无愧是世界第一。赛事小程序很方便,人脸识别运用也较为常见,赛事直播越来越移动化。未来效率会越来越高,防作弊手段也会越来越强。”陈远丁表示。

  

近年来,中国马拉松的特色主题赛事越来越多,城市马拉松类型不断丰富。水涛认为,马拉松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宽泛概念,其中包括全马、半马、越野跑等多种类型的路跑。中国田协将鼓励不同级别和类型赛事的推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赛事选择方面,据保守估计,每年中国有数万跑者选择到国外参加马拉松比赛。王莉表示,这一现象已成为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管理部门应认识到大众对外交流的这一趋势,做好积极引导规范工作。

  

中国的地方政府乐于支持举办马拉松赛事,视其为促进本地发展的机会。“马拉松办赛涉及城市的资源调配,无法脱离政府。而办好马拉松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动作用,也使得地方政府愿意进行适当投入。”

  

“‘北马’‘厦马’‘上马’等实现市场化的品牌赛事已不再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而是发挥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水涛说。

  

“中国的马拉松前景未来一定非常广阔。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去处理、去规范。发展国内市场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中国的马拉松推广到国外,形成自己的特色。”王莉说。

  

刚刚过去的十年,马拉松运动随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而迅猛发展。这一战略机遇期仍将继续,可以说,站在新十年的起跑线上,中国马拉松面向的是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新赛道。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迈进新十年,中国马拉松跑向何方?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