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跑马拉松?

要说这几年国内最火的运动,马拉松不是第一也肯定能排进前三。

2020-01-04 10:00 来源:爱范儿 0 34248


禹唐体育注:

要说这几年国内最火的运动,马拉松不是第一也肯定能排进前三。


长途跑步听起来很枯燥,但换成「马拉松」,一下子成了时尚的符号,明星们、商业大佬们百忙之中总要穿上跑鞋,别上号码布出来跑两圈,朋友圈晒证书、晒成绩、晒汗水的照片也越来越多,有人说马拉松是「让中年人沦陷的现代苦役」,蒋方舟的《马拉松是中产无声的广场舞》干脆把中产阶段和这项运动都嘲讽了一遍。


马拉松,这项远可追溯至公元 1 世纪传闻,近也在现代奥运会史上拥有姓名超过 100 年的古老运动,是怎么突然在神州大地成为新宠的?


跑马拉松有多火?


先科普一个冷知识,很多人都知道,马拉松源自古希腊时代的战争中一位雅典士兵传递胜利讯息的故事,但「马拉松」并不是士兵的名字,而是战役的名称,这名传信的士兵实际叫菲迪皮茨,不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仍有争议。


来源有争议,并不妨碍马拉松在全世界的流行。1896 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后,马拉松开始风靡美国,次年就诞生了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纽约、华盛顿等各个城市也相继有了自己的马拉松赛事,约翰尼·海斯在 1908 年奥运会夺得金牌后,美国人对马拉松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这一热潮随即席卷加拿大和欧洲,蒙特利尔、伦敦、柏林的室内马拉松一票难求。


然而,这一轮马拉松狂潮中很快在 1910 年左右消退,直到 1976 年,美国在慕尼黑奥运会再次夺得马拉松金牌掀起全国范围内第二轮马拉松热后,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准确来说,现代马拉松是在 1976 年纽约马拉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那届马拉松把地点从中央公园搬到了街道中,线路横穿五个行政区,居民们得以在家门口观看赛事,看热闹的同时也为选手们加油助威,各地纷纷效仿,把马拉松办成了全城的节日。


这一形式的马拉松很快来到中国,1981 年的北京马拉松是官方盖章的国内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田径赛事,起初只允许专业选手参加,1998 年对业余选手开放后,参赛人数由原来的几百人跃升至三万多。可以说,人民群众对路跑的需求存在已久,北京开了先河,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自然跟上,不过全国马拉松赛事真正兴起,还是 2011 年以后的事,这一年我国的人均 GDP 正好迈过 5000 美元大关。


2010 年,国家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只有 11 场,到了 2011 年,这一数字翻倍到了 22 场,到了我国人均 GDP 突破 8000 美元的 2015 年,随着田协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手续,马拉松迎来井喷式发展,当年的赛事数量一下子从前一年的 51 场飙升到 134 场。最新的数据是 2018 年全国共举办 800 人以上的马拉松赛事 1581 场(认证赛事 339)。


但当参赛人数则从 2010 年不足 40 万变成 583 万时,赛事的增加还是没有跟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路跑需求,尤其是认证赛事的名额向来供不应求,以北马为例,如今总名额依然控制在三万,但 2019 年的报名人数已高达 165704,僧多粥少,抽签就成了常态,重要比赛 15% 左右的中签率无形中又增加了参赛资格的含金量,让中签者未开跑就体会了一把锦鲤的喜悦,以 2019 年为例,北马的中签率仅为 16%,一个参赛资格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被炒到 2000 元。


马拉松,不是想跑就能跑


马拉松的流行,也与这项运动看起来门槛较低有关,踢足球、打篮球还得买颗球呢,还免不了在拼抢中受伤,摔得一身狼狈,但只要腿没毛病,谁还不会跑两步?规则也简单,速度为王,公平公正。


有这样想法,或者说误解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马拉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首先,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的的田径项目,全程马拉松总长 42.195 公里,半马也超过 21 公里,就连最短的迷你马拉松也在 5 公里左右。全马的平均完成时间在 4 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你要不停歇或中间只有短暂休息地跑上 4 小时,这对身体的耐力和体能无疑极大的考验,且不说在规定时间(一般是 6 小时)内跑完全程,能坚持到达终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问题。


而要达到 4 小时的平均水平,配速、热身、定速巡航、冲刺、体能分配等都有讲究,只有合理分配体能,保持节奏,你才有可能毫发无损地顺利到达终点。连经验丰富、训练有序的选手,这 40 多公里跑下来,身体都没有不酸爽的,「大脑一片空白。」小韩描述自己跑完马拉松后的感受。累得想躺下?想得美,不做好拉伸,第二天你就等着迈不开腿吧。


但掌控上述技巧又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要是没有任何准备就想跑半马甚至全马,那不叫跑,那叫去送命,这些年跑马拉松猝死的例子还少吗?并且很多猝死发生在终点冲刺阶段,这与很多选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了解自身极限而硬撑到底不无关系。


上个月在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上,一位因「关门时间」已到仍无法抵达终点的姑娘哭得梨花带雨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关门时间」是指赛事组委会规定的从鸣枪到比赛截止的最长时间,通常为 6 小时,即 6 小时过后,选手即使到达终点也没有成绩。


这位姑娘「一哭成名」后,赛事组委会赠送了她一个 2020 年免费名额以示安慰,但官微后面那句「好好训练」的叮嘱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跑马拉松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呢?来看看长跑爱好者,坚持跑了 20 多年马拉松的村上春树的是怎么讲的:


须知痛苦是这项运动的前置条件,正是刻意去经历这种痛苦,才能更好地感知我在活着这一状态。


马拉松背后的生意经


跑马拉松的人多了,魔幻的事也接踵而至。替跑、套牌都是小儿科,既然有人脸皮都厚到跑到半路改骑共享单车、穿过绿化带抄近路了,顺手打包补给物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看你馋的不是马拉松,你馋的是补给站的能量棒。


眼馋补给物的不仅是想要浑水摸鱼的选手,还有围观的群众,一边搬水一边还要质问志愿者「凭什么拦我不拦别人?」


就连志愿者也有给人添堵的时候,非要在选手冲刺的时候几次三番递国旗,导致对方节奏被打乱,不仅遗憾错失冠军,还要背负上「不爱国」的骂名。


从这一点来看,国内的马拉松可能又跑太快了。


抛开倒卖参赛资格这种灰色交易不谈,马拉松 40 多公里的路途早已连接着庞大的产业链。


报名费是最容易算的一笔经济账,仍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全马参赛人数 3 万,每人报名费为 200 元,仅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 600 万。当然,报名费达到 200 元这一档的赛事是极少数,大部分赛事报名费集中在 100-150 元区间,指望报名费挣钱不太现实,赞助费才是收入大头。


打开北京马拉松官网,可以看到右侧的赞助商分为多个类别:冠名赞助商、顶级合作伙伴、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赛事支持商,大到冠名、保险,小到饮用水、参赛者服装,处处皆可招商,像北马这样的赛事,每届收入约为五六千万元,赞助费占九成。但北马不能代表整体,国内大部分马拉松赛事的赞助收入并没有这么高,田协的 2019 年马拉松年报显示,国内认证的 A1 类马拉松平均支出为 1199.86 万元,平均赞助经费 669.42 万元,有 500 万左右的缺口。


和国外的马拉松还有转播费收入不同,国内马拉松赛事不仅无法从电视转播中获得分成,反而要倒贴给电视台一笔不菲的费用,公开报道显示,一场 2 小时 40 分钟的全程马拉松直播,央视的收费为 600-700 万元,地方台的收费要低得一些,而有没有电视转播,也直接影响招商价格,这是至今仍无法突破的怪圈。


「目前只有北马、上马等顶级赛事,能够完全依靠赞助商费用举办赛事。其余近 300 场赛事很难拉到大额度的赞助,同时盈利模式也极为模糊。」一位马拉松行业人士向 《新京报》透露。这些缺少赞助的赛事,多依赖地方政府补贴,这可不是赔钱赚吆喝,赛事运营商可能挣不到什么钱,不代表主办城市没有从中受益。


这年头各个产业都在下沉,马拉松也有此趋势。2018 年在全国 334 个地级市中,已有 265 个城市举办了规模赛事,占城市总数量的 85%。若运营得当,举办马拉松带来的回报相当可观。


已经举办了 17 年厦门马拉松,仅去年就为该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1.16 亿,综合经济效应 2.91 亿;更年轻的无锡马拉松,每年也为这座城市吸引数 20 多万游客,带动休闲旅游消费超过 2 亿;四五线小城东营也凭借「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在全国跑友爱好者中打响了知名度,


「就当去旅游了,」小韩这样解释自己跑马拉松的动力,「难得来一趟,跑一下就回去多可惜,肯定要到处逛逛。」他表示跑一趟不在常住地的马拉松,连路费、住宿和餐饮在内,大概要花 2000 元,「要是算上装备那就不好说了。」


没错,运动装备品牌也是这波马拉松红利的受益者,这几年在马拉松,或者说慢跑运动风潮的推动下,New Balance 这个原本小众的专业跑鞋品牌走向大众,耐克的 ZoomX Vaporfly 4% 也因在马拉松赛场大出风头而备受关注,基普乔格在 10 月份完成「破二」(2 小时以内完成比赛)壮举时穿的就是最新款的 ZoomX Vaporfly NEXT% 系列,为此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些选手认为耐克的高科技为跑者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


赛事训练服务技术提供商「爱燃烧」和 Keep 去年发布的《中国跑者调查报告》显示跑者年均跑步消费 1.2 万,其中有 42% 花在了装备上。


从马拉松中掘金的还有一群非洲兄弟,翻阅各地马拉松的成绩公示,可以发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选手几乎垄断了国内大小马拉松前几名,这背后又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非洲选手追求赛事奖金,主办方为了提升赛事规格需要邀请国际选手,经纪公司就成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签下有实力的非洲选手,再根据主办方需求派选手参赛,从选手的出场费和奖金抽成。这可能是马拉松催生的商业生态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了。


然而,注意到这种潜规则的中国田径协会已经在《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中做出调整,规定只有申报国际田联标牌的赛事才能特邀外籍优秀运动员,由组委专人负责邀请,且必须通过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经纪人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看来今后非洲兄弟要薅中国马拉松的羊毛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转载自爱范儿,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我为什么跑马拉松?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