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体育科技工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现体育强国,推动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伟大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9-10-29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冯蕾 0 30665


禹唐体育注: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向全国科技战线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一直与新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开拓了一条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不平凡道路,为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体育科技工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现体育强国,推动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伟大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科技工作一穷二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1958年,国家体委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科研机构,即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体育科技工作要面向实践、为实践服务的工作方针,正式拉开了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序幕。


据科研所原所长陆绍中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简陋的仪器并没有磨灭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家都希望能促进我国的体育科学事业蓬勃发展,更有效地服务于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体质的增强,为“一线”服务,深入运动队,运用科研手段给教练员当参谋。建所之初,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研业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61年,科研所全年共完成课题19项,科研论文报告48篇,国外运动资料综述8篇。同年,科研所资料研究室组织专家着手收集日本、法国、匈牙利三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档案资料100多份,熊斗寅、林国本等人破解了日本的弧圈球,为国家乒乓球队及时提供了分析资料,使乒乓球队有的放矢地调整训练内容,助力乒乓球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幕后英雄”。


198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振兴体育要依靠科技进步,体育科技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方针。1984年推出了科技战略。1985年提出了“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指导思想。1989年明确把发展科技放在体育发展战略的首位,提出了“科技兴体”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时期,体育科技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构建设、科学发展、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科研所心理学研究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先进个人丁雪琴回忆说,当时各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都广泛应用于体育领域,她长期从事的运动心理领域,就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被理解到逐渐成为运动队训练、比赛的有效助力。1986年汉城亚运会,正是得益于丁雪琴的有效心理疏导,田径男子10项全能选手陈泽斌克服了1500米跑腿部习惯性抽筋的难题,赢得了金牌。


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体育科技工作的针对性更强,科学技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这段时间到世纪之交,体育科技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制定出台了《1991—200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这段时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体委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体育科技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贯彻1991-200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的几点意见》《全民健身科技工程》《奥运争光计划科技工程》等文件,推动体育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管理方式方面,这一时期也将备战亚运会、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具体管理职能由总局科教司转移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调整并充实运动医学研究所,把总局科研所的运动医学研究室、训练局的医务处充实到运动医学所,科研所的运动医学研究室和训练局的医务处合起来成立体育医院,组建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把体育信息研究所、电子信息中心、训练局的电教室合起来组建体育信息中心,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保证体育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进入新世纪,我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体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体育科技工作顺应时代需求,在助推体育大国建设进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个阶段,体育科技工作主要围绕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通过转变体育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科技活力,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科技工作。为进一步加强体育科技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视体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科技部、体育总局等九部门成立了“奥运科技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了《奥运(2008)科技行动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和实施了《2001—2010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全民健身科技行动计划》《奥运争光科技行动计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体育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体育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献。


新时代 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在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引领下,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国家体育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体育科技工作,强调要努力打造国家体育科技殿堂,体育科技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部与体育总局全面开展“科体”战略合作,体育科技工作得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以风洞、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实质性的应用,国际间的体育科技合作和交往得到加强与深化,群众体育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体育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推动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伟大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举重为例,在继承体育科研优良传统的同时,就针对队伍具体需求,构建复合型的科医保障团队,涵盖领域包括训练监控、营养补充、体能训练、运动康复和运动心理等。据体科所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清正介绍,目前国家举重队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察”“制”“进”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察”指的是觉察,做到充分了解自己。赛场即战场,战场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制”指的是控制,解决遇到的问题;“进”指的是因时、因势、因机的调整科技助力策略,实现与运动员共进的效果。


李清正向记者讲述了吕小军的故事:“吕小军是国家举重队年纪最大的运动员,今年已经35岁了,2017年冬训的时候,教练员发现吕小军总是觉得累,但是每周的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员机体并没有疲劳累计。通过对过去4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运动员机体对目前的训练量和强度的适应情况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经过与教练员一起商讨,教练员对训练计划进行了调整,同时增加了主动恢复的时间和手段。通过科技手段的有效介入,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吕小军创造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新世界纪录。”


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找差距、补短板”的要求。面对目标和任务,体育科技战线积极参与相关科技服务工作,围绕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探索科技开放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竞技体育铸就新辉煌。


围绕备战目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国家队购买科技服务工作,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展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组织国内运动训练专家和教练员开展“跨界跨项选材”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落实总局领导关于“跨界跨项选材”指示精神;组织召开“科技助力奥运”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探索整合体育界和社会的科技力量服务奥运备战。为了广泛借鉴和发挥社会科技力量对奥运保障工作的支持,搭建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家队进行深度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和国际合作,打造奥运科技助力的举国体系。


新时代,体育科研战线将继续加大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探索新型的科技创新模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科学指导,积极构建体医融合新模式,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科学有效地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成绩,提升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助力冬季项目的突破;通过项目合作、战略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创建科技企业等方式,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体育产业的腾飞。


从赛场到身边


体育科技不止是竞技体育的专利,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建所伊始,就成立了群众体育研究室,着眼于群众体育科技研究。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科研工作已形成多部门多方向多层次协同配合的格局,依托应用基础性科研成果,开展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研、运动健身科学指导、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活动等公益服务,为政府健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及将科学健身带到群众身边。


丁雪琴表示,之前更多服务于国家队、国家队运动员,为他们疏解心理困境,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同样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近些年就参与过不少全民健身领域的心理辅导。“现在健康是个热词,什么是健康?我认为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健身还要健心,如果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做到提升心理素质,提高教养修养,对于健康中国的实现大有好处。”

除了体育心理这样受众层面更广泛的自然、人文交叉学科,即便是举重方面的“硬科技”,现在也越来越多应用于全民健身领域,李清正介绍说:“现在国内也开始有很多的健身场所开展力量举、奥林匹克举等项目,如Crossfit等。很多科学研究也表明,力量训练是我们人体更加需要的锻炼方式。这就是举重项目与大众健身的深度融合。”


从实际操作层面讲,全民健身在体育科技方面的应用源于竞技体育,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健身需求的增长,体育科技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领域的融合发展速度大大提升,像很多马拉松爱好者都会使用心率表来监控自己的训练负荷,健身爱好者在训练后会使用冰敷、拉伸等方法来快速恢复,泡沫轴、筋膜枪等工具,这些都曾是竞技体育“专用品”,在营养品的补充方面,电解质饮料、蛋白粉等营养品在健身爱好者当中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


李清正表示,竞技体育中的体育科技手段,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使用方法的便捷,健身理念的深入,已经逐渐应用于大众健身市场,这是多方面共同进步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要求体育科技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开发和应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为竞技体育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大众健身市场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也通过基础性研究,向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尤其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特点,解决方法落地,让群众易于接受,成为了相关单位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开展了大量全民健身普及工作,包括利用“抖音”这样更符合青少年受众习惯的平台推广科学健身十八法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连续30年呈下降趋势的问题,面向青少年健康状况、青少年锻炼方法的核心技术等研究也在同步进行。据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江崇民介绍,体科所针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肥胖、体质瘦弱、脊柱侧弯等多发问题,开展专项运动干预研究和应用,建立了运动减肥、运动增强体质、运动防治脊柱侧弯的方法,对体质健康测试中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干预,还首创了青少年高原低氧快乐减肥营,成效显著。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则从体医结合角度参与青少年身体健康管理,形成了“以脊柱健康促进视力健康”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体育科技无疑是实现全民健康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体育科技战线也将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新的历史起点,不负历史重托,勇于探索创新,为体育科技工作注入创新活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