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肆虐”绿茵场,带来改变的天使还是践踏一切的魔鬼?

奔腾不停的红牛,究竟是带来改变的天使还是践踏一切的魔鬼?

2019-10-27 14:00 来源:虎扑足球 0 13044


禹唐体育注:

对商界人士来说,“红牛(Red Bull)”代表着一个无比成功的饮料品牌;对体育迷来说,“红牛”则代表着一个庞大的体育帝国,拥有20余个体育组织,并经营超过30项赛事。凭借着慷慨的投入,红牛在竞技领域令支持者们惊叹;但激进的经营理念与强大的控制欲,也让他们置身争议之中。奔腾不停的红牛,究竟是带来改变的天使还是践踏一切的魔鬼?


纵贯体育界的饮料帝国

 

1980年,一位宝洁公司的奥地利雇员在前往泰国公干时,喝到了当地一种名叫Krating Daeng(泰语的意思是“红牛”)的饮料。这种饮料含有咖啡因、牛磺酸与维生素,经常被泰国工人与运动员用作提神饮品。这位奥地利人被饮料的独特口感吸引,在知道了这款饮料在亚洲饱受欢迎之后,毕业于维也纳经济大学的他更是看到了背后的无穷商机。


这位奥地利人,就是红牛集团的创始人迪特里希-马特希茨。1985年,马特希茨与泰国红牛的创始人许书标一同成立红牛公司,对泰国红牛进行一定改良之后,开始在奥地利销售。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红牛集团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饮料帝国,业务覆盖多达171个国家或地区。2012年,红牛的销量达到52亿罐,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量饮料。


作为一款能量饮料,红牛起初将营销重点放在了大学生身上,向他们免费派发以求宣传。随后,红牛将营销重点放在了体育界。红牛与体育的第一次接触来自于奥地利赛车明星杰哈德-博格,这位法拉利车队的F1车手被媒体拍到在沙滩上跑步,手中拿着一罐银色与蓝色相间的饮料。这个小罐子迅速引起了车迷们的好奇,红牛的销量随后大涨。


红牛最初的广告语,是“红牛给你翅膀”,彰显红牛品牌所代表的激情与能量。为了显示自己的品牌特点,红牛大肆进军极限运动行业,首先就是F1赛车,而后也开始赞助滑板、跳伞、冲浪等,利用体育的影响力进行营销。2012年,奥地利跳伞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红牛的赞助下进行了一次惊险的跳伞,从3.8万米的高空一跃而下,用身体打破音速。这段视频在直播时吸引了超过800万人观看。几乎是2012年夏季奥运会观众峰值的16倍。


但是,马特希茨的野心不仅限于一个赞助者,他更想成为一个参与者。2000年,红牛在奥地利老家走出了布局体育的第一步,收购了冰球队EC Kaindl Salzburg,并改名为EC The Red Bulls Salzburg。2004年收购了捷豹车队,2010至2013年间在天才车手维特尔的带领下连续4次问鼎冠军。此外,红牛还举办了包括自行车、赛车、滑板等项目的33项运动赛事,这些赛事播出的同时,也无形中宣传了红牛的品牌形象。


在全世界,红牛赞助了超过600名运动员。这些被称为“红牛一代”的年轻人都有着与红牛集团相似的气质——帅气、激情、冷酷、无拘无束。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就是典型的例子,接受红牛的赞助之后他开始特立独行,不再与其他人分享训练管道(惯例一般是2名运动员共用一条管道),带着一群模特出现在发布会。这些行为令上一代的运动员感到困惑甚至不满,但却令他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奔腾的“金牛”席卷绿茵场


作为一个体育迷,马特希茨当然不会忽略“世界第一运动”足球。2005年,红牛集团收购了奥地利的SV卡西诺萨尔茨堡俱乐部,改名“萨尔茨堡红牛”,几个月之后又买下了美国大联盟的纽约都会明星队,就是后来亨利曾效力的“纽约红牛”。2009年,经过了与德国足协长期的斗法之后,马特希茨终于将自己的触角伸进了五大联赛,收购了德国第5级别球队马克兰施塔特的参赛权,并改名为如今的“RB莱比锡”。


经营足球的过程中,马特希茨依旧严格维持着红牛集团充满激情、富有能量的“人设”——重视年轻运动员、快节奏比赛、快速提高成绩、快速吸引球迷。收购纽约都会明星之后,马特希茨迅速为球队建造了新的主场,是原来球场容量的10倍。每张球票只有25美元,远低于其他的体育项目。为了让球迷更自由地看球,主场比赛还不设立10码的警戒线。几星期之后,球场内就坐满了观众。


红牛集团并不是一个吝啬的老板,他们愿意为了提高成绩进行大手笔的投入,旗下的俱乐部也因此在竞技领域斩获颇丰。过去,SV卡西诺萨尔茨堡只是一家奥地利联赛的中游俱乐部。但是被红牛收购,并改名“萨尔茨堡红牛”之后,这家球队的战绩有了质的飞跃,终结了奥地利联赛由维也纳两强轮流坐庄的历史,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巨无霸。他们在过去的13年间拿下了10次奥地利冠军,在2017-18赛季还打进了欧联杯半决赛。


更疯狂的故事在相邻的德国上演,脱胎于马克兰施塔特的“RB莱比锡”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冲进了德甲。2014-2016年间,为了实现冲甲目标,红牛集团不惜以超过市场价的转会费与待遇大量收购德甲或欧联水平的球员来打德乙。在德甲处子赛季,RB莱比锡长期占据榜首,险些上演新版凯泽斯劳滕奇迹。就如同一头侵略如火的“蛮牛”一样,红牛系的铁蹄踏过哪里,哪里的格局就会为之震动。


但另一方面,红牛也从不掩饰自己投资足球的目的。在收购之后,红牛集团会对球队进行彻底的“红牛化”——清理原来的管理层、将队名队徽修改为红牛标志、俱乐部主色调改为红牛集团的红黄两色。就算遭到管理部门的诘难,或者招致本地球迷的倒戈,马特希茨也会如“暴君”一样我行我素,不做任何的妥协。在很多人眼中,红牛手中的这些俱乐部已经不再是一个体育组织,而是一个红牛集团的宣传分部。


成为“全德公敌”

 

2009年拥有RB莱比锡之后,马特希茨的一系列行为就激怒了德国足坛。德国足协禁止球队名称中出现资方名字,但红牛集团巧妙的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俱乐部更名为“Rasen Ball sport  Leipzig(莱比锡草地球俱乐部)”。不过更多时候,俱乐部名称被缩写为“RB Leipzig”——恰好与红牛(Red Bull)的缩写相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红牛集团利用规则打的擦边球。


德国足协要求会员必须有51%以上的表决权,以此确保俱乐部利益不被赞助商裹挟,这就是著名的“50+1”政策。为了绕开这一规定,获得对俱乐部的绝对控制,RB莱比锡设置了特殊的制度——RB莱比锡的会员费高达每年800欧元,且董事会可以任意拒绝会员申请。就算缴纳了会费,也不一定拥有投票权。2016年,RB莱比锡有投票权的会员只有17位,其中9位还是红牛集团的员工。


德国经济推崇“莱茵兰资本主义”,主张“以共识为基础进行经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员工的充分参与,在集体协商中形成共识,足球俱乐部也不例外。红牛在经营中所注重的绝对控制、无视传统,无疑让他们成为了整个德国足坛的公敌。多特蒙德主席瓦茨克曾在2014年表示,RB莱比锡存在“道德上的问题”。


RB莱比锡远征客场时,也经常遭到当地球迷的抵制。一些球迷将我行我素的马特希茨比喻作独裁者,将RB莱比锡的支持者称为纳粹党徒。柏林联在编制对阵莱比锡的观赛指南时,直接放上了一篇养牛业的短文进行讽刺。这些抵制甚至会演变为暴力行为,在远征多特蒙德时,一些RB莱比锡球迷就遭遇了攻击,受害者包括女人与孩子。


破坏者还是改革者?

 

红牛集团受到的反对不仅来自于对手,一些重视球队传统的球迷同样将自己的新老板视作破坏者。在被收购并更名之前,SV卡西诺萨尔茨堡的球衣主色调是白色与紫色,已经使用了多达72年。当红牛强行更改球队色调的决定做出之后,一群早已忍无可忍的球迷决定另起炉灶,成立了“SV奥地利萨尔茨堡俱乐部”,从第7级别联赛开始新的历史。


但是萨尔茨堡红牛的球迷,也逐渐对红牛集团开始不满。基本每个赛季,RB莱比锡都会都萨尔茨堡红牛“抽调”几位球员。马特希茨将经营足球看作商业行为,“子公司”支援“母公司”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但是对球迷而言,红牛集团每年都在将他们的英雄强行夺走。上赛季欧联杯上,萨尔茨堡红牛击败RB莱比锡,不少球迷大肆庆祝甚至辱骂对手,以报复多年来身为“二等球迷”的屈辱。


一些钱买不到的东西,也开始成为红牛集团的困扰。红牛集团用金元让旗下俱乐部在积分榜上迅速攀升,但他们的影响力依旧无法与老牌豪门相比,因此在人才争夺上不可避免的落入下风。利物浦在2017年激活了纳比-凯塔的最低转会费条款,中场核心福斯贝里在同年几乎加盟米兰,头号射手维尔纳与拜仁之间的传闻更是从来没有停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牛集团也开始收获支持者。近年的欧战中,德甲球队表现愈发疲软,不少人认为“50+1”政策限制了德甲的商业化,削弱了球队的竞争力。在他们眼中,高擎商业大旗的红牛集团的确充满争议,但也很有希望搅动德国足坛在“50+1”问题上的这一潭死水。拜仁CEO鲁梅尼格就曾表示,如果德甲能有更多的竞争,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对于足球世界来说,快速崛起的红牛集团堪称一朵“奇葩”。特立独行且毫不妥协,无视传统但突飞猛进。红牛体育帝国的扩张仍在继续,相关的争议与讨论自然也不会停止。


本文转载自虎扑足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红牛“肆虐”绿茵场,带来改变的天使还是践踏一切的魔鬼?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