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王裕雄表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设置和建设也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探索。

2019-08-27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林德韧、李华梁 0 80546


禹唐体育注: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的出台开启了中国体育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序幕。近5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成都参加2019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会议的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体育产业自开始发展的第一天起就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也必须要走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王裕雄说:“从顶层设计来看,追求产业发展并非完全独立的目标,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才是终极目标;从发展环境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是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共存的制度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从产业特征来看,体育产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既无法照搬美国和欧盟等先发经济体的成功经验,同样也无法简单借鉴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经验,而需要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中汲取智慧。”

  

王裕雄表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设置和建设也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探索。

  

自2006年以来,经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各级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命名了45个以区县一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示范基地,认定了73家以体育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示范单位、53个以体育赛事活动等为主体的示范项目,涉及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健身休闲、体旅融合、场馆服务、用品制造、传媒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近年来,王裕雄和团队成员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而在会上分享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就是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委托产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王裕雄表示,这一发展指数包括4个层级57个操作指标,通过评估示范基地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和发展影响来全面评价各示范基地的发展程度。

  

报告中表示:“通过发展指数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示范基地工作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支持政策体系,示范基地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但东、中、西部区域间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示范基地体育产业亟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面发展的标杆性示范基地培育有待加强。”

  

王裕雄认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作为体育产业的国家队,它们的发展其实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亮点。“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亮点,比如说在西部地区,基于独特的自然资源,户外运动加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迅速;中部地区,在制造业转移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地方体育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开始出现体育制造与体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象,这些亮点其实也可从近几年来新增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上得到印证。”

  

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王裕雄十分看好,他表示,虽然国内体育消费文化还需要慢慢培养,但即便在现有条件下依然有很多文章可做。他说:“中国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目前并没有饱和。我们在北京做了一个研究,得到了让我们兴奋的一个结论——即便收入等一系列影响因素都不变,只是从供给侧入手,继续改善场馆设施、赛事和服务供给,就足以让居民体育消费实现快速增长。所以说现在其实还是供给不足,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在2015年前后,中国体育产业投资经历了一波热潮,但2016年后热潮逐步降温。王裕雄认为,任何一个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从资本市场上来看,都会经过几轮从波峰到波谷的波动周期。但实际上在这个波动过程中,产业的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当前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处在从第一轮波峰向波谷下行的阶段,这是之前很多人觉得体育产业投资‘不景气’的原因。”王裕雄说,“虽然大潮可能退去,但是真正好的企业依然是能够生存下来的。”

  

王裕雄表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制度从提出到实施不过短短十余年,此时来评述其功过为时尚早,但如同体育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制度乃至由这些制度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这一‘摸着石头过河’中的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智慧,必将成为源源不竭的动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砥砺前行。”王裕雄说。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专访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