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学生体质的破局之道

为何我国学生的体质依然出现不令人满意的局面?破局之道,又在何处?

2019-06-01 1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32667


禹唐体育注:

“近视、肥胖、超重。”

 

日前,在由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主办的“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座谈会上,当被问及当今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突出问题时,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多年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这三个关键词。

 

“缺少体育锻炼正在让青少年体魄难以‘野蛮’。”与会者纷纷对此表示担忧。

 

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对记者表示,体育课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开不齐、开不足的地位,“边缘化”的情况仍然多见。此外,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亟待探讨,而学业负担过重等老问题,依然影响巨大。

 

体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立德树人”综合教育手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体育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的今天,为何我国学生的体质依然出现不令人满意的局面?破局之道,又在何处?

 

30年体质健康监测喜忧参半的背后

 

在本次座谈会上,国家六部委(局)于2014年组织的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被频频提起。该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总体上,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改善明显,但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近视在学生中的比重分别为46%、74%、84%、86%,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分别为19%、10%、16%、8%。

 

近年来,虽然权威的数据未有更新,但不少与会者表示,从他们的自身经历来看,短期内大幅度改观难以实现。与这些数据相对应,一个常被人提及的例子是我国中学生运动会纪录已经多年无人突破——女子800米纪录是 1977年创造,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而在地方上,情形也不乐观。据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统计,当地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

 

据媒体报道,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有研究者随机对重庆市的1280名3—18岁受访者进行了骨龄、骨密度、体成分等体质监测统计分析。除了心肺功能弱、心率恢复慢、耐力差等传统性体质问题外,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标准值的高达803人,反映出当前青少年骨生长质量较差等新问题。

 

一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则注意到,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1000米及格线,大四学生只要跑进4分30秒就及格,“而在10年以前,我们学校定的及格线是3分50秒,当时能跑到及格线的学生比例很高。如今及格线‘慢了’40秒,但每个班里都还会有三四个学生不及格”。

 

“纵观近30年的体质健康监测,可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个头长了,体重增加了,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能素质部分指标不同程度提升。忧的是关乎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耐力素质改善不明显,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吴键说。

 

吴键表示,青少年的阳光形象基于强健的体魄,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身体智力发育以及培育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国内青少年体质经历近30年持续下滑后,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总体上有所改善,部分指标出现“止跌”或“好转”势头,但距离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牢牢抓住体育课这个主阵地

 

不少与会者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上好体育课,依然是关键环节。“必须要牢牢抓住体育课这个主阵地。”团中央新时代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陈智勇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不少地方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健康第一”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落实。体育教师圈子里流传着的一句话“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并非戏言。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何在?陈智勇说:“升学依然是中小学校的办学指挥棒,哪个学科考试成绩有利于升学,或者成绩占升学总分比重大,家长、老师当然就重视哪个学科。”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种“指挥棒”效应,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多地中考体育分值上涨,从过去的30分、40分,增加至50分、70分乃至更多,且考试项目增加,难度加大,对考生总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直接对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积极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胡培林说,自2017年河南省统一要求中招体育考试满分增至70分计入中招总成绩后,该地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明显好转。“不少家长的行动也随之转变,经常催着孩子上操场锻炼,有些家长甚至开始给孩子请价格不菲的私教。虽说目的有些功利,但客观上起到促进学生体质的作用。”他说。

 

然而在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体育课的处境却是另一番境遇。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小升初和高考升学中,均无体育科目。这导致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沦为“机动课”,被大量占用。同样是在河南省,某地的高中体育课开课率普遍不足一半。而在这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教师也并不进行体育教学,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

 

“这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体育教学的随意化。”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宗平说,“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上到高三,理论上会上足1200—1400课时的体育课。但是这么多的时间投入,能有多少学生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呢?能有多少学生站出来说,我是通过学校体育课,成了业余爱好者中的羽毛球高手、足球高手、冰球高手、跑步高手的呢?”

 

吴键说:“体育课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重要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考核的原因,有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性不强的原因,更多来自家长的压力。体育教学要取得优异成果,需要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态。假如有科学严格的标准、专业有效的训练,和全社会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氛围,从小学到大学,这么多课时,体育教学想不取得成果都难。”

 

在“教、练、赛”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围绕学习贯彻这一要求,前不久,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明确提出,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要在“教、练、赛”上下功夫,要把三者融会贯通。“教”,即教会学生们基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专项运动;“练”,就是让体育作业、课余训练成体系化;“赛”,是说学校体育一定要有竞赛,要让学生至少在班里的比赛中能够上场,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实现“教、练、赛”的突破,很多学校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其中,缺乏专业的体育资源是重要的制约。尽管如此,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展开了社会化合作的探索。

 

作为冬奥会承办地,北京近年来大力推广冰雪运动进校园,但市区内的学校缺乏冰雪运动设施。北京市教委密切协同市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联动各区和学校等基层力量,统筹协调冰雪运动的优质资源,一些社会冰场为学校师生留出上课时间,专业人士也参与到教学训练中。如今,北京市正从课程、活动、文化、师资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冰雪运动进校园如火如荼。

 

成都天府七中校长陈刚表示:“当前在一些地方,社会体育机构介入教学的资质问题还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推动。如能理顺机制,使社会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所用,解决的将不仅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问题。”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严建春认为:“把体育工作的效果落在实处,科学严格的考核标准也亟待建立。”

 

一些地方的先行先试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了将体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惠及每一名学生,2016年,安徽省蚌埠市出台了《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其中对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体育竞赛等如何开展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百分制的考评中,光是体育课程体系这一项就占据了25分,其中体育课是否开展占13分、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否开展占6分、特色项目是否开展占6分。在竞赛体系这一栏,学校是否参加市级竞赛并获得成绩只占4分,但学校是否开展全员性的体育运动、体育竞赛则占据了10分左右。

 

“我们希望从考评这一环节倒逼学校转变观念。”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善训说,之所以将考核标准定得如此细致,是希望执行后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杜绝没有项目的体育课。”

 

“不能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课不是合格的体育课。”吴键说,“只要能在全社会的思想观念上正本清源,提倡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体魄强健的审美取向,让家长、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一定能有效扭转。”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增强中国学生体质的破局之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