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你会因体测丢掉毕业证么?

时值高校学生毕业季,在憧憬未来生活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们,可能还要为体质测试头疼。因为体测不达标,很可能导致他们拿不到毕业证。

2019-05-30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树文、李丽、李劲峰、周畅、李伟 0 32624


禹唐体育注:

时值高校学生毕业季,在憧憬未来生活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们,可能还要为体质测试头疼。因为体测不达标,很可能导致他们拿不到毕业证。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中国教育界的“戏言”,放在中国大学生的毕业体育考试中,是否还能发挥“奇效”?

  

为“拯救”下滑的大学生体质,新华社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陆续祭出“杀手锏”:体测不达标,不发毕业证。还有高校用APP考核学生日常锻炼情况,纳入体育课考试成绩……

  

这众多手段,又能否真正“拯救”日趋下降的大学生体质?

  

体测不达标,不发毕业证

  

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中长跑……不久前,安庆师范大学数千名大四学生,分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测试。该校去年决定,从今年起开始执行“体测不达标,不发毕业证”的规定,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成为首批面临体测成绩压力的群体。

  

其实,按照有关文件,这并非什么新鲜事。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明文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近年来陆续有高校将体测达标作为学生毕业的门槛。包括中山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连财经学院等高校,纷纷要求大学生毕业,体质测试必须达标。如中山大学在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体测成绩达不到50分的按结业办理,只发给结业证书。

  

不抓不行了!一所高校负责人说:“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背景下,就不得不按规定严格执行”。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向好,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也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

  

为何2014年的规定,直到近年来有些高校才开始执行?甚至在很多高校中形同虚设?

  

这其中,除了或多或少地忽视体育教育之外,校方也有一定苦衷。“怕学生和家长有意见”“怕有学生无法顺利毕业影响学校声誉”等成为多名受访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担忧。

  

2014年制定的规定,他们认为从2014年或2015年入校的新生开始执行,学生们会更接受一些。

  

即便如此,高校对大学生体质如此“动真格”,依然也有个别学生坦言受不了。有学生坦言,平常都不关注体测项目,测试时都是随便应付,突然规定体测与毕业挂钩,很难接受。

  

部分受访学生家长表示,没有听说过体测与毕业、评奖评优挂钩的规定,也坦言难以理解孩子会因为体测不合格而无法毕业。

  

高年级VS低年级 男生VS女生

  

除了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包括了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各项也有具体的指标。那么,这些测试,难么?

  

其实,只要正常参加锻炼,对大学生而言,50分的达标线并不难。湖南吉首大学大四学生小英说,只要日常保持一定运动量,体测及格很轻松,即便发挥失常或突然生病,也能申请补考或延期,“我们年级同学没有体测成绩不及格的”。

  

在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各学校报出的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安徽合肥学院、湖北武昌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近年来体测合格率均超过90%,剩余学生中,还有不少是因疾病等因素申请免考。即便一次没有考过,学生们还有补考的机会。

  

那为什么依然有不少学生为此头疼呢?

  

“进入大学后,晚上熬夜白天睡觉、作息不规律,加上部分学生沉迷电子游戏,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在下滑。”武昌理工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王德平说,大一、大二还有中学时的身体底子,进入大三、大四就有学生体测成绩明显下降。

  

记者采访中发现,低年级超过高年级、女生超过男生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些高校体育老师坦言,尽管经过了“残酷”的高考,身体底子有所下降,但毕竟是年轻人,稍微一重视,身体还是能迅速恢复的。“大一、大二的孩子相对听话”,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到大三、大四都不开专门的体育课了。倡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也缺乏有效手段,“过去还能断电断网,管住晚上上网,现在都是手机游戏,管都没法管”。再加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三、大四的学生在锻炼方面,就比不上“师弟师妹”了。

  

同样,女生比起男生来,也更“服管”一些,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不过,接受采访的不少女生表示,在对身材的追求、减肥等方面,女生的重视程度明显超过男生,这也是原因之一。

  

从强制到自觉 要快乐更要素质

  

在各项测试中,从难度上而言,男生的引体向上可能最难完成,其需要相对系统训练,以及考察相对力量等特点,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论。不过,就学生们,尤其是新生们的个人体验而言,最痛苦的,无疑是中长跑。

  

“有段时间,学校体测的800米或1000米,学生普遍反映吃不消,有一大半得分不及格。”安徽合肥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主任许大庆说,中长跑主要测试学生耐力,但大学生耐力下降是全国普遍趋势,“如果没有学校强制,学生肯定不会经常跑”。

  

不少学校利用运动APP,将学生课余跑步纳入体育课成绩,培养大学生形成跑步锻炼习惯。位于武汉汤逊湖畔的武昌理工学院,每天晚上8点左右,校园干道、操场上都是带着手机跑步锻炼的学生。

  

从2016年开始,这所学校就采用APP记录学生跑步等课外锻炼,纳入体育课考试成绩。按学校规定,每学期学生必须跑完一定距离累计30次才能及格,50次拿满分,运动时间必须平均分布,期末成绩APP自动产生。

  

“最开始时,也有学生代跑,一次带10多个手机跑,甚至在网上刷数据、买成绩。”王德平说,后来优化APP对每个学生自动生成跑步路线,按路线跑完才纳入统计,“在这种强制性要求下,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跑步习惯,过去三年来体测合格率也逐年提升”。

  

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坦言,培养学生形成锻炼习惯,“太松了不行,太紧了也不行”。采取一定强制举措,让学生形成锻炼习惯,切身感受到运动快乐后,才能形成锻炼身体、提升体质的自觉性。

  

“高校体育,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快乐教育层面。”安徽安庆师范大学体测中心主任项和平说,高校体育课程的目的,不仅只是单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磨炼心智,因此也必须有相应强制手段兜底,让高校体育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

  

从大操场到俱乐部,高校体育课在改革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学体育课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职能。然而当前众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千篇一律,与大学生运动需求脱节,导致体育教育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现在体育课教学内容还是在大操场上教田径、球类、太极拳,和二十年前几乎没变化。”湖北一所高校大学生许喆说,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轮滑、跑酷、瑜伽等运动项目,体育课上都没有,想学还得自己花钱请老师。

  

老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单调、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让很多学校体育课教学流于形式。在此背景下,以俱乐部为载体,打破传统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界限的体育课程改革,开始在一些地区推广,也受到学生青睐。

  

在安徽的合肥学院,23个体育俱乐部给学生们带来参与体育运动的丰富选择。艺术设计系大三学生杨传旭从小喜欢武术,加入学校武术俱乐部两年多,体重比高中时减少40斤,“俱乐部每周三节课,都有专业老师指导,能将自己兴趣与体育课充分结合起来”。

  

许大庆介绍,体育俱乐部打破年级、专业、班级界限,根据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开设拉拉队、健美、毽球等俱乐部,结合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划分为准、初、中、高“四级会员”,开设相应等级技能水平的课程与学分,“很多大三、大四学生都依旧活跃在各个俱乐部中”。

  

目前,安徽已在全省推广俱乐部制体育教学。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以俱乐部制为代表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现体育课程由过去覆盖式教学,向专项式教学发展,丰富体育教学、技能培训、竞赛组织等教学内容供给,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王德平等高校体育老师认为,现在随着招聘企业对应届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形象要求提升,主动参加跑步、健身等活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体育在通过体测等强制性手段之外,也应注重改革体育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供给,让学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享受到体育乐趣,达到“掌握技能、提升体质、磨炼意志、终身锻炼”的最终目标。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毕业季,你会因体测丢掉毕业证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