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部分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负责人——事无巨细的幕后英雄

奥运舞台的焦点无疑在赛场之上,而在场馆外,与奥运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幕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019-05-17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杨帆、姬烨 0 50149


禹唐体育注:

奥运舞台的焦点无疑在赛场之上,而在场馆外,与奥运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幕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0天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与冬奥相关的一些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负责人,从交通、市政等层面介绍筹办进展。

  

跨越山川 “冬奥高速”串联三个赛区

  

自西北走向东南,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已然出现了中国的交通版图之上。京礼高速(北京-崇礼高速公路)分为两段,即兴延高速与延崇高速。兴延段在2016年开工,今年1月投入运营,如今的目光自然转移到了2017年开工的延崇段上。

  

“京礼高速是今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确定要申办世园会的时候,这条高速的部分路段就已经开始在规划设计了。”延崇高速、兴延高速公路项目设计负责人刘子健介绍说,后来申冬奥成功,就确定要修建连通延庆和崇礼的完整线路。

  

对于这条高速的诞生,刘子健还解释说:“按照最开始的设计方案,这两段高速是北京和河北的省内高速,按设计速度,从延庆的海坨山到张北的太子城要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申冬奥成功后,按国际冬奥组委要求的转场时间,我们提高了指标,可以达到一小时通勤,不仅保障运动员,也方便群众前往观赛。”

  

刘子健从事道路工程建设20多年,参与过大大小小的项目不计其数,但面对这条“冬奥高速”,他和团队肩上的压力也不只来自外界,也在于工程本身。

  

“北京城区、延庆、崇礼之间大山纵横,这次修建京礼高速,决定采用‘长隧低桥’的原则,提高隧道比例降低架桥规模,不仅可以避免对山体破坏,也能降低道路的纵坡。”刘子健说,好处还在于开车行驶过程之中安全性更有保障。

  

在实际施工中,兴延段的桥隧比达到60%,山区路段更是达到90%,形成了“六隧四桥”的比例,对比国内高速建设案例很少见。“这是目前北京最长的隧道群,而且有一条隧道建成了单面三车道,长度达到5.8公里。”刘子健介绍。

  

工程施工方面的突破肉眼可见,工程中一些细节也值得细致观察。刘子健表示,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沿途环境的影响,所以采用了“低影响开发”一个理念,把城市设计里面的一些理念运用到公路上。

  

“我们会对沿线的雨水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沉淀、过滤、处理,最后用作绿化用水;路上采用了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发电设施,为隧道提供照明,还有服务区里的充电桩;北方山区冬天容易结冰打滑,洒化冰盐并不环保,所以我们在筑路原材料里加入了一些添加剂,形成了防冰雪路面,这也是为了北京冬奥会的一次创新。”刘子健说。

  

“京礼高速可否无人驾驶”的话题外界极为关注,采访中刘子健也有所提及。“这条路可能会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智慧驾驶的道路,冬奥会期间运送运动员的大巴可能都会采用无人驾驶的方式。我们在设计中已经有所考虑,目前还有其他单位在协同在做这个工作,已经做过一些实验。”

  

刘子健介绍,延崇段今年年底将全线开通,现在还差一段,北京这边有十多公里,河北有八十多公里。“明年有冬奥会的测试赛,现在已经是最后的攻坚阶段了,我们在努力,希望能留下经久的作品。”他说。

  

收集再利用 实现赛区用水就地平衡

  

作为张家口赛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古杨树场馆群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3个竞赛场馆。“设计任务由清华大学设计院和北京城建设计院组成的联合体完成,清华方面做规划建筑类设计,我们做市政类设计,即水、暖、电和道路。”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市政工程项目经理张嘉明说。

  

“崇礼所在的区域是典型的北方气候特征的山区,年降水量约480毫米,蒸发量大。基底条件方面,这里原来是农村,市政设施基本都需要重新规划。”张嘉明解释说,设计团队在深入研究后认为,电力和其他需求可按正常规划设计,而未来最大的矛盾和焦点在于用水。

  

为了减轻市政管网供水压力,并且考虑在尽量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成为市政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场馆群建成后每年的造雪用水量为20万-25万立方米。市政设计团队为古杨树场馆群量身定制了用水设计方案——通过规划建设,收集利用雨水、尽量减少场地雨水排放,通过雨洪调蓄、场地自然地表径流收集、赛道融雪水的收集与再利用,以减少外部调水、减少造雪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场地用水就地平衡、实现海绵赛区、实现区域内生态修复与水土涵养,把崇礼建成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

  

张嘉明介绍,从外表来看古杨树场馆群是“两个山沟+一个山坡”的地理形态,经过设计团队多次不同季节的观察,区域内的自然降水、地表径流收集起来既可以减轻雨季泄洪压力、又可以实现赛区用水目标。

  

张嘉明透露,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案思路已与各相关方经过多次讨论和沟通,并获得肯定。目前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方案也获得了相关专家的初步认可。未来,区域内除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外,电力供应也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电,场馆群内除去照明动力用电外,采暖也将采用清洁能源独立采暖系统,不仅节约能源还减少了废气的排放与污染。

  

新建场馆群内除了高效节能的资源能源利用措施外,还设置了便利观众使用的无障碍渗水道路和广场系统;为赛时需求、赛后利用设置的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能源供应廊道;为赛时赛后临时设施场地设置的随时能够接取能源的“能源桩”;为赛时服务和赛后发展预留的路侧停车平台等。

  

设计团队以绿色奥运、低碳专区、海绵赛区为目标,在张家口赛古杨树场馆群的设计中以自循环生态系统叠加的方式植入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不对场地造成二次污染,对土地和当地生态系统不造成干预和负担,减少对环境的生态足迹,并尝试建立新的适生生态体系,通过改善区域环境涵养水土,修复、完善当地生态系统。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事无巨细的幕后英雄——访北京冬奥会部分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负责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