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奥运经济影响力?

奥运会世界杯,每四年一届,都是绝对重大的国际盛会,从经济角度看,也是超级大生意。

2019-05-09 14:00 来源:颜强微信公众号 0 50214


禹唐体育注:

奥运会世界杯,每四年一届,都是绝对重大的国际盛会,从经济角度看,也是超级大生意。


顶级国际体育赛事,成本也是顶级的,这些赛事的主板成本,大多来自社会公共资金。每届世界大赛前,不论以城市为主办中心的夏季或冬季奥运会,抑或规模更大、以国家乃至现在更流行的跨国主办的足球世界杯,其经济影响力预测,都很具备传播影响力。


大部分的预测相对乐观,总会产生许多“助推经济”的预言。但是在这些世界大赛结束后,真正严谨地按照经济规律,去回顾审视和重新考评世界大赛经济影响的,却不够多。


这可能是体育大赛的特殊属性——前瞻价值千金,公众视线总会向前看,因为总会有下一届大赛、下一段传奇、下一个巨星,在等待着所有人。这也可能是媒体不尽职的一种体现,对世界大赛乐于报喜不报忧。


那么到底如何评估一项世界大赛,对主办城市或者东道国的影响力?就像伦敦2012奥运会,真给英国经济带来了400亿英镑的影响?实际数字是多少?这些预测以及评估,是如何产生的?经济学人,是否和哗众取宠的媒体一样,事先过多夸耀武功?或者这些不够务实的预言背后,另有其他故事原因?


更严谨认真的经济学人,对过去二十年的各届奥运会和世界杯,进行了逐一扫描,以美国史密斯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津巴利斯特的观点,是世界大赛主办方,在经济意义上,能产生的效果,最多是中性,“很有可能负面高于正面”,而且经济越不发达的主办城市或东道国,在这些赛事主办成本上,需要投入更多,就越发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经济效果。


这些大赛的申办和主办,必须依靠政府。各个主办地所在政府,也都会利用各种经济学预测工具、模型,来预估大赛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波澜,例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能产生多少新增收入、能增加当地多少就业机会、能让当地居民得到多少新增收入。


例如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最直观的指数之一,是在旅游业上,会产生多少新增旅游人数。这些新增旅游人口,当然会在主办城市产生各种消费,从旅行、餐饮到娱乐等,这些消费花出去的钱,当然会产生一圈又一圈的扩散作用。间接一点的影响,是像奥运会和世界杯,能极大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对未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形成间接推动影响。


必须言及的内容,当然还包括各种基建投资。大量的场馆需要新建、重建或者翻修。配套体育大赛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交通、国际运输等,以及相应的旅行接待能力,都要有大规模的提升。这些基础建设投资,往往数额巨大,并且都是政府在执行,用的都是来自公众税收的公共资金,大赛经济影响预测,从政府角度,也是必须做、并且必须广而告之的功课——除非政府根本不在乎公众反应。


但是在津巴利斯特们的前后比照中,很难找到几个大赛之前预测和大赛完成之后检验,两者能大致匹配的案例。


预测往往乐观,事后检验,往往千疮百孔。


通常情况下,体育大赛的预测,主办方组委会,都会雇佣经纪机构来进行预测,使用的经济模型,都是基于大赛“投入”和“产出”的结构,来解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分析各种不同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各种增加的需求,从道路交通,到场馆照明,到具体物资使用数量,都会对各个相关行业产生影响。


只是这样传统的经济分析方式,对奥运会或世界杯这样“一次性”的体育赛事,难以做到准确预测。这种预测手段,或许更适用于长期经济影响力,而不是赛会制、时长最多一个月的顶级国际体育盛会。


然而预测家家都要做,背后自然有不同的驱动原因。这些体育赛事的申办主办,本来就不单纯是经济动机使然,只是从严谨的经济学角度,预测需要分析清楚公共支出的合理性。绝大多数东道主,都需要得到公共支持,但赛事举办越多,这些经济预测越显得过于乐观,相对更成熟的社会,对于这些大赛的申办主办,怀疑态度也更深。毕竟普通民众,会更关心各自福祉,这些世界大赛倘若大多不能带来理想的经济预测效果,何必劳民伤财?


就像伦敦2012这个例子,当初的组委会预测,是能带来400亿英镑(其时汇率53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然而滞后多年跟踪调查,发现实际产生的经济收入,只有110亿美元,伦敦2012夏奥会的直接成本,超过了10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和预测之间,落差实在太大。


展望预测,与回顾审核之间,往往会有巨大的数字差额,再往前追,类似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更是一笔超级糊涂账。


纯粹经济意义上,能承担这样的大赛,并且还能保证经济上不亏本的国家和地区,凤毛麟角。各种经济预测的夸大其词,也造成了如今奥运会申办状况的门前冷落——足球世界杯境况有所不同。因此在向社会公众介绍这些大赛主办动机时,当局者更会从“多角度”启动。


例如南非2010世界杯,这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亮相的一种姿态,北京2008或许也是如此。例如主办城市或主办国,能享受到赛事带来的良好自我感觉;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经济学人分析,这是英国经济走出2008金融危机的一个节点,俄罗斯2018世界杯,也是俄罗斯逐渐打破西方封锁的突破口。至于这种“心情变好”的成本是否太高,就更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命题了。


积极的大赛经济案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一个案例。这届奥运会“赚不赚钱”,账目上扯皮,到现在还有争议,但那确实是西班牙消除弗朗哥独裁影响之后的一次向国际开放事件,1992奥运会是一个全球超级大广告。1992年夏奥会之后,随着新经济发展、廉价航空出现,巴塞罗那成为了欧洲旅游目的地,经济腾飞,和这届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关联。这种后效,却也是申办经济预测时,难以估量到的。


这样的一笔大账,已经不再是纯经济话题了。可是从津巴利斯特的角度看,“算需要花出去的钱”和“算能收回来的钱”,才是最朴素真实的大赛经济预测手段。直观测算,一届夏奥会的主办城市,能从国际奥委会(IOC)分到10亿美元的版权收入、然后还能分到5亿美元左右的“国际赞助商”市场营销收入,幸运的话,在门票及相关纪念品销售上,还会有1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此外“本土赞助商”,这是主办城市的拓展范围,应该能有10亿美元以上收入。这样“能收回来的钱”,可见的大概在35亿美元。运营得当的话,或许还有几类收入来源,保守现实地统计,50亿美元是可见收入。


东京2020夏奥会将如何?已经有所谓经济预测出现,最夸张的数据,“能给日本带来250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东京上一届奥运会,也是综合意义高于纯经济意义,那是日本在二战后于世界舞台重新立国之举。阿联酋的美国研究中心、伦敦政经学院,都有过奥运会成本的估算,统计下来,如今一届夏奥会,主办成本在300亿美元左右。50亿美元的可见收入,也许因为日本经济发达,收入能更高,但主办成本却不可能更低,再乐观而有想象力,怎么可能2500亿美元?经济学是科学,容不得半点好大喜功的政治想象力。


这样的奥运会,主办作甚?


本文转载自颜强微信公众号,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预测奥运经济影响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