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巴甲没落:桑巴足球还“骚”得起来吗?

放眼望去,科帕卡巴纳海滩依旧渚清沙白,耶稣依旧张着双臂俯瞰圣徒里约,而巴西人引以为傲的足球终究在浮云朝露间蒙尘了。

2019-05-08 14:00 来源:肆客足球 0 14973


禹唐体育注:

2019赛季,巴甲诸豪门球队的财政问题似有改观,而在6名月薪超过100万雷亚尔(约170万RMB)的球员当中,里卡多·高拉特、迭戈·塔尔德利和埃尔纳内斯都是中超旧将。


2002日韩世界杯上那个以轻松写意的方式4-0狂虐中国的巴西,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十几年后他们竟“沦落”到打起了中超球员的主意。


前两个月有关鲁能铁卫吉尔被老东家科林蒂安“策反”的消息持续发酵,尽管巴西人作出了“合同在身不便讨论离队”的回应,但传闻既出,不啻于扰乱军心。


香饽饽不只是中超外援,巴甲甚至还“不耻下购”瞄上了中甲球员。


上赛季帮助武汉卓尔登顶中甲的佩德罗儒尼奥尔,在球队成功升入中超后被巴甲升班马马福塔莱萨队挖回了国。作为武汉的替补前锋,巴西人在6次出场中贡献6粒进球,也达到了其职业生涯最高进球效率。


曾经流连于巴乙甚至巴丙的佩德罗儒尼奥尔,在31岁时还能再登上巴甲赛场,真不知道是该吹中国联赛乃大器晚成之福地,还是该吐槽巴甲联赛“饥不择食”。


巴甲联赛虽从未涉足过世界足坛的焦点之位,但曾经也以其独树一帜的造星能力与欧洲主流联赛攀亲附戚。


巨星时代,巴甲联赛的无人问津与巴西国家队在世界足坛的五星之姿让人联想到如今的中超和国足,只不过我们的境况恰恰相反。


但近年来,巴西国家队整体统治力大不如前,而今就连巴甲也不再是欧洲豪门最青睐的人才市场。


放眼望去,科帕卡巴纳海滩依旧渚清沙白,耶稣依旧张着双臂俯瞰圣徒里约,而巴西人引以为傲的足球终究在浮云朝露间蒙尘了。


刨一刨巴西足球的“祖坟”


足球是巴西的一张国家名片,但若不经历一番刨根问底,足球王国的美名也难以服众。


关于这件事一般人懒得深究,你要问了那就是热爱。


至于为啥热爱,唯心主义的人可能会优雅地举起高脚杯,声音空灵地滑过摇晃的酒液告诉你:真正的爱不需要理由。


不过,但凡是在红尘里打过滚儿的成年人稍加思索就会明白,还真需要。


如果巴西足球的衍变能编成一本历史教材,提笔圈出的重点保准是清一色的黑人球员。巴西早在1888年就废除了黑奴制,但并不意味着其长久以来的蓄奴黑历史一夜之间就能洗白。


公认的巴西足球之父,苏格兰裔的查尔斯·米勒出生于圣保罗的一个铁路世家,父亲是苏格兰外派到巴西的铁路工程师。


米勒童年时被父母送回南安普顿接受贵族教育,十年间他书没念出啥名堂,净忙着踢球了。回到巴西后,米勒就用两只足球和一本罕布什尔郡足协编制的足球规则手册开始了他的足球推广事业。


上世纪初米勒组织了巴西历史上第一个足球联赛——保利斯塔联赛。


1910年,英国一支俱乐部访问巴西与当地的球队开展竞赛,英国人把足球领域尚处于开化之初的巴西队虐得体无完肤。


不过当时倒也没多少人在意比赛结果,巴西人有机会与技术先进的英国队直接对话已经乐得合不拢嘴,而英国人在巴西人热情的招待下也只当公费旅游了,性质就跟现在的豪门中国行差不多。


然而,英国人这次又是惯性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米勒代表的是19世纪末生活在圣保罗的英国上流社会,因此足球在巴西刚刚萌芽时还只是专属于白人的贵族运动。


彼时场下球迷可没有现在这么社会,一个个刺龙画虎的大老爷们儿像饭圈少女一样举着应援手牌。那时候的球迷全都是白人圈的名媛淑女公子少爷,人人皆身着礼服,知道的以为是去看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听交响乐。


随着足球在巴西的推广普及,原本只接受白人球员的俱乐部在黑人的运动天赋面前也不得不敞开大门双手欢迎。


巴西的第一位世界级球星莱昂尼达斯·席尔瓦就是正儿八经的黑人,他效力过的球队几乎囊括了巴西顶级联赛内的所有劲旅,1938年法国世界杯,尽管巴西队没能问鼎冠军,但莱昂尼达斯以7粒进球荣膺最佳射手。


当时《巴黎竞赛》的一位法国记者惊奇地表示:“我看了巴西队的比赛,天哪!他们难道都是有五条腿的怪兽吗?在他们中间,有位球员甚至长了六条腿,我指的是莱昂尼达斯。”


现在回想自然觉得这记者真没见过世面,什么几条腿的怪兽,不就是南美球员标配的盘带技术么。


南美妖星极尽花哨的秀操作被足坛鼓吹了几十年,要说起来,牛尾巴、踩单车之流还得拜赐于这个国家的种族隔离意识。


足球这项运动虽然不再是白人专利,但在球场上裁判照样会无底线的偏袒白人。因此黑人不敢与白人球员有任何肢体接触,生怕冒犯了对手遭到惩罚。


试想一下,黑人球员在球场上拿球面对白人可是小心翼翼地默念阿弥陀佛,哦不对,应该是上帝保佑……他们想要带球过人必须一收一缩,会漂移,会闪躲,修炼了一身辗转腾挪的本事。


发展到今天,竟然成了令欧洲后卫恼火的各种羞辱性过人动作,我只能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说到这里,巴西人缘何对足球情有独钟其实已经非常清晰了:当莱昂尼达斯成功加入白人创办的俱乐部时,从某种程度上看,是足球替黑人彻底击溃了白人那道自恃高贵的防线。足球代表了巴西人内心深处关于种族问题的诉求,追根溯源,这种对足球的热爱的确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


但不可否认,或许也唯有自由平等这样宏大的命题能够支撑起整个国家对一项运动长达百年的矢志不渝吧。


因此,1950年世界杯巴西痛失冠军后的举国哀悼也就不令人感到小题大做,毕竟梦想轰然倒塌了。


得天独厚的桑巴黑人


黑人球员在速度、弹跳力、身体柔韧性等方面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但一度也有人质疑黑人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优势在绿茵场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因为足球不只是爆发力的比拼,技术和意识的门槛同样很高。


不难发现,巴西历年生产的超级攻击手几乎全是有色人种,主要为黑人后裔。


那么,在巴西这个神奇的国度,黑人何以将自己的优势毫无保留地在足球方面展现出来呢?惯于头脑风暴的我从桑巴舞和狂欢节中得到了一点启发。


莱昂尼达斯·席尔瓦,这位比球王贝利更早成名的巴西黑人球员,出生于里约热内卢的圣克里斯托旺区,没错,就是那个63年后孕育了罗纳尔多的贫民窟。


我们对于产自巴西贫民窟的天才少年一度有些“审美疲劳”,毒品,暴力,贫穷,混乱,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元素拼凑了无数个巴西球星的成长历程,以至于有些无良媒体为了制造噱头强行“贫民窟”,跟中国选秀节目的卖惨套路大致是一挂的。


但在巴西这个国度,4000多座贫民窟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每当夜幕降临,从科科瓦多山的山腰蜿蜒而下直到伊帕内玛海岸,罗西尼亚贫民窟的万家灯火灿若游龙。


足球虽然重塑了巴西,但它毕竟是舶来品,这个国家真正的原创特产还要数桑巴舞。在我们印象里,足球是巴西贫民窟少年摆脱生活窘境的唯一出路,其实不然,桑巴舞才是大多数人维持生计的稳定事业。


这项舞蹈起源于葡萄牙在巴西殖民时期,被贩卖至此的黑奴在繁重劳动之余唯有靠起舞而苦中作乐。


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学校在里约热内卢建立,时至今日,全国已有2000多所桑巴学校。


桑巴在巴西早已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市场也相当完善。每年都有不少贫民通过系统地学习桑巴舞,希望能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上出人头地。


溯源狂欢节,则要从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讲起。


古希腊人民每年春天便要祭祀教会他们酿酒的狄俄尼索斯,而这项原本以酒为媒介的秘密宗教仪式,到了奢靡之风的古罗马时期,彻底演变成了一场不醉不休的狂欢。重口味的古罗马人那时就在狂欢节中发明了cosplay,王室贵族甚至与奴隶角色互换寻求刺激,西方的化装舞会也就从这儿来的了。


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巴西,第一次将欧洲大陆的狂欢活动带到这片土地,直到1808年拿破仑大举入侵,葡萄牙王室心想:打又打不过,上帝也不管,只能溜了溜了。


于是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一世携王室贵族和政府迁往巴西,定都里约热内卢。建立了新家园的葡萄牙贵族开始放飞自我,大力发展狂欢节。


巴西是天主教国家,天主教的大斋在圣灰节与复活节之间这40天左右,而狂欢节最终也被定在了大斋开始前一周,即复活节前47天。彼时巴西人纵情歌舞,醉生梦死,当然还有大快朵颐,准备迎接40天禁欲的清教徒生活。


人们都说巴西是一个拒绝中庸的国家,贫民窟与富人区可能就隔着一条街,它偏要这种左岸地狱右岸天堂的极端辉映。


我倒觉得毫不违和,因为巴西人人都是双面体。


一方面,宗教的沿袭令巴西人对一切充满敬畏之心从而不至于在欲望中堕落;另一方面,作为近现代以来世界上贫富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多达半数的底层贫民为巴西树起了一面“民风开放”的旗帜。


如同大斋期与狂欢节“一收一放”间的张弛有度,亦如黑人球员在球场上所表现出的刚柔并济的力量与技术,他们不只是黑又硬,还能华丽灵动甚至意识出众。


这或许就是唯有巴西的黑人仿佛生来便携带足球DNA的原因吧。


殖民为青训埋下祸根


巴西赋予了黑人驾驭足球的能力,都说巴甲是欧洲足球的人才市场,我总觉得球星得以横空出世,巴甲联赛的功劳其实微乎其微。


近年来,巴甲联赛的没落更像是一种历史必然,首先,巴西足球联赛的发展机制就处处透露着不羁。巴西足球的起步虽不算晚,但前期只有娱乐性质的业余联赛以及后来割据状态的州联赛,直到1959年才有了全国联赛,巴甲更是在1971年才正式成立。


巴西全国联赛创办至今多次改变赛制,直到2003年效法欧洲联赛,由单循环+附加赛改为双循环的制度。


另外,从1998-2005年以来,参赛球队在21-28支间徘徊不等,历史上更是曾出现多达96支球队参赛的情况,自2006年起才固定为20支参赛球队。


由此可见,巴西足球的职业根基并不稳固,外加政治、经济等客观原因,巴甲联赛自然难成气候。


然而,拔树须寻根,巴西的教育史从根本上阻碍了其人才培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就像身在一条平缓的高原上,只顾前行,却不知仍然在无意识地走下坡路。


或许从 1500 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巴西开始,这座大陆的命运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


显而易见,葡萄牙殖民地后来的发展远远不如英国殖民地,理由是日不落帝国倾向于高级的同化殖民,而葡萄牙人只是简单粗暴的土匪式殖民。葡萄牙人唯恐教育会启蒙巴西人进行“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思想革命,愚民反而更好管制。


于是,在葡萄牙人占领巴西后的前二百多年,只在当地进行具有宗教性质的私立教育。


直到1759年,政府才取得教育权利,开始举办学校。


长久以来,巴西公立学校的免学费政策不可避免使教育过于程式化,无法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教育需求。精英阶层想要通过提高下一代的教育标准来拉大与下层民众的距离,势必要寻求私立学校。


无论是殖民时期的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国情的反作用力,私立教育的发达都使得巴西社会的阶级差距如恶性循环一般持续扩大,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再生产在巴西社会得到了令人心悸的实践。


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投入少,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巴西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钱几乎是中学生的4倍。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够,巴西学生待在学校的平均时间是四小时十五分,很多州立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更只有四小时。此外,巴西学生的留级率是拉美国家中最高的,能够坚持学到五年级的学生都很少。


基础教育质量如此低下,使得巴西教育面临着一项巨大的挑战——识字率。


上世纪90年代巴西的文盲比例为20%左右,这些社会盲流主要来自贫民窟。2002年巴西前总统卢拉上台后推行“识字巴西计划”,专门针对14岁以上的人。这位仅有小学文凭的草根总统深知这些目不识丁的年轻人极有可能因求职难而落草为寇,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在电影《上帝之城》中,贫民窟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孩子小小年纪便麻木不仁。卢拉该项计划在巴西成功拯救了无数贫民窟的年轻人,这也是他在位期间最主要的政绩之一。


巴西足球联赛的职业化程度和巴西社会的教育公平问题共同说明了一件事:巴甲联赛的没落远远不是单纯的足球问题。


世人皆津津乐道巴西是一座足球王国,但足球的全民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繁荣的背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


在资本的扭曲之下,青训不再只是育人的梦想花园,而是万物皆可市场化的焚梦熔炉。


巴西足协2016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82%的球员的月工资低于26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78元),足球从业人员用“内马尔”这样的名字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贫民窟孩子前赴后继投身绿茵场,最终只有5%的球员有机会走向职业,能成为顶级球星的更是凤毛麟角。


巴西许多俱乐部对待有天赋的小球员如同贩卖廉价原材料一般将其出售,以此缓解糟糕的财务状况勉强维持球会的运营。


2019年2月8日,巴甲豪门弗拉门戈的训练基地在凌晨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10名青年队队员死亡,另有3人受伤。


这场火灾中丧生的孩子,有的刚加入训练基地不久,有的距离一份职业合同仅有一步之遥,但这些孩子连同他们对璀璨未来的炙热憧憬全在这场大火中化为冰冷的灰烬。


事后据相关机构调查,声称致力于打造全巴西最优青训的弗拉门戈,竟将20余名青年队队员安置在简陋的临时建筑物里,亦无人员看管。


说来讽刺,巴西有多少人深爱着足球,巴西青训就有多浮躁。


换种思路看待巴西的足球使命


据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FFSH)公布的2012年度全球联赛排名,巴甲超越德甲、意甲和英超跃居第二,仅次于西甲。


彼时,科林蒂安获得世俱杯和南美解放者杯冠军;桑托斯夺得南美优胜者杯冠军;圣保罗队拿下南美杯冠军。巴甲球队实现了包揽当年南美洲各项俱乐部赛事冠军的壮举,帮助联赛在世界排名中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巴甲联赛的商业价值,也在2014年暴跌至第十名,甚至排在乌克兰超级联赛之后,近两年才上升至第八位。


诚然,作为资源出口型国家,巴西是全球足球人才最大的供给源,球员出口成为仅次于矿石、咖啡与大豆的重要创汇产业。


而巴西足球整体统治力的下降与人才流失不无关系,比如2014年世界杯他们便兑现了苦果。


在2014年之前的20年中,巴西仅靠输出球员就获得了近30亿美元的收入。2005年共计804名巴西球员转会国外俱乐部,球员出口价值高达1.58亿美元。而罗比尼奥从桑托斯加盟皇马,便创下了2500万美元的转会费纪录。2008年最为疯狂,巴西超过1200人出国踢球,球员出口净收入达到2.5亿美元。


2013年,内马尔从桑托斯远赴巴塞罗那,他一人的转会费就超过了一亿美元。


欧洲俱乐部连吃带拿,一面掏银子,一面搞“归化”,近年来发家的中超也拍着钱袋不惧叫价。


贝利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桑托斯度过的,巅峰期驰骋欧洲亦是以“走穴巡演”的形式代表桑托斯挑战各大豪门。


贝利之后,巴西的球员出口历程就像一部清纯女大学生的失足堕落史,开始还藏着掖着,后来彻底百无禁忌了。


罗马里奥两次为达伽马队夺取里约州联赛冠军方才远走荷兰;里瓦尔多帮助帕尔梅拉斯问鼎联赛冠军后登陆西甲;罗纳尔多闪耀克鲁塞罗后加盟埃因霍温。


后来,小罗在格雷米奥初露锋芒就被眼疾手快的大巴黎购入,成名于桑托斯的罗比尼奥踩着单车闯进了银河战舰,到了帕托,巴西人刚在巴西国际踢了一年球就迫不及待飞往了米兰城。


如今很多欧洲俱乐部更是直接把手伸向了巴西青训。


观察上赛季巴甲的当红炸子鸡,巴尔博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他2016年闯荡意甲,就连早已不复往日辉煌的国际米兰都玩不转,枯坐替补席度日。租借到葡超本菲卡,更是直接被贴上水货标签。


里卡多·奥利维拉,他也曾在欧洲赛场拥有一段传奇经历,2003-04赛季帮助巴伦西亚获得西甲冠军,2007年作为AC米兰成员“躺冠”, 而上赛季38岁“高龄”的他仍然处于巴甲射手榜前列,联赛的人才凋零程度可见一斑。


而96年出生的格德斯上赛季被租借至山东鲁能,也一度被质疑水土不服。


国家队方面,巴西主教练渐渐屈服于现实,大名单中的球员来自本土联赛的比例越来越小,主力国脚还得是热苏斯、菲尔米诺这样的旅欧球星。


就事论事,欧洲与巴西之间的球员买卖都是自愿平等交易,没什么好批判的。从其影响来看,巴西足球人才“失血”过多只是一方面,更值得深究的是他们还患上了“败血症”。


从小罗到罗比尼奥,这些天赋顶级的球员尚且因迷失在灯红酒绿中而过早报销了职业巅峰期,遑论无数资质尚佳的潜力新星。贫民窟不只是足球巨星的摇篮,更是巴西教育公平失败的重灾区。


而由于巴西青训体系不够完善,家境贫寒的球员登陆欧洲后极易受物欲所惑从而伤仲永。


欧洲科学且成熟的青训系统,能够有效地在球员青少年时期就对其品性加以引导,最大程度上避免他们在取得成就之前就白白浪费了天赋。那么,巴西难道要彻底放弃挣扎,干脆直接把童子军往欧洲送吗?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联赛的实力与欧洲列强无法相提并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巴西足球只能坐以待毙。


至少,巴西可以与太平洋彼岸的好兄弟日本看齐,学习大和民族最擅长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而荷兰就是一个具体的正面榜样。


从罗本、范佩西、斯内德领衔的黄金一代到如今的“德容们”,这朵“郁金香”的发育期虽长,但一经成熟便是肆意绽放。以阿贾克斯为代表,在对青训大力投入的过程中,荷兰既为“黑店”经营做足了业务准备,同时又保证了本国联赛的水准。


由是,巴西大可不必放弃亲力亲为的造星任务,一把手卖给欧洲人图省事,倒可以用精细出口取代打包批发,毕竟巴西全民足球的属性也决定了其人才的持续输出能力比荷兰只高不低,不过,也要谨防矫枉过正沦为摩纳哥之流。


荷甲尚且撼动不了五大联赛的地位,但“青春风暴”亦能曲线救国。


巴西如果能改善浮躁的青训状况,除了有利于延长球员登陆欧洲后的职业寿命,也算是造福于国家队了。


写在最后:


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我是服气的,中国人似乎极度缺乏这种纯粹的热忱,哪怕是在魔王辈出的国球领域也不例外。


看到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所向披靡,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我们心中除了功利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作祟以外,没有几个人真正燃起对乒乓球本身的热爱。


巴西足球人口基数大,有层出不穷的足球少年充当“分母”,也就成全了大罗小罗这样拔尖儿的“分子”。


对比中国,足球人口基数小,便只有举国之力在本就为数不多的分母里推举分子。殊不知,天才往往出于民间,而非流水作业的应试体制下。


巴西足球的全民性与中国足球的举国制,造成了这项运动在两个国家的不同境遇。


只可惜,巴西自由宽松的足球环境虽能孕育天才,但在球员的职业化管理上却漏洞百出。


至少从巴甲的现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职业足球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本文转载自肆客足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溯源巴甲没落:桑巴足球还“骚”得起来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