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离成为生活方式还有多远?

其实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男生生命中的某个阶段,电竞确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9-05-05 10:20 来源:难逃一吸 文/格林糖 0 63552


禹唐体育注:

其实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男生生命中的某个阶段,电竞确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宿舍楼上楼下,大家呼朋唤友的来一局星际/CS/DOTA/LOL,成为很多人大学生活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因此交到了许多朋友。


问题出在毕业之后,当大家走进社会,忙碌工作,结婚生子,这种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不被家庭生活接纳的电竞


先想象这么几个场景:


两个996的男女终于找到了一个都有时间约会的空隙,他们没有去烛光晚餐,也不去游乐园,而是奔赴某个「电竞竞技场」,共同切磋一盘Dota2,几番鏖战之后,两人感情更好了。


阳光明媚中,你和爱人带着孩子一起在电脑前面打《守望先锋》,亲子在其乐融融之中度过了这个愉快的周末午后——而不是去公园的草地活动。


又是一个假期,父母从老家来看望你们小两口和孩子,一家人奔赴五棵松的主场观看RNG的LOL比赛,老爷子骄傲的历数主队的球员:「当年我还是国服第一孙尚香的时候,现在哪个教练还是替补队员咧。」


也许在部分情况下,这些场景真实的发生过,但大多数时候,这些描述还是看起来非常违和。因为电竞确实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大多数时候,电竞是学生,以及单身人士的爱好。但当他们的生活步入下一个阶段,即便不舍,也不得不放弃参与电竞的时间。

     

而如果把这些表述中的电竞,换成任何一项职业化水平较高的运动:足球、篮球或棒球,就显得顺利成章许多:传统体育经过百年发展,无论是参与还是观赛,都已经在世界各个地区,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与「家长对游戏有偏见」相比,电竞面临的更大问题,可能是无法成为一种「终生的生活方式」。毕竟偏见可以随着一代人的消逝而淡去,但后者则会让电竞始终只能作为青少年亚文化挣扎,无法成为真正的主流。


传统体育启示录


目前同时符合大众流行与职业化高水平的团体运动,有两种起源。一种是从市民阶级发展起来,原本是劳苦大众闲余之时的消遣,最后逐渐发展高水平的球员、俱乐部和联赛。典型如足球和棒球。


另一种是从校园发展起来,最早被精英阶层年轻人所喜爱,校际间逐渐建立起高水平的对抗赛,并随着校友毕业扩展到城市生活之中,进而发展出职业比赛。典型如美式橄榄球和篮球。


以上四种运动,在初始阶段就成为了社区和校园的一种公共活动,并逐渐强调校际和城际之间对抗。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文化:球队成为学校、城市或地区的代表符号。


与此同时,体育健身有助健康的概念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同时具备力量与技术的高水平运动员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并成为男女老少共同的偶像。


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电视转播技术的出现则让竞技比赛成为了更多人的谈资。它不再只与去了现场,或者住在当地的人有关,围绕着球赛,更多的人在家里或在酒吧聚集社交,海外观众也可以同步收看,在商业运作下,各种联盟爆炸式的发展。


并且,这四种运动的联赛都有长时间的积累,在传统体育强国,职业联盟的存在已逾百年,以10年为一代人的话,已有10代球迷相传,参赛和观赛习惯根深蒂固,青训与比赛体制极为成熟。


以上条件,让传统体育赛事和联盟成为「终生的生活方式」。在MLB亚利桑那响尾蛇队的主场,我看见爷爷带着孙女高喊:「Let's go D·Backs」,也看见小年轻依偎在一起一边看球,一边你侬我侬。


而在北京国安的主场,虽然偶尔有脏话困扰,但每到比赛日,老父亲和儿子会一起带着绿色的围巾,来到拥堵的工体,唱着「这儿是北京」。散场之后,有人坐着地铁回家,有人留在工体的夜店里狂欢。


这些传统体育所拥有的,也正是电竞所欠缺的。


电竞之苦


「曼联球员约克曾经访问RNG,我们也和国内的北京国安、上海申花等俱乐部有合作……这些体育俱乐部有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这方面电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段话来自于RNG电子竞技俱乐部首席市场官李杰明。就在昨天,RNG联合华侨欢乐谷,推出了《电竞青年说》,全球首届以电子竞技为主题的全球华语大学生辩论赛。李杰明在发布会现场采访中坦诚,电竞现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很多人周末会习惯的去看一场体育比赛,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电竞还没有这个习惯。」


电竞很显然是一个发展于校园,并在学生群体中成长起来的的一门竞技,从路线上来说,它应该走校际对抗的路数,并最终形成完备的电竞文化。


事实上也是如此,比如从03年开始,西安各大高校间已经组织成了「西安电子竞技高校联盟」(XUGA),不仅有比赛,还有媒体、运营、市场、渠道甚至商务的负责人,已经有美国Pac-12这样的地区校际比赛的雏形。


而另一方面,电竞赶上了互联网普及的风口,在网络直播的催化下,确实有更多的年轻人会拿起手机看比赛,玩两把,甚至参加一些小规模的线上线下比赛。


但迄今为止,电竞给人留下的印象依然是宅男宅女在家,懒散着点着鼠标键盘,或者手机屏幕。电竞选手虽说有超高的人气,像Uzi这样的顶尖选手甚至已经如运动员那般拿到了Nike的合约。但大众依然会认为,这种「宅」的生活不利身体健康,无法在玩家群体之外得到偶像式的认同——即使在大学校园中,老师和非玩家很可能都还将电竞判定「影响学习」,不仅不能认同,反而试图干预。这与美国大学对待体育项目的态度大相径庭。


这也是RNG做《电竞青年说》这样活动的目的。大学生不仅是电竞比赛的参与者,同时也需要为电竞项目发声。按李杰明的说法就是:「向外界展示电子竞技的真实面貌、为广大年轻电竞爱好者正名」。


时移势易,电竞之兴


在发布会中,李明杰提到的关键一点,其实也是许多电竞人的心声:电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项目,与百年的体育联盟相比,它还需要时间发展。


即使从1972年10月19日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内《太空大战》的对决开始算,电子竞技不过四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电竞的操作从手柄,到鼠标键盘再到手机触摸屏,主流电竞项目从格斗到FPS再到MOBA不断变化,从规则到形式,都没有到达一个足够稳定的状态。


这也是很多人对于电竞的疑问:传统体育通常都有一个数十年不变的场地和规则标准,而电竞过几年就火另一个游戏,电竞文化又如何能形成呢?


实际上,同样的困扰也曾经发生在体育项目身上。别看近几十年体育项目的规则变化不大,早期也是混乱。


就拿足球来说,实早期的「欧洲古代传统足球」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在拉格比学校踢就有「拉格比规则」,在谢菲尔德踢有「谢菲尔德规则」。前者经过演变形成了「英式橄榄球」,后者则形成了「英式足球」。


后来,「英式足球」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但之后规则始终多变,直到1990年将越位规则最终确立之后,才成为今天的足球。这种规范的确立,耗费了近200年的年岁。


今天电竞不同游戏类型,不同操作设备的割裂,恰似当年不同地域之间足球规则的割裂。可以想见的是,它还会经过不断的分化和妥协,最终形成下一个世代的主流和旁支电竞项目。


随着VR和体感的发展,会不会有不再是坐着,而是需要运用全身力量去参与的电竞项目?而久居于和平环境下的人们审美,是否还会像二战后两代人一样对力量与健壮那么尊崇?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实都为电竞以及传统体育带来了许多不可知的问题,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和电子设备绑定,体育生活也肯定越来越「电子化」。


在各种体育比赛之中已经可以看到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VAR、鹰眼,以及在球衣、球鞋中植入芯片已经不算稀奇。


与此同时,体育俱乐部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电子竞技部门,无论是足球豪门曼城、巴黎圣日耳曼,还是NBA球队费城76人和迈阿密热火都是如此。其中沙尔克04、巴黎圣日耳曼甚至跨界到了 LOL。

     

传统体育在与电竞融合,电竞也在吸纳传统体育的优点。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萌芽,而电竞也注定将在各种争论之中,继续前进。


本文转载自难逃一吸,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电竞离成为生活方式还有多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