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行车赛事品牌如何打造的一点思考

王健聪认为,大健康理念的提升与消费升级,使得骑行运动在竞技领域与时尚生活方式领域都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点。

2019-04-30 10: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博闻、夏亮 0 23286


禹唐体育注:

当今,如何把体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更好地谋划发展生态体育已经成为各地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体育产业的头部核心,一项赛事如何通过文化打造、业态融合的形式创新激发当地经济活力,促进产业的发展并推动全民健身的践行,成为越来越多体育从业者关注的话题。

  

千年运河精神丰厚赛事文化内涵

  

从当年北京通州的漕运码头出发,沿着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骑行,绵延1800多公里,最终抵达杭州。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一项名为京杭大运河自行车超级挑战赛的体育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凭借覆盖区域广、骑行距离长、途经省市多的特点,以运河文化+体育赛事的文体结合形式让车手在参与比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

  

“中国的大运河在申遗成功后更是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中国的大运河不仅仅发挥航运的主要功能和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传统功能,还衍生出诸多颇具时代特色的新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比如骑行爱好者们就在这条绵延数千里的大运河上找到了挑战自我的乐趣。”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表示,这也与WCCO作为唯一专司运河的国际性社会组织的宗旨——以运河为纽带,促进运河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推动互利合作相吻合。

  

WCCO秘书长邓清也认为:“中国大运河与其他大多数世界遗产有着显著不同——它是活态的遗产。时至今日,大运河仍然在交通、水利、生态等多方面担当重要功能。虽然流淌了2500多年,大运河仍然是一条青春的、散发着无穷活力的河流。”

  

一项赛事想要长远地发展壮大离不开赛事文化的根植和培育。在邓清看来,赛事可以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展现沿线城乡建设成果和风采。而且,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将自行车运动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既能推动大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又能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使体育与文化相得益彰,具有广阔前景。

  

大运河赛主办方北京蓝天绿野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王健聪表示认同。他认为,环法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离不开百年历史的深沉积淀。只有树立好赛事特有的文化价值,将品牌塑造与文化积淀深度融合,才是促进赛事发展的深层动力。

  

“我们希望通过骑行的形式让大家充分感受和了解运河沿线的地域人文特征和时代特色,包括水利文化、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深入感受大运河的伟大历史。让大家感受到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和富含文化传统与体育奋进的新时代运河精神。”王健聪说。

  

业态融合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目前,体育旅游已成为多地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无论从推动体育产业改革创新的角度,还是从培育旅游新兴业态的角度,“体育+旅游”大有可为。

  

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通过赛事打造城市体育名片,展示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生态农业等要素的融合发展成果,培育区域体育旅游品牌,是王健聪十分认可和看好的方式。

  

“如果没有赛事做依托,其他的东西都感觉特别虚无。无论是衍生品,体育旅游,还是装备售卖,相关培训也好。只有依托赛事,才可以打造一个完备的产业链。”王健聪说。

  

短短几年间,大运河赛从一个单纯的民间比赛正成长为一个价值平台。参赛的车队、沿途的政府还有赞助商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着自身的价值和形象。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加以自行车骑游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供给,鼓励各地景区配套修建自行车骑行道及基础服务设施,初步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难度挑战等各类不同主题的骑游路线。

  

作为京杭大运河自行车赛的子品牌和预热赛事,主办方计划今年新开辟一项“骑行大运”活动,共有10站,多集中在江苏和山东两省,规模在300-500人左右,通过骑行的形式,更深入地融入到当地旅游中,促进当地的宣传推介以及经济发展。

  

例如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自古有“玫瑰之乡”的美誉。“我们组织‘骑行大运’活动的时候,会和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比如即将在5月3日举行的平阴站,这里的玫瑰被誉为‘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骑友们不仅可以挑战赛道,还可以品玫瑰花茶,欣赏万亩玫瑰齐放的盛景。”王健聪说,“这场活动对当地的文化、旅游、体育及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带动。”

  

赛事助力健身骑行“深呼吸”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一年大大小小的自行车比赛已有2000多项,骑行人口接近1000万。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推出,骑行运动在健身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重点项目地位得到确立。

  

与环太湖、环青海湖这类职业车队参与的比赛不同,大运河赛事的参与者更多是骑行爱好者以及一些民间顶尖高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也指出,鼓励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展运动休闲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鼓励社会主体利用大运河开展相关群众性体育活动。

  

王健聪认为,大健康理念的提升与消费升级,使得骑行运动在竞技领域与时尚生活方式领域都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点。

  

今年,赛事在商业化、职业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化的概念,希望以新技术应用为载体,让参与者在健康骑行过程中得到更好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据了解,此前举办的京杭大运河智能单车挑战赛不同于传统自行车赛事,采用独家定制的京杭大运河3D赛道,全程7.5公里。在这个赛道上,参赛者利用科技设备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竞技,既可与全国骑友较量,还能饱览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有专家表示,骑行本身集合通勤、休闲和运动等属性,是一种近年来越来越风靡的健身方式,且参与群体的文化素养水平也相对较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毕雪梅则表示,像马拉松一样,在最初的时候有很多人只是凭一腔热情去骑车,而随着更多民众参与骑行运动,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基层体育指导,搭建更多便利的服务平台,引导爱好者遵循骑行规律,自行车运动将进入良性循环的时代,骑行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关于自行车赛事品牌如何打造的一点思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