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兴起,四川文旅融合的另一条路径

四川是足以观察中国西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样本。

2019-05-02 14:00 来源:新华网体育 0 19488


禹唐体育注:

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体育与旅游在四川呈现融合之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四川是足以观察中国西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样本。

  

谋发展:培育新动能


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观光旅游,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时尚。各项体育运动也从单纯的身体意志锻炼升级为城市文化体验。

  

“四川省体育旅游发展迅速,‘体育+旅游’模式在省内各地兴起。”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在四川省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体育+”结合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品牌,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特点。

  

举例来说,2019年成都双遗马拉松,途经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产赛道,向跑友展示了天府之国的厚重历史文脉。作为邓小平家乡的四川广安,在韵动中国·2018广安红色马拉松赛上,重点突出红色元素。跑友从邓小平故里景区游客中心出发,途经小平故里路、新华路等著名城市景点和道路,对当地城市生活、红色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体验。

  

体育旅游顺应了新的市场需求,对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2017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指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盘活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民族及人文旅游资源,通过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

  

求突破:发力供给侧

  

放眼全国,体育旅游项目并不少见。如何巧妙融入当地特色产品,吸引更多参与者,并给参与者更多更好的体验,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四川玩出了“新花样”。

  

“要想风景好,就来四姑娘山越野跑。”这是跑友对四姑娘山环山越野跑的评价。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四姑娘山风景区,拥有雪山、岩石、草甸、湖泊、森林等多种景观资源。为打响品牌,四姑娘山环山越野跑在2017年的赛事中,设置了海拔4390米的全程最高补给站,作为跑友安营扎寨看日出、观星空的最佳位置。这里日出时分的恢弘壮观,黄昏时分的日照金山,深夜十分的星空银河能够被相机一一捕捉,被跑友誉为“最美补给站”。在黎明前到达补给站,伴着星空等待日出成了跑友对比赛中的另一种期待。

  

在邛崃市平乐古镇开展的创意马拉松,则玩起了“角色穿越”。平乐古镇创意跑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设置创意闯关。跑友们需要穿过乐善桥、兴乐桥,跑过川西民俗文化大观园,完成祈福丝带、河边作画、品尝小镇特色美食等系列任务。看上去是创意闯关,平乐古镇实则在马拉松中植入了川西历史文化,用文化完成更深层地渗透,滋养赛事和景区的内涵。

  

“在我参加过的国内马拉松比赛中,几乎没有以本土特色美食作为补给品的,这次乐山赛程补给站提供了很多当地特色美食,印象最深刻的是钵钵鸡和香辣凤爪,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美食补给站,跑一段吃一会儿很过瘾。”远道而来的跑者对乐山美食赞不绝口。2018乐山国际半程马拉松打造了一条“美食赛道”,跷脚牛肉、甜皮鸭、钵钵鸡、豆腐脑等美食伴随着一路山水风光,供跑友尽情享受。赛事结束后,跑友更愿意驻足乐山继续品尝美食。借助体育赛事,乐山旅游聚集了大量人气,美食、夜景成为人们继续停留的理由,也让乐山“名山、名佛、名人、名城”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在全国体育旅游兴起的背景下,提供更多种类、特色更鲜明的体育旅游产品,是避免同质化竞争、培育市场的关键。四川的经验则是,以特色资源+体育运动,打造品牌特色。

  

看趋势:放眼新模式


比起项目的呈现形式,体育旅游在项目选择上更应注重底层逻辑。四川目前的体育旅游项目,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体育竞赛表演业+旅游业。这种发展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观赛型体育旅游,另一种是参赛型体育旅游。观赛旅游模式一般围绕职业化水平高的体育赛事,吸引旅游者去举办地旅游观赛。以武胜为例,武胜建成目前国内唯一符合奥运会标准的小轮车比赛场地,先后举办一系列相关赛事,打造了体育赛事旅游集聚区。

  

而参赛旅游模式一般是在职业化程度不高的赛事项目上,把赛事开发为体验性更强的产品,比如马拉松、徒步、钓鱼、攀岩、滑雪等。近年来,各大国际马拉松主办方也分别推出带有旅游性质的主题来吸引中国跑友,例如韩国的全州樱花马拉松、法国波多尔红酒马拉松、泰国普吉岛马拉松等。

  

第二类是体育健身休闲业+旅游业,将休闲运动与旅游产业中的产业要素结合,比如度假酒店、美食娱乐等。这类发展模式以攀枝花市为代表。据了解,为促进“康养+运动”产业发展,攀枝花已完成30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总体规划设计,“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口号将更加响亮。

  

而在体育旅游产品结构上,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管理学副教授杨强向媒体表示,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应作为体育旅游业态的拳头产品。赛事旅游产品更适合作为体育旅游业的配套产品。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四川下一步要借鉴国际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发展帆船、高尔夫、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中高端体育旅游产品,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杨强说。

  

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签署的《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旅游总消费规模的近15%。两个15%的目标背后,是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旅游兴起,四川文旅融合的另一条路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