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校悄然改变

随着包括摔跤、柔道、攀岩、散打等在内的体育体验课的开设,体教结合正在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2019-05-01 14: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0 32006


禹唐体育注:

从浙江宁波雅戈尔体育馆驱车向西南方向行进,45分钟左右就能抵达位于鄞江镇的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这里没有市区的喧嚣,但这里却是勇夺2019年举重亚锦赛男子73公斤级金牌的石智勇的母校、冠军的摇篮。

    

“起!”“起!”“注意手臂!”“腰挺直!”

    

李东瑜在二少体举重训练馆呼喊着,更多人称他为“冠军石智勇的启蒙教练”,但李东瑜更愿意将自己称为“基层体校教练”。


1999年,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瑜离开老家广西来到二少体当了举重教练。2005年,他拉着“小老乡”石智勇的手走进了二少体的大门,亲眼见证了弟子从12岁懵懂少年到奥运冠军的巨大转变。即便执教成绩突出,李东瑜仍长期扎根基层,为培养出“下一个石智勇”“下一个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努力。

    

坚守的原因,有不改的对举重项目热爱的初心,更基于二少体体教结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

    

“对于练举重的孩子和家庭来说,最大的担忧有两个,一是项目本身艰苦,二是出路难有保障。”李东瑜说,“但在二少体,举重项目的训练时间和其他项目一样,通过提升训练质量,每天都严格控制在2至3个小时,学生们只是利用课后和周末、寒暑假的时间练习,毕竟‘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学习有了保障,出路就有了保障,我们这里的运动员每年都有通过单招、单考进入大学的,没有了后顾之忧,渐渐就有更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


早在2002年,宁波市即以体教结合为突破口,探索了基层体校与传统学校的融合发展之路。二少体校长吴承军对记者说,具体模式为文化课教学交由浙江省重点中学鄞江中学负责,师资配备、文化课教学场馆和设施、教学经费、教师培训等工作由当地教育部门主管,业余训练则由体育部门主管。“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发挥了体、教两家各自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让传统体校摆脱自办文化课教育的压力,将更多精力用于业余体育训练,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大幅提升,在只有少数优秀运动员可以升入省队、专业队的情况下,其他运动员可以考虑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吴承军表示。

    

数字会说话:2018年二少体通过体育单招单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比例达到85%。另一方面,依托二少体得天独厚的体育硬件配置和高水平教练师资,与二少体深度合作的鄞江中学体育氛围日渐浓厚,随着包括摔跤、柔道、攀岩、散打等在内的体育体验课的开设,体教结合正在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不同于宁波二少体只是以单独编班的形式将体校学生放入学校,衢州市白云中学已实现了体、教更深层次的融合——所有体校学生都和普通学生一样被混编入相同的班级,体校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没有任何“优待”,一旦成绩不好甚至有可能被取消参加训练的机会。

    

“由于历史原因,衢州市没有市本级体校,当时为了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深度合作,2010年衢州市柯城区政府为白云学校增挂了‘柯城区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衢州市体育局副调研员毛周春介绍说。

    

“教育是事业,体育同样是事业。‘体教结合’不存在谁施予谁,而是平等的、合作的,最终实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白云学校校长叶海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师资、保障条件强化体校生文化课学习,集训、比赛期间做到文化课教师必跟,管理干部必跟的同时,也将体育融入了学校发展的血脉,拥有9个展区的该校奥林匹克体育博览馆,已经成为学校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连接从世界到白云学校体育故事的窗口,完善的体育设施、师资实现了共享,原本用于学校数字化建设的转播设备、演播室也成为体育训练的辅助手段。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叶海涛说,通过近10年体教结合的探索,学校的活力大大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体育赋能功能凸显。“作为一个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白云学校之前生源质量并不好,中考成绩也一般,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品牌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2017—2018年白云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公办学校中已经上升为第六。”叶海涛说。

    

尽管已经有了以宁波市第二少年体校、衢州市白云学校为代表“体教融合”的成功案例,浙江省体育局仍希望将重视业余训练更重视文化课教育的“新型体校”模式向县一级推广。2017年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教育局、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5家单位联合印发了《浙江省县级体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改善县级体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全面实现“县县有一所新型体校”。

    

体校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新型体校”的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业余体校悄然改变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