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测体育,高校为何“避重就轻”

在实践中一些院校出于各种考虑,体育测试“避重就轻”,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2019-04-12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高鹏 0 36101


禹唐体育注:

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近日陆续公布招生简章。与往年相比,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了体育科目测试,但记者调查发现,各校体育测试的内容大有不同,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较轻松的项目频频入选,难度较大的800米/1000米跑则只有寥寥数所学校敢于问津。不仅如此,各校对体测结果的使用也不一,除清华大学、厦门大学采取给体测优秀者额外再降分的做法外,有部分高校明确表示对体测未达标的学生“一票否决”,但多数学校仅含糊表示将体测结果作为录取参考。

  

高校自主招生加测体育,本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一些院校出于各种考虑,体育测试“避重就轻”,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不少高校“避重就轻” 体育测试弱化为体检

  

去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各自主招生高校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从3月中旬开始,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各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新华社记者逐一查阅后发现,大多数高校是在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或100米跑、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米(女)/1000米跑(男)中挑选一至三项进行测试,只有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少数学校测试科目达到五项。

  

“几乎没有两所高校(体测方案)完全一样,可谓个性十足。”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介绍说,由于体育未被纳入高考,也没有考试大纲,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测试内容、评分标准是参照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该标准针对高中生的体测指标共有8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800米/1000米)。

  

据记者统计,在已公布自主招生简章的80多所高校中,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其中一项或几项的最多,测试项目包括50米或100米跑的只有约三分之一,测试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的院校比例更低,测试耐力跑的最少,仅有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不到10所高校,绝大多数高校都放弃了这一公认最难的科目。

  

“莫把体育测试当体检,”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已近30年的王宗平表示,所谓体育科目测试,至少应当是指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内容或者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等测试更接近于体检项目,严格讲不能算体育测试。无怪乎有网友调侃道,有的高校自主招生体育测试“不费力、不出汗”,太轻松了。

  

记者还注意到,多数学校只说体测结果将作为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重要参考,可到底多重要并没有具体说明。仅有不到1/4的高校明确表示,体育测试未达标者不能获得校自主招生资格。此外,也有个别学校采取对体测优良者给予额外降分的奖励政策。

  

高校“怕出事”暴露中学体育薄弱现实

  

在王宗平看来,众多高校自主招生体育测试避开难的、挑轻松的考,主要原因是“怕出事”。

  

曾有媒体报道,2013年,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在自主招生中测试体育的南京师范大学,首次要求考生参加握力、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测试,男女生还分别测试1000米和800米跑。结果,测试当天,长跑考生倒了一大片,有的中途退场,有的当场呕吐,有的瘫坐在地上。迫于各种压力,南师大后来取消了自主招生体能测试。

  

作为国内首个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质测试的院校,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体测工作自2011年起已坚持了8年。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教授介绍说,同样是测试有氧耐力,清华一直采用的是台阶运动试验,而没有选长跑,一是因为台阶运动试验是当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修订)》的耐力测试选项之一,同时也是出于操作简便和安全性的考虑。

  

“相比长跑,台阶运动试验运动负荷较小,安全性较高。”刘波介绍说,通过3分钟的上下台阶运动,测试运动后心率上升水平和恢复速度,可有效反映人的有氧耐力锻炼水平。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均可以提高台阶运动试验的分数。

  

除了安全因素,刘波认为,测试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也是让许多高校放弃测试长跑的一个原因。他说,自主招生面试一般只有半天或一天,有些高校运动场地较小,让几百名考生全都测一遍,难度较大。如果赶上恶劣天气,室外长跑也无法进行。

  

尽管如此,王宗平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体育测试纷纷“避重就轻”,说明对考生体质心里没底,是对高中体育的不信任、不放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体育未被列入高考,使得高中阶段尤其高三年级的体育课形同虚设,高考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过去8年清华自主招生体测情况来看,参加测试的考生体质状况普遍不容乐观。据刘波介绍,2011年,近700名参加清华自主招生体育测试的学生中,成绩优秀(90分以上)的为零,不及格(60分以下)的考生占到了63.5%。

  

刘波说,虽然近两年体测结果显示考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也有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意识到体育测试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高中生整体体质有明显提升。

  

推进体质测试科学化 避免政策初衷落空

  

早在12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指出“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的突出问题。但由于缺少“正向指挥棒”,学生体能素质弱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王宗平表示,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测试体育,就是希望这些985、211高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家长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然而,无论是从测试科目还是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来看,高校体测“动真格的少,走过场的多”,这无疑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王宗平认为,对于自主招生高校体育测试到底该测哪些项目、参照什么标准、体测结果在招生评定中占多少权重等,教育部门应当研究制定一个相对细化的科学指导意见,如此才能避免体育测试流于形式,执行起来差别过大,避免好政策沦为摆设。

  

“推进校考体育科学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波表示,今年是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高校加测体育的第一年,大部分高校没有经验,因此在选择体育考试内容、标准、权重时十分慎重,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现成的标准化测试,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定标准,操作简便,易于组织,因而大多数高校都选择了以此标准为参照进行体测。

  

刘波也赞同未来出台一个关于体育测试的指导性意见,但他强调,不能搞“一刀切”,要求所有学校体测都完全统一,因为既然是自主招生,就应当赋予各高校一定的自主权。

  

事实上,无论测试科目如何调整,体质测试的终极目的,在于引导更多学生投身体育运动中,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王宗平和刘波均表示,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靠学校一家可以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