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锋辈出+基础雄厚,青岛足球何时复兴?

2019年的青岛中能,依然要在中乙为升级而挣扎。

2019-01-27 14:00 来源:肆客足球 0 57576


禹唐体育注:

2019年的青岛中能,依然要在中乙为升级而挣扎。


不管有多少不甘,有多少愤懑,过去一年的辛劳与血泪终究没能挣来期望中的结局。中能将士们只得收拾心情,从头再来。


这一支老牌球队几经沉浮,最终落入如今令人叹惋的境地。作为全国著名的足球城,青岛职业足球在国内顶级联赛赛场上活跃了17年,却在2013年末戛然而止。


那一年的第30轮联赛,客场负于国安,青岛中能的保级梦就此化为泡影。


替补登场几分钟的朱建荣跪地不起,似乎用尽全身力气,他才能接受球队降级的事实。打满90分钟的刘健也是泪流满面,表情扭曲。


彼时的媒体,打出了《17年联赛"不死鸟"葬身工体,中超从今没了青岛队》的标题,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而青岛中能的后辈,青岛黄海拼杀到了中甲第4位,距离升超并不算遥远,似乎让人们看到了青岛足球的新曙光。


命途多舛的球队与远走他乡的球员


青岛见证过四支职业球队。


最早成立的青岛海牛,几易主场的JVC正义,早夭的青岛黎明以及后来居上的青岛黄海。


1993年建队的青岛海牛和次年成立的JVC正义,都经历了一段并不安稳的日子。海牛队在甲B和甲A短暂徘徊,随后便被颐中集团接手,更名为青岛颐中海牛。


2002年,韩国名帅李章洙率领的青岛颐中海牛闯入足协杯决赛,在第一回合1-3落后的情况下,第二回合在青岛2-0击败辽宁队,凭客场进球的优势夺得成功登顶。


这是青岛足球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职业冠军,也是颐中时代留下的最后回忆。


2004年,获得中超资格的青岛队被中能集团收购,青岛迎来了颇为坎坷的中能时期。人员的大幅流动和成绩的飘忽不定,逐渐消磨了青岛球迷们的热情和耐心。


而JVC正义则走上了和大哥不同的道路。创立后的数年间,它更名为青岛海利丰,并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买下广东宏远俱乐部,借壳冲上甲B。


海牛的强势独得球迷喜爱,海利丰随即将主场迁往安徽省合肥市,并更名为合肥创亿。


2003年,海利丰回归青岛并与海牛共用天泰体育场。


青岛球市的火热吸引来不少资本,青岛黎明和其他的大小球队一起,在这股投资热潮里顺势而生。此时的青岛足球,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巅峰过后,便是低谷。


1998年成立,2008年解散的青岛黎明就像是青岛足球的缩影,依凭球市的利好顺势腾飞,最终消散在球市斑驳的泡沫之中。


次年的海利丰假球,像是一记直拳,击碎了粉饰美好的滤镜。血肉模糊间,人们终于窥见,这座闻名遐迩的足球城,早已不复往日的光辉。


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青岛球队在顶级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第六名。这与它足球城的美名,相去甚远。


青岛向来不缺乏足球人才,不缺乏优质的苗子。宿茂臻、郝海东、李霄鹏、李明......这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完全足以实现青岛球队的野心。


要知道,宿茂臻曾被弗格森相中,而郝海东更是一度号称“亚洲第一前锋”。2002年征战世界杯的那支中国队,就有五名青岛人入选。


中能时期的青岛队,也涌现了一批国脚级别的球员。


然而青岛中能似乎并没有把这些好苗子转化为好成绩,反而在转会市场展开了一番令人费解的操作。


2005年,大肆卖出主力,开始本土化政策;次年锻炼年轻球员,依旧不签外援。


07、08年成绩略有起色,此后队内新人不断冒头,球队蒸蒸日上之际,中能转手卖出了核心曲波,主力姜宁,此后数年,野心勃勃的恒大更是从青岛中能这里挖走了郑龙、刘健和邹正三人。


有多少新人涌现,就有多少球星流失,青岛中能大肆出卖球星的政策,最终招致苦果。


解雇成绩出色的张外龙,是球队坠落的引子。此后球队依然没有转变政策,残破的阵容又能支撑起什么远大的梦想呢?


刘健、姜宁、郑龙、邹正、钟义浩、杨君去了广州恒大,高明、刘振理、宋龙、刘军帅去了山东鲁能,朱建荣、栗鹏、王伟三人被上海申花打包买走,老将周挺和王子铭去了北京国安,白毅、谭望嵩转会去了天津泰达。


饶是宿茂臻、殷铁生等球队老臣轮番上阵,大量失血的球队也无力回天,从中超到中甲,再到中乙,青岛人的足球梦想,随着球队的降级沉了下去。


而2013年成立的青岛黄海,带给了青岛球迷一丝宽慰。本赛季冲超未果,第四名的成绩却让人看到了青岛迎回顶级球队的希望。


但愿这支年轻的球队,能在未来带给青岛球迷们一丝宽慰。


青岛城的足球基因


作为与大连齐名的北方足球城,青岛与足球的渊源颇深。


而现代足球之所以能在岛城生根发芽,在此殖民的德国侨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陌生的东方土地上,足球成了德国侨民娱乐消遣的方式,这也影响到了本地的住民。


胶州湾被收回后,足球的火苗却留了下来。1924年1月,青岛市第一支足球队——中华足球队成立。


此后,足球的热潮席卷了青岛的各行各业。到了30年代,青岛的企业、机关以及大小学校纷纷成立足球队,比赛氛围之浓厚,堪称一时之奇观。


到了1971年,一场全国少年集训大会将青岛足球的热度推向了新高。在全国足球比赛的浪潮下,青岛的足球运动越发规范。全市的业余比赛初具体系,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优秀的民间队伍开始涌现。


而1979年国家体委的一纸文件,让青岛跻身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为不辜负此项殊荣,青岛政府开始将足球真正扎根在这座城市的土壤里。


同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山东男足如愿捧杯,队内19位球员里有14位来自青岛。


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无疑足球事业的根基,经过一番遴选,青岛一中、二中等26所学校被确定为足球重点学校。


1979年,青岛市区56所中学中的32所有足球队。150所小学中的62所有足球队。


一年之后,青岛市拥有中学校级足球队45个、班级足球队348个,足球运动员5935人。小学校级足球队67个、班级足球队264个,足球运动员4191人。


1984年,青岛四中、崂山县四中等七所学校足球成绩突出,成为了山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到了1989年,足球项目被列为青岛市重点发展项目。


到了90年代,青岛的足球赛事规模逐年扩大。1990年,“市长杯”开办,这项面向大中小学生的校园足球赛事,每年比赛场次达400余场,参赛数量达1000人次。


到了1993年底,随着青岛海牛的诞生,青岛的足球氛围攀升到了新的高峰。


尽管职业球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青岛对于足球的热爱丝毫没有减损。


截止到2018年。青岛的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62所,傲视全国。


青岛足球体系的周密,也延续到了业余赛场上。


2005年青岛成为全国首批的两个亚足联“中国展望”计划试点城市,首届青岛城市足球联赛应运而生,分为甲乙两级。到了2012年,甲乙合并,成为了“青岛城市超级联赛”。


有了联赛,杯赛也紧随其后。2006年,青岛足协将此前的迎新春杯和市足协杯合二为一,称为青岛市足协杯,又配套举办了首届超级杯。青岛业余足球赛事体系,也就此捏合成型。


当足球爱好者在网上吐槽无处踢球的时候,青岛却拥有近800块足球场地。正因为这良好的足球氛围和扎实的足球根基,拜仁、巴萨等欧洲豪强也愿意到青岛开办足球学校。


装进袋子喝的啤酒


热火朝天的足球赛事,自然要搭配沁人心脾的啤酒。


青岛啤酒,世界闻名,究其历史,还要追溯到殖民地时期。驻扎在此的德国士兵想念家乡啤酒,德皇威廉二世就派人用海轮将酿造啤酒的设备运到青岛。


1903年8月15日,外国商人建立了“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这也正是青岛啤酒的前身。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啤酒厂由中国人经营,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9年,青岛解放,啤酒厂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次年,在青岛李村的啤酒花实验地,中国第一支啤酒花诞生。


至此,青岛啤酒终于完成了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世界著名品牌,成为中国骄傲。


比起销往外地的瓶装啤酒,青岛人更加喜爱袋啤——将新鲜的啤酒装进袋子里,就像是打酱油或是打醋一样,颇具生活情趣。


呷一口新鲜爽口的啤酒,吃着便宜的海鲜烧烤,倘若能在家门口看上一场顶级联赛的足球赛,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希望那样的日子,并不遥远。


本文转载自肆客足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神锋辈出+基础雄厚,青岛足球何时复兴?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