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培训业喜忧参半:燃烧你的卡路里还是钱袋子?

经济环境、服务品质、青年群体和财务健康,成为影响健身培训业稳步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2019-01-14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朱翃 0 62990


禹唐体育注:

作为“消费升级”的标志性板块,近年来健身培训产业借助政策利好以及人们对健康身心和体育技能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快速发展。新华社体育产业调研组在近来的采访中感受到,健身培训业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板块。

  

但健身培训业同样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健身培训企业对服务品质把关不严,导致伤害事故多发,客户隐私泄露;一些企业求快求大、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健身房老板三年跑路”“场租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等现象不断出现,给行业整体发展、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都带来冲击。经济环境、服务品质、青年群体和财务健康,成为影响健身培训业稳步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健身培训业广被看好 发展规范亟待完善

  

从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到国务院“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体育锻炼与日常健身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一。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庞大的健身人群为体育健身培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国内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健身培训业的前景被业内和市场广泛看好。

  

健身培训业受大众欢迎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在于,我国国民日均休闲时间约为2.5小时,不足发达国家一半。休闲时间的缺乏意味着选择运动种类的余地偏少,而球类运动对于场地、时间和同伴的要求苛刻,健身房“随到随练”的运动模式更适合目前城市紧凑的生活节奏。此外,目前大中型健身房基本都能满足跑步、游泳、器械、搏击等类型的健身方式,可谓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相比于体育健身更多服务于成年人,我国体育培训的主要对象则是青少年群体。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健身市场有着三五倍不等的增长空间。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第一,健身培训产业的服务品质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也在提升,带动了产业发展;第二,全社会越来越认可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成长整体的促进作用,家庭为孩子投入的体育健身培训支出在不断增长;第三,80后、90后健身人数增长较快,表明青年群体的健身需求和比例在大幅增加。因此我们高度看好这个产业,营收上涨的财报也有印证,这一产业非常有前途。”

  

但前途光明并不等同道路平坦。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困难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问题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不善、服务品质不佳等,外部问题则主要指经济环境,包括不稳定的场租、专业教练和管理人才缺乏以及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税负成本。

  

我国健身培训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入门槛较低、行业规范不细、服务品质不佳等现状成为健身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隐患。一些健身企业一味贪求市场占有率而采取“摊大饼”式发展,往往在遭遇资金问题后只能黯然倒闭,留下员工和客户投诉、索赔的一地鸡毛。

  

“从行业进入到日常运营,从健身服务到投诉理赔,总体来说健身培训业的规范相对模糊。仅就健身教练这一环节而言,就存在着从专业资质到服务稳定性等种种问题。规范不清,就意味着发生问题后各方都在‘和稀泥’,从长远来看,对健身培训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但目前大家都在蒙眼狂奔、抢占市场的节奏上,鲜有考虑规范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健身馆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


经济环境、服务品质、青年群体与财务健康影响产业发展

  

《2017中国健身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体育健身正成为当代年轻人继摄影后的第二大爱好。目前我国参与运动的人群每月运动频次达到7.5次,年均健身花费达1万元。健身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小。

  

健身培训业作为服务业大类中的一员,其服务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乃至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方面是健身市场的火热,需求增加且日趋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发展模式单一,超过一半的国内健身俱乐部和培训机构快速扩张、成本过大,存在亏损问题,频繁出现关门跑路现象、引发会员维权纠纷,会给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2015至2017年间,健身会所老板卷款跑路、健身馆私教训练不当造成顾客身体伤害等事件时有爆出。

  

“前几年健身房出现倒闭情况也正常,关门倒闭在哪个行业都是优胜劣汰的必然存在和正常现象。从现有的数据看,健身房还是开的多。目前算是经历了一个低潮后的复苏。”卞光明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服务行业,健身服务的品质最为关键。“无论健身还是培训,服务品质和消费者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服务体验决定了消费者的续费率。”万国体育首席执行官张涛表示,“但是体育健身与培训又不同于其他服务门类,它一定是慢活,健身者不能一夜之间由‘小白’变成健将级运动员。体育是身心、肢体、智慧、神经系统高度发育后的产物,肢体的自然反应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规律,只有靠日积月累才能养成。我们这么多年在很多地方急功近利,在体育上一定会碰个头破血流。因为体育产业有自身内在、执拗、严格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口红效应”正在凸显,美容美发、体育健身等“单次消费低、愉悦身心”的行业正迎来大众需求的攀升。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美容美发美甲的消费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健身有着体育本身“长周期”的规律——健身的效果可能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意味着,健身行业只有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除了经济环境和服务品质外,青少年群体与财务状况同样影响着健身培训行业的未来发展。

  

青少年群体是健身培训业未来要面对的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根据多家健身连锁企业的数据,目前,1985至1995年龄段的青年人,是健身房的主要消费群体,占比将近七成。卞光明表示:“越年轻的人,对健身服务的要求就会越高、越多元。他们对新奇事物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健身的同时,还有社交等需求。我们也将设置些小型、新奇、有趣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服务好这部分人群。”而在体育培训的消费市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成为主要群体,从篮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到高端的高尔夫、马术、冰球,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近两年都越来越火。

  

“我们家是男孩,我给他报了两个运动学习班,一个是篮球,一个是游泳。让孩子熟练掌握一两门体育技能,一方面是培养他对运动的热爱,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也是对他意志品质和社交能力的一种锻炼。”来自上海的家长陆敏韦的想法,具有普遍性。

  

体育培训业不仅带动了青少年体育技能养成和大众健身热潮,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助力下,社会机构培养专业竞技人才的通道也在逐渐打通。万国体育和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这几年分别为国家队输送了高水平击剑和冰上项目运动员。万国体育副总裁、原中国国家男子重剑队主教练肖剑介绍说,2018年来自万国的三位学员入选国家队并参加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其中张新堃获得少年组男子重剑个人亚军。

  

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稳步地发展。目前,体育健身培训类企业的财务压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经营策略问题。在健身培训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存在盲目投资或资金挪用等情况,对投资回报的周期和期望值预估不准确,收到会员费用后会留下部分作为第一家店的运营,剩下部分再投资到别的店,如此往复“跑马圈地”,绷紧的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外部财务压力则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成本高企,包括用人成本、租金成本和税负成本。教练员和场租的成本如今已成为健身培训机构最主要的开支,如万国体育场租和人力成本两者的占比已达到70%左右。加之行业竞争激烈,一旦出现教练频繁跳槽或者房东涨价、不续租的情况,对健身培训机构来说影响较大。万国体育首席执行官张涛、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创办人杨扬都在采访中表示,由于场地所有权大多归属于国企或者政府,因此能否保持健身培训场地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杨扬坦言:“场地的装修花费不菲,运动群体和运动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时间;如果不能有十年及以上的稳定租期合约,健身培训机构很有可能遭遇年年涨租甚至半途关门的窘境,这让很多健身培训机构面临巨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健身培训业属于轻资产行业,企业没有太多资产可以抵押,因此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样存在。

  

制约健身培训业的关键因素还有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政府对民企(从事健身培训业的主要是民企)的扶持力度,产业政策支持,国家税收和价格政策,民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健身培训业也是社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健身行业既需严格规范,也要精准扶持

  

不少健身行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健身企业遭遇的困难,与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一是人力成本高企,二是融资渠道堵塞,三是整体税负偏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行业自身通过设立规范、提升品质来应对,更需要政府部门在监督、规范的同时,予以精准扶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健身行业重新升温的背后,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市场相对分散、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行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以及行业自身加强规范;但整个行业依旧被看好,健身市场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

  

卞光明去年10月底接受采访时说:“第一个困难我认为是用人问题,当然这属于我国目前大环境的情况,人力资源成本在不断攀升。不只是健身培训业,互联网、地产,乃至农民工的用人成本都在上升。但健身培训业对于优秀教练员的倚重很高,因此用人问题会更突出。第二,健身行业作为一个轻资产、服务性的行业,融资的困难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企业没有太多的资产抵押。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股权融资,都是比较困难的,民间借贷则风险高企。第三是整体的税负水平偏高,不仅是健身行业,整个体育产业作为推动国民健康的产业,都没有享受到什么税收优惠。”

  

相关健身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体育健身培训业并没有感受到实质性的税收、水电成本的优惠。“无论是用水用电,还是社保、所得税,都是按商业标准来,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一位健身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去年仅个税就缴纳了200多万,所得税等也都完全按标准在扣除。但市场上有企业采取避税手段,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现象,优秀员工会去避税的小公司,因为他到手的钱就多了。”

  

以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为例,这一体育培训机构如今已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冰上运动培训机构,不仅为上海的短道速滑、花滑和冰球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还为优秀的国家队退役运动员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但电费一直是负责人杨扬的心病之一。“南方城市温度高,冰场一年四季要用电制冰。我们的门票是被要求按公益票价出售,但电费都是商业用电,一年电费要好几百万。这方面如果能有所优惠,会减轻企业经营的不少压力。”杨扬说。

  

针对税负压力,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如寒日里的一阵暖风,让不少投身体育的企业看到了春天。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这些减税措施不仅大幅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还对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的小规模纳税人,将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及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举措。新一批减税政策的出台,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显示了国家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视。

  

一方面是国家相关部门需要研究对健身培训业的政策引导,实现精准扶持;另一方面,鼓励创新和严格规范仍是促进健身培训业未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智能+”已经成为健身领域的一大发展重点。包含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传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的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缺少专业教练指导的家庭健身中,智能化健身器材更能使健身效果最大化。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燃烧你的卡路里还是钱袋子?——健身培训业喜忧参半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