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联盟盛世下的危机野望:国家德比真的能拯救他们吗?
作为11年来第一次没有梅西、没有C罗的焦点比赛,西甲交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但是如果没有梅西、没有C罗,没有超级巨星的西甲还能成为世界一流联赛吗?
6.5亿,这是本赛季第一次国家德比在全世界的观看人数,作为11年来第一次没有梅西、没有C罗的焦点比赛,西甲交出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但是如果没有梅西、没有C罗,没有超级巨星的西甲还能成为世界一流联赛吗?
当2018/19赛季的运营案草稿摆在西甲联盟办公桌上的时候,他们首先谈起的可能不是和英超、德甲们的激烈竞争,而是去跨界追忆1993年NBA联盟曾经面对过的那次空前焦虑。
1993年,刚刚率领芝加哥公牛队实现三连冠的迈克尔-乔丹忽然宣布退役,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经济衰退以及恐慌情绪:
-退役当日道琼斯综合指数暴跌125点,耐克公司股票价格暴跌4%;
-退役当年耐克全球球鞋销量下降30%、年销售收入减少2.5亿美元;
-退役的两年内芝加哥球市上座率下滑到不到五成,收视率暴跌4个百分点;
-退役的两年内芝加哥市相关产业瞬间缩水10亿美元,间接损失高达百亿;
-91年魔术师、92年大鸟、93年乔丹的接连退役,让NBA联盟海外宣传的三支偶像球队(湖人、凯尔特人、公牛)瞬间崩塌……
以至于当乔丹宣布“I'm back”,除了“魔术师跪求乔丹复出”的经典画面,美国政界也在兴奋之下金句不断。芝加哥市市长认为“芝加哥再次成为全球最有魅力的旅游城市”,而美国总统克林顿则更加直白地表示“乔丹的回归为美国增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不过更值得西甲关注的,是随后NBA联盟的反制。1995年,新秀第二赛季的格兰特-希尔在NBA全明星票选中得票数第一,成为了北美四大职业体育中第一个新秀票王;1996年,大鲨鱼奥尼尔在进入联盟仅仅4年后入选了NBA联盟历史50大巨星行列,并且带着1.2亿美元的大合同西游洛杉矶,接过了魔术师约翰逊的衣钵;同样在1996年,NBA黄金一代横空出世——NBA在露骨地“造神”,为有朝一日巨星们的“再次出走”上好保险。
回到现实,如今西甲联盟几乎复刻了1993年NBA所面临的困境:先是被视作梅罗接班人的内马尔出走,随后完成欧冠历史性三连冠的C罗和齐达内师徒选择离开,随后是俄罗斯世界杯上人们目睹梅罗神迹不再——而缺乏巨星号召力,加上英超联盟的强势冲击和意甲联盟的整体复苏,对西甲联盟意味着此消彼长的关注度断崖式萎缩。
西甲怎么做?
类似于1993年到1995年之间焦虑的NBA,未来当我们重新审视2017年到2018年之间西甲联盟的运营策略变化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改革都在挑战西甲联赛的固有模式,比如比赛时间。
2017/18赛季,西甲联盟宣布第17轮的开赛时间将调整到当地时间正午13点开球。这意味着在欧洲区之外,亚洲区球迷观众的看球时间变为了下午15点(多哈)到晚上21点(东京)之间的黄金档——而足球文化更加狂热、同学拉丁语系、几乎同文同种,但人口和消费潜力相对较低的美洲区看球时间则变成了凌晨4点到早上8点。
2018/19赛季的改变则更进一步。7月西甲联盟做出决定,将西班牙国家德比的赛程日期剥离出传统的圣诞节假期期间,改为10月或11月举行;而日常比赛赛程正在考虑逐步剥离出周一和周五两个“不合理时间点”——理由是“为付费电视的收入着想”。
另外,西甲联盟其实早就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具有无限潜力的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他们开始邀请记者去参加他们的西甲文化之旅,在上海他们为国家德比举办了大型观赛活动,而在明年夏天,巴萨俱乐部更是将时隔11年再次回到中国,相比于英超的高傲孤冷,西甲已经开始急不可耐地冲向了中国这块大蛋糕之上。
赛事举办方式本身则是另一个改革目标,西甲联盟正在考虑将一些比赛移师到海外进行,例如美国和亚洲。这个决策很容易让人们连相到意甲联盟的意大利超级杯,以及英超联盟此前已经传闻许久的“第39轮计划”。但比英超和意甲在海外设置“商业巡回赛”更为大胆,西甲联盟的目标是将一些正式联赛设置在海外。
当然这种因商业推广需求违背竞技体育规律的构想,也很快遭到了许多球队的反对,但也有响应号召者:9月7日,赫罗纳宣布接受联盟方案,愿意与巴萨在海外进行一场联赛——理由是这符合赫罗纳球队发展的利益和需要。
而肉身出海也仅仅是西甲全球推广的其中一面,另一面是电子竞技。今年3月西甲联盟宣布成立西甲电竞联赛,与美国著名电子游戏公司EA Sports展开合作,包括共同运营赛事项目FIFA,以及开发一系列西甲IP为基础的端游和手游。
不过最能体现西甲联盟变化的,是其在俱乐部运营及球员转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2017年内马尔转会巴黎圣日耳曼的过程中,西甲联盟多次以“违背财政公平政策”、“未来会引起多项法律纠纷”等理由叫停转会——当然从保证交易的合法性以及俱乐部健康运作的角度上来说,西甲联盟在交易中设置必要的障碍不可厚非,但在已经高度商业化的欧洲足坛表达出强烈的行政干预意愿,委实让不少人纷纷猜测西甲联盟是不是在给自己“加戏”。
总之就像联盟主席特巴斯所说,一系列过激的改变正在旗帜鲜明地指向一个目标:努力让西甲的品牌高于任何一名球员或俱乐部,以此来保证任何球员、教练乃至球队的离开,都不会破坏联赛本身的稳定运营。
西甲能做到吗?
改革步伐上的大刀阔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时间成本的稀缺。在本赛季第二轮巴塞罗那客场挑战巴拉多利德的比赛中,人们将注意力更多投入到了巴拉多利德主场坑坑洼洼的菜地草皮上,赛后皮克就心直口快的表示:
“这场比赛完全被草皮限制了。想要卖东西,首先要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值得卖的。想让我们去美国踢联赛?那今天这算怎么回事?”
这句话毫无疑问直指西甲联盟的“一心向钱看”。但剔除掉联赛自身管理不善、或者类似于阴谋论的“草皮限制巴萨论”等因素,这场比赛的背后则更多是西甲联盟中小俱乐部的生存压力:
以2016/17赛季为例,在当赛季的电视收入转播分成中,排名前三的俱乐部(巴萨、皇马、马竞)分别可以得到1.462亿欧元、1.401亿欧元和0.992亿欧元的分成,而垫底俱乐部阿拉维斯和莱加内斯则只能得到3930万欧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超联盟的均贫富。同样是在2016/17赛季,虽然最终夺冠的切尔西同样获得了高达1.5亿英镑的收入分成,但垫底的桑德兰同样有0.935亿英镑的收入,超过了同期夺得西甲探花的马德里竞技。
追求“雨露均沾”的官方层面收入尚且如此,逐利的资本市场投入情况也可想而知了。总之这种极端两极分化的直接后果是,在刨除掉俱乐部日常运营成本开支外,中小俱乐部可以投入到转会市场引援以及商业开发中的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这种“十分有限”对于职业足球的致命之处在于,在近几年国际足坛物价水平的水涨船高,注意力经济对流量资源的热捧的大背景下,西甲的中小俱乐部已经不再具备市场赋能能力,即当市场决定将有限地资源投入给中小俱乐部时,他们将面临回报周期长、缺乏可包装的爆点、用户阅读成本过高、从0到1建设成本巨大等挑战,让投资本身“从行为过程到预期结果”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商业规则中的大忌。
于是压力之下,西甲联盟的更多资源自然而然地流向了三大豪门,西甲联盟与三大联盟也从合作关系逐渐转变为“代言”甚至“依赖”关系,成为某支球队或者某个球星造神的“大背景”——寄托于更多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俱乐部来维持联盟本身的价值,再以这样的基础与更完善的英超联盟、德甲联盟对抗,战果可想而知。
而让西甲三大豪门让渡目前已有的既得利益,均分给其他的兄弟,实现难度从皮克赛后“何不食肉糜的吐槽”中可想而知,这或许也是西甲联盟目前正在寻求积极对外扩张、寻找资源上更多开源的动因之一。
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是西甲联盟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之一。
与英国、德国国内经济的多元化、核心竞争力产业加持不同,西班牙疲软的经济形势在舆论中被人们誉为“欧洲五猪”国家之一:公共赤字过高(占GDP总值的3%甚至8%以上)、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新兴产业白纸状态、公共开支和福利补贴高昂、国民劳动积极性不高——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西班牙国内期待着能够有现象级产业崛起,用辐射效应带动整体发展。
足球是否可以成为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产业?历史证明是可行的。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夺冠后,阿根廷实现了7.1%的经济增长率,而此前阿根廷的经济还受制于著名的“中产收入陷阱”处于负增长的停滞状态,经历过债务危机洗礼的西班牙显然也希望足球上的繁荣能够带动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实现经济形势上的总体翻盘。
只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背负上民族振兴希望的西班牙足球,显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部力量”参与其中,例如西班牙税务部门的高度监管,似乎也正在反向地让“集中力量办大事”变成了“集中力量办砸事”——短期内足球产业环境的复杂化,如何打造一个如英超和德甲般更稳定的投资环境,也是西甲联盟在向外走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事情。
总之,就像“It's not football , it's LaLiga(这不只是足球,更是西甲)”这句官方口号,在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西班牙足球需要一个合格的运营者将其完成彻底的产业化、去中心化的改造,使之形成一个不受球星、球队干扰,能够独立健康生长的完整闭环,而西甲联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合格的运营者。
11年来首次没有梅罗参与的西班牙国家德比,5-1的比分让所有除皇马球迷以外的人都大呼过瘾,但是对于西甲联盟来说,国家德比之后,又真的能留住这些因国家德比而来的人吗?至少从现在来看,我们不得而知。
本文转载自腾讯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西甲联盟盛世下的危机野望:国家德比真的能拯救他们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