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是希望还是包袱?

在影响力、商业价值等方面无法与奥运会媲美的情况下,青奥会将走向何方,它要如何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改革?

2018-10-23 15: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姬烨、高鹏、倪瑞捷 0 16443


禹唐体育注:

第三届夏季青奥会18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顺利闭幕。从2010年的新加坡到2018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过去8年的三届夏季青奥会和两届冬季青奥会展示了这一创意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在影响力、商业价值等方面无法与奥运会媲美的情况下,青奥会将走向何方,它要如何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改革?

 

价值

 

青奥会从诞生之初就被深深打上了“创新”的烙印,这一点在项目设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首届青奥会上,三人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延续至今;四年后的南京青奥会把攀岩、轮滑和滑板列为表演项目;到本届青奥会,体育舞蹈、空手道和攀岩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表示,相对奥运项目而言,青奥会在项目设置上没有太多禁锢,主要是从青年人的喜好出发。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年轻人对青奥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也给了那些尚未挤进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一个展示的舞台,从而为国际奥委会调整奥运会项目设置提供决策参考。

 

经过青奥会的展示与检验,三人篮球、攀岩、滑板如今已被列入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

 

青奥会同样是检验一座城市办赛能力的“试金石”。正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杜比所说,青奥会易消化、可管理的规模,对于那些尚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说,是一个机会。许多国家(地区)对举办青奥会感兴趣,其中一些长期看是想要申办奥运会的,但在此之前想先尝试举办青奥会。

 

本届青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做出一项意义非凡的决定——将2022年夏季青奥会交由塞内加尔举办。几乎可以肯定,如果2022年青奥会大获成功,那么非洲距离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一手创办青奥会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过:“青奥会绝对不是迷你奥运会,而是将体育与教育、文化体验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回顾过往几届青奥会,国际奥委会与青奥会组织者都高度重视文化教育活动,希冀借此回归奥林匹克运动本源,让它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价值教育的使命。

 

从“和陌生人说话”到自然探索之旅,从“与冠军对话”到职业技能发展……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激发青年运动员在比赛之余对人与体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展开多维度的感知与思考,大大丰富了年轻运动员的人生阅历。

 

青奥会不设奖牌榜,多个项目打破选手国籍(地区籍)界限混编参赛,也是为了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弘扬“友谊、团结、公平”的奥林匹克精神。

 

挑战

 

自创办以来,青奥会的存废之争从未停息。尽管其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诸多挑战与不足。

 

曾担任两届冬青奥会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主席的杨扬感觉,青奥会设计初衷教育功能占很大比例,但随着青奥会的开展,现如今竞技元素越来越突出。“虽然这是体育赛事无法避免的,但如何将青奥会的理念、奥林匹克的价值传递给运动员和更多的人,我觉得挑战蛮大,但也是最重要的。现在外界对于青奥会的关注点更多还是比赛成绩,而不是其教育意义。”

 

记者在采访本届青奥会时也发现,不少运动员以“取得好成绩”为参加青奥会的主要目的,对参加文教活动热情不高。

 

对此,李玲蔚表示,不能走进刻意抬高文化教育功能的误区,毕竟竞技是体育比赛的本质属性。但如何平衡好教育与竞赛的关系,促进运动员全面均衡发展,确实是青奥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届青奥会期间,记者参加了跆拳道、拳击、击剑三个项目的关注日(Focus Day)活动,每场活动参加的运动员只有二三十人,让可容纳数百人的场地显得有些冷清。李玲蔚坦言,部分文教活动吸引力不够,“要让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大家都认可、接受,难度不小”。

 

青奥会面临的另一挑战是,保持一定的赛事规模与控制成本之间的矛盾。

 

26、28、31,过去三届夏季青奥会比赛项目越来越多,参赛运动员人数不断增加。与奥运会上运动员比完赛就离开不同,青奥会运动员必须全程参加,这无疑加重了举办城市的负担。

 

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表示,由于青奥会市场开发收入有限,国际奥委会现在是用奥运会挣的钱来补贴青奥会,可一旦今后国际奥委会财务状况恶化,青奥会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当国际奥委会不遗余力地削减奥运会申办和办赛成本时,有必要重新审视青奥会是否物有所值。

 

未来

 

《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40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审视青奥会定位”。李玲蔚认为,国际奥委会对于青奥会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就是对年轻人的教育功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对青奥会运动员的教育,还要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杨扬也表示,如何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才是青奥会的根本所在。“现在整个世界,小朋友选择太多,电子游戏都会让大家减少户外运动的机会。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运动空间不够。加上学业压力,导致孩子运动成本增加,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奥运会也好青奥会也好,只是方式和方法,要随着时代的需求去调整。要跳出体育做体育,跳出奥运看奥运。”

 

“未来青奥会需要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方法,才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杨扬说。

 

在提升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愿望方面,本届青奥会组织者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采取观众注册、免费入场观看比赛、体验文教活动的做法。开赛仅6天,总共60万观众入场手环就已发放完毕。青奥会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还组织了20多万中小学生到现场观看比赛。

 

杜比表示,本届青奥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将以未来视角全面、深入审视本届各种尝试。“我们动用很多资源来考察各种细节,(对于新项目)从总体参与程度到计时计分系统,哪个是主要项目,由谁来运行,我们都会审视每个细节,甚至还包括伤停时间。我们将对所有尝试从头到脚剖析。”

 

尽管国际奥委会不断努力完善青奥会,但有专家学者建议应当直接取消青奥会。

 

易剑东认为,在全球对奥运会申办热情锐减的大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做减法。

 

在他看来,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热忱,对他们进行奥林匹克价值教育,有国际奥委会众多专业委员会日常的活动项目以及在奥运会期间及前后的文教活动就够了,比如青年营、火炬接力等等。而各国际单项组织针对年轻人的单项国际比赛也足以达到为奥运会培养后备人才的目的和效果。

 

易剑东说,他完全理解罗格创办青奥会的初衷,投入了各种资源,自然会有一些效益,但做事情更要衡量付出的成本以及参与者的热情和态度。“青奥会跟奥运会相比在竞赛水准和关注度方面都很差,也没有很好的市场营销。因此,不要因为过去的人创立它有一定价值,就勉强往下撑。”

 

事实上,创办青奥会,是为了解决奥运会过度商业化、兴奋剂泛滥等问题,是奥林匹克运动自我价值修正的一种努力与探索。但它是否过于理想化?它究竟能否承担最初的使命可能要通过几代人的实践来检验,而青奥会能否获得这样的时间和空间?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青奥会,是希望还是包袱?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