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阿里,一头移动,苏宁体育的帝国版图究竟有多大?

接连与移动和阿里合作的苏宁体育,俨然成了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但让人给费解的是,阿里与中国移动为何会看好苏宁体育?

2018-10-11 10:08 来源:砍柴网 文/刘旷 0 36545


7月11日,苏宁宣布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咪咕-PP体育联运平台,PP体育的丰富赛事内容也将在咪咕客户端等产品内呈现。


然而仅仅过去8天时间,7月19日,阿里文娱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总裁杨伟东也宣布了和苏宁体育携手合作的消息,阿里巴巴参与苏宁体育6亿美元的A轮融资,阿里旗下的优酷和苏宁旗下的PP体育联合运营全新的“优酷体育”频道。


阿里巴巴和中国移动的“算盘”


要说为什么会看好苏宁体育,得先从投资方自身说起。


先是阿里,阿里旗下的阿里体育,成立于2015年,踏入体育圈的时间已有三年,其在校园体育、电子竞技赛事、体育培训等领域多有布局,但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大都是赔本买卖。而反观自己的老对头腾讯,这些年投资和举办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电竞赛事都有声有色,并都迅速迎来了盈利期;加之手中紧握NBA版权,腾讯体育在篮球领域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优酷虽然在世界杯直播上让阿里体育在体育市场中风靡一时,但随着世界杯的结束,无法变现的流量消逝,阿里体育又再次回到腾讯体育身后。

 


再看咪咕,咪咕作为中国移动的综合视频业务平台 ,近年来也在体育行业多有布局。无论是竞技游戏还是体育类综艺,都有咪咕的影子,且依靠今年的世界杯直播,咪咕也在体育圈里打开了名声。公开数据显示在世界杯期间,共计有43亿人次通过咪咕视频手机客户端、PC客户端、TV客户端观看本届世界杯赛事,收获颇丰。不过跟优酷一样,没有了世界杯的助攻,咪咕平台热度大幅退散,颇有“昙花一现”之意。这样一来,用户留存问题则成了咪咕和优酷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因此无论是为了平台竞争,还是为了延续世界杯的火热,巩固自身地位,苏宁体育手里的众多足球赛事IP成了优酷和咪咕迫切需要的市场资源。



目前苏宁体育手握的版权资源囊括了国内90%的体育内容,包括中超、亚冠和欧洲顶级联赛等足球赛事版权,此外还拥有WWE、UFC等优质的垂直赛事版权。趁着世界杯余温未散,优酷和咪咕可以利用这些顶级足球赛事版权持续吸引用户,培养用户在自己平台收看体育赛事的习惯,以达到平台更长远的运营。

 

当然,此次的合作不单单是为了赛事版权,苏宁背后的生态资源也是阿里和移动看好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苏宁是零售业的巨头,精通线下业务,其旗下的体育、科技、文创和物流等多种产业都与零售打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体系。阿里和咪咕作为线上的流量霸主,通过与苏宁的线下结合,使得用户体育消费升级,也许可以解决流量变现难题。且在传媒、赛事、俱乐部和衍生品等方面皆有布局的苏宁体育,也能与优酷和咪咕的生态优势互补,使得三方构成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生态链,未来会有更多可能性。

 

这样看来,阿里、移动纷纷与苏宁体育达成合作是水到渠成,也是自身立足于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两者在解决世界杯结束后用户留存问题的同时,也弥补了自己在流量变现过程中的缺陷和短板。通过优势互补,阿里和中国移动的成长速度更是与日俱进,在体育产业中也将迈出一大步。

 

苏宁体育的野心与困境


反过来再看与两方合作的苏宁体育,拥有众多顶级赛事IP的苏宁体育,近几年虽然获得了一些关注,但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旗下的PP体育平台还无法与优酷、咪咕相比,人气增长缓慢,这一系类的问题成为了苏宁在体育市场中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就像是过气的明星,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就会被遗忘,久而久之,这些优质的赛事版权会被慢慢“贬值”。所以,现在苏宁要做的事情,是提高曝光度来吸引球迷的关注,从而让版权“升值”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于是,把优质的赛事IP与拥有大流量和丰厚资源的阿里和中国移动进行共赢合作,成为了苏宁体育的不二之选。其中阿里巴巴既有5亿的电商用户,又有5亿的大文娱用户,旗下的优酷平台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视频网站,泛球迷众多。而咪咕背后的中国移动则在全球拥有着9亿多的手机用户、1.3亿家庭宽带用户以及超过8000万IPTV和OTT用户,在手机移动端有着巨大优势。

 

虽然苏宁这样做会使自己旗下的PP体育平台流量受到挤压,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更加有助于赛事的推广和培养用户观看赛事粘性。况且苏宁体育获得的利益不小,不但能培养咪咕和优酷两大平台对体育赛事的依赖性,同时握有版权的苏宁体育在合作中也将有恃无恐、底气十足,即使在与阿里、移动合作结束后,习惯了赛事版权的用户在观看赛事的需求下,只能去PPTV,彼时,苏宁体育增流亦然是必然趋势。

 

不过,版权是把双刃剑,版权让苏宁在体育圈站稳了脚跟,也让苏宁陷入盈利困境。据腾讯《棱镜》透露的苏宁体育财务数据,2017年苏宁体育媒体成本高达20.55亿元人民币,收入仅为1.48亿元人民币,全年亏损达到19.2亿元人民币。变现之困已然成为苏宁体育前进的“大山”,仿佛让大家看到了当年乐视体育的影子。当然,有乐视体育的前车之鉴,苏宁不得不慎重考虑。

 

即便苏宁体育家大业大,拥有超过80项赛事版权,但多而杂的赛事版权缺乏变现渠道,也会使其陷入孤掌难鸣、经营乏力的困境。此次分别与阿里、咪咕以合作的方式,变相分销版权,可减轻部分资金压力,留出余力围绕赛事版权做出更加精细化运营,这样看来阿里和移动也算是“帮”了自己一把。

 

此外,中国移动和阿里巴巴背后的资源也是苏宁甘愿“交”出版权的重要原因。随着科技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用手机移动端观看赛事,但由于在户外用4G网络观看直播还有着较多局限性,如画面不够高清、经常卡顿等,所以在未来网速更快、延迟更低的5G网络将成为移动端观看比赛的主流方式。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苏宁谋求于中国移动的5G技术,两者今后将共同在5G技术和高清内容上进行广泛合作,加速前沿科技的使用落地,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直播的同时,也为日后扩大体育产业规模打下了基础。

 

相比于中国移动的5G技术,阿里巴巴丰富的生态资源更能让苏宁体育心甘情愿地“分享”自己的版权。在世界杯期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淘宝、UC、饿了么、盒马鲜生、淘票票、咸鱼、飞猪等将近30个项目同时出击,与用户们展开了囊括“衣、食、住、行”以及24小时的全面互动,让人们眼前一亮。在此次合作中,苏宁可以针对阿里这些生态资源进行生态探索,利用自己的线下优势实现行之有效的变现之路。

 

拥抱阿里、移动,苏宁体育会走向春天吗?


众多赛事版权让苏宁体育有着不少的压力,如今有了阿里和移动的“分担”,使得苏宁体育有了不少操作空间,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通过技术和各自资源的相互弥补,几方各取所需,目前来看是三赢的局面。不过,前景虽好,分别与阿里、移动两方合作的苏宁体育依然有很多未解难题。



一方面,变现顽疾无法彻底根治。面对价值百亿元的天价版权,苏宁体育的变现之路前途未卜。因为优酷和咪咕只是分担部分成本,且与阿里和咪咕合作后,苏宁体育自身的会员付费用户将会大幅减少,相应的广告收入也会随之缩水。虽然会有来自优酷和咪咕的盈利分成,但几方合作还在探索阶段,在盈利方面很可能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另一方面,苏宁体育与两方合作关系并不稳固。同时与移动、阿里合作,足以看出苏宁体育的“雄心壮志”,但此次合作依然是个未知数。一来,在合作的具体操作上,这考验苏宁与阿里、移动两方的相互磨合程度,能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仍亟待市场检验。

 

二来,苏宁与阿里、移动两者,目前只是合作关系,很可能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苏宁、阿里与移动既然同在体育这个圈子当中,那么三方都想在局势未定之时占据一片沃土,合作只是为了目前的自身发展考虑。所以在笔者看来,苏宁与阿里、咪咕两方的关系十分微妙,即是合作,也有竞争。随着苏宁手中版权合同到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版权竞争,彼时,这些版权会落入谁手还尚未可知,苏宁若是没有了版权当做筹码,与阿里、移动两者的合作关系也很难维持下去,那么苏宁在版权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别人的嫁衣。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玩家疯狂涌入到体育浪潮之中,随着百度系的爱奇艺高调入局,BAT进入三方割据时代,新浪体育、搜狐体育和网易体育等老牌门户也都虎视眈眈,未来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寻求合作、抱团取暖已经成为巨头们进军体育产业的主流玩法。在中国体育产业迎来群雄争霸的“乱世”之际,几方势力都在逐渐扩张自己的“地盘”,试图抢先一步占据这5万亿的体育市场。寻求共赢的苏宁体育,会被竞争下淘汰,还是通过合作完善自身做大做强,这都是未来的故事。

 

总的来说,苏宁分别与移动、阿里两家合作,在未来将取得更多竞争优势,也减轻了自身众多版权的运营压力。不过,面对尚不成熟的体育市场,也给几方合作带来不小的难题,苏宁与阿里、移动两家能否真正做到合作共赢,则需要时间的考验。且在众多玩家涌入下,苏宁体育未来自身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当然对于我们国内的广大球迷来说,观看足球赛事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