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体育智能可穿戴用品的出现,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化,用户可根据智能用品提供的数据来定制专业的训练计划。

2018-10-11 10:00 来源:刘旷微信公众号 0 26004


禹唐体育注:

近几年,随着体育行业的爆发,体育智能用品也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达到35.7%。在可穿戴行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不断成熟之后,2018年的智能可穿戴体育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46.0亿元,增长率为26.5%。

 

体育智能可穿戴用品的出现,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化,用户可根据智能用品提供的数据来定制专业的训练计划。另外,智能用品的听歌、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愉快的运动感受,因此智能可穿戴用品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

 

传统体育企业纷纷退出智能领域,原因为何?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未来趋势,智能用品都有着诸多好处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引来了非常多的玩家涌入,尤其是一些传统体育厂商,也大批加入到了体育智能穿戴领域。可理想虽好,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大多企业在体育智能穿戴市场上销量惨淡,在市场寒冬中相继退出体育智能用品行业。

 

先是2014年知名体育巨头耐克关掉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同时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随后2017年11月,高端运动品牌安德玛宣布退出智能用品市场;同年年底,阿迪达斯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开发……

 

巨头们的退出让体育智能穿戴领域迎来“暗黑”时代,市场陷入一阵退潮期,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体育智能领域成伪需求?其实运动品牌巨头们相继退出的背后,是品牌内因和市场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内因:传统体育巨头缺乏电子设备研发基因

 

体育智能穿戴用品,虽然与体育密切相关,但它的亮点在于智能化,需要极高的科技研发技术。可想而知,以传统体育起家的巨头们进入智能可穿戴市场无疑是一场“跨界”尝试,且市场上的体育智能穿戴用品普遍不够“智能”,多数智能用品功能简单,并不完善,各类产品也是良莠不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对于没有科技研发基因的传统体育企业来说更加难上加难,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如阿迪达斯在2013年推出的Smart Run,Smart Run是一款运动智能手表,其功能包括GPS、测量心率、音乐播放等,与当今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并无太多亮点。且手表采用的定制版Android 4.1系统,也无法安装其他应用,缺乏扩展性,是一件相当鸡肋的伪智能运动产品。最关键的是手表续航能力欠佳,据用户反应,单单用于训练的话,Smart Run手表只能坚持两天左右,若是其他功能一起使用,则仅仅能用一天,需要经常充电,这对于需要经常佩戴手表的用户而言极为不便。

 

由此来看,传统体育企业进军体育智能市场,自身相关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达到广大用户们的心理预期。

 

外因:市场尚不成熟,众多玩家的涌入令传统体育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当然,缺少电子设备研发基因的内部原因只是给传统体育企业设下门槛,而复杂的市场外部因素才是导致大量传统体育企业退出体育智能市场的重要推手。

 

其一,体育智能用品还未普及,人们对于体育智能用品缺乏认知。目前,体育智能用品领域还处在发展阶段,市场尚不成熟,大众对体育智能用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层面。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销售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分别占比70%和25%,而智能自行车、运动耳机等其他产品占比仅有5%。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企业推出的智能跑鞋、智能体重秤等智能用品很难打开局面。另外,智能产品通常价格不菲,像苹果出产的运动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3已经超过了3000元,令消费者们望而却步,所以价格方面也大大限制了体育智能用品的普及。

 

其二,苹果、小米等手机科技公司后来居上,抢占大部分市场。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510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手机公司苹果牢牢占据销售量第一的位置,中国手机品牌小米、华为分列第二和第四位,排名第三的则是曾经智能穿戴的霸主Fitbit。相比华为暴增147.0%的亮眼数据,Fitbit却下降了28.1%,照此来看,Fitbit的处境堪忧,今后很可能会被华为抢去前三的宝座。

 

由此观之,手机厂商似乎在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拥有极大优势,市场大部分份额已被手机厂商收入囊中,在这些问题影响下,传统体育退出体育智能用品市场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在感叹传统体育巨头出局的同时,手机厂商的异军突起出人意料,不得不令人产生疑问,为何手机厂商能够成为后来居上智能运动产品玩家?

 

手机厂商为何能成为智能用品主流玩家?

 

相比传统体育企业,手机厂商特有的科技基因成为其迅速崛起的最大法宝。传统体育企业研发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力和技术难题,而靠技术“吃饭”的苹果、华为等公司显然在智能领域起点更高,硬件设施也更完善,因此传统体育企业败下阵来也是合情合理。当然,在拥有科技作为生产力之后,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用品上大放异彩还取决于两点。

 

一方面,手机大型厂商有着不可小觑的用户数量。手机作为人人必备的通讯工具,全球约有26亿人正在使用智能手机,其中苹果、小米等手机大户在全球出货量拥有着不少份额,苹果旗下的iPhone X在今年第一季内总计累积1600万部的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4.6%,而小米推出的红米5A出货量也有540万部,可见这些大型手机厂商生产的手机使用人数众多。得益于用户数量的优势,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产品这类科技衍生品市场中迅速站稳了脚跟。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通过手机app吸引了大批用户。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厂商不光为用户提供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上也有相应的运动软件配合,例如小米旗下的小米运动,华为旗下的华为运动健康,这两款软件与其各自推出的智能产品有着高度适配性,即智能产品产生的运动数据可与手机厂商的软件互联,有些手机app还可以控制体育智能设备工作,这样显得产品更加“智能”和有趣。软件与硬件互通的“生态化反”式结合,让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用品领域中实现了更好的应用,用户体验也得以优化。且利用手机软件上的运动教程、运动社交和优惠活动等丰富内容,手机厂商俘获了更多的运动用户,从而促进了体育可穿戴产品的消费。

 

面对手机厂商的冲击,传统体育企业未来该如何发展?

 

这样看来,手机厂商的诸多优势,成就了自身在体育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先地位。不过在体育智能用品产业尚未成熟、产品普及难等问题影响下,手机厂商并不能高枕无忧,甚至还存在用户受限等问题。在这样的机遇下,传统体育企业仍能在大市场中实现绝地反击。

 

首先,功能突破创新,力造智能用品实用性。虽然目前市面上的体育智能用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普遍功能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大多智能产品功能无非就是测量心率、计量步数、GPS定位等,这些功能之外的创新产品少之又少。如何让智能用品更加智能,更加有价值,而不是停留在测量、定位等性能上,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突破。而提到突破创新,在未来,运动智能产品+健康或许是个不错方向。

 

例如运动智能服装,研究者提出,通过在衣服中内置智能芯片,可以用手机app调节温度,为运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体温。智能服装除了心率测量、GPS定位、听歌等常规功能外,还拥有促进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效果,对使用者大有裨益。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相信类似功能创意还有很多,需要研发人员们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

 

其次,为体育智能用品减量,为时尚加料。所谓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体育智能用品,除了要有独具一格的炫酷功能外,也要注重美观问题。但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穿戴设备“颜值”不过关,很多穿戴设备风格硬朗,缺乏时尚元素。且有些智能穿戴用品异常沉重,运动时很不方便。有人在网上吐槽,其在年底买了一双智能跑鞋,比普通跑鞋重上不少,跑步的时候简直就像腿上绑了两个沙袋,极为吃力。还有些智能手表也是一样,戴在胳膊上时间久了会有疲惫感,又“重”又“丑”是目前穿戴用品的真实写照,即使是对智能穿戴体育用品饶有兴趣的消费者也只能持币观望。因此体育智能穿戴用品应做到“小而美”,摆脱繁重的体育穿戴设备,以精美外观来帮助体育智能产品实现推广和普及。

 

最后,体育智能用品与智能场景相连接,提高数据准确度来加强消费者的运动体验。体育智能用品会根据用户的运动情况提供步数、体重、卡路里消耗等多种数据,但这些数据看似全面,实则并不够准确。有人做过专业测试,在同样条件下,用智能手环测量使用者的步数,然而几次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数据的错误,对用户的训练计划和运动体验都大有影响。

 

因此,如何让数据更加准确、赋有价值是研究者们今后的突破重点。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穿戴用品与智能家居或智能场馆相结合,将会是未来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智能场地+智能设备。一来,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场地相互连接,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不准确问题;二来,两者的结合,也可以对用户的运动动作和身体状况做出精确判断,指导用户做出正确的健身动作,从而为运动者们带来更加科学和专业的运动体验。

 

总的来说,如今我国体育产业正处在快速奔跑的赛道上,其中体育智能用品对于体育的未来不可或缺。但体育智能产业作为新兴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产业的产品功能都不够完善,市场尚未成熟,这也为觊觎体育穿戴产品的玩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未来,在创新企业的努力下,体育智能穿戴用品会发展成为我们日常健身的必需品,真正的助力人类健康运动。


本文转载自刘旷微信公众号,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