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跑鞋,为什么会吸引索尼、英特尔们的目光?

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鞋子伴随科技在默默进化着。

2018-09-07 12:00 来源:极客之选 0 50831


禹唐体育注:

说到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手环、手表这样的产品,或许因为它们太过风光,又或许是厂商们对这些类型发力更多,很多人似乎忽视了脚下每天都很低调的可穿戴设备——鞋。


鞋,尤其是运动鞋,作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部分,一直都是人们日常必须的物品。可能也因为这样,在科技上的尝试常常从实用性考虑,看重材料和设计的改进,却很少带来酷炫的科技尝试,但这一切现在正在悄悄改变。


Nike、Adidas、Under Armour、李宁等品牌都开始加快鞋类科技的探索,甚至索尼、小米、必胜客这些公司也都想要以跨界的方式来为智能运动鞋的竞赛加把火,那么,这把火究竟能否点燃人们的热情呢?


数据深耕的试验田


大多数人不是不喜欢科技感十足的运动鞋,但面对幻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有点无可奈何。


很多人喜欢拿科幻电影和电视举例子。那么 1985 年上映的电影《回到未来》中那双能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大概就是对「未来的鞋」最贴切的注脚。只不过当年的假想真正实现还是晚了很多,电影上映 27 年之后,2016 年这双鞋才被 Nike 制造出来,当年电影里穿着这双鞋的 Michael J. Fox 早已从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变成了身患帕金森病的老人,这也许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打造一双带有未来感的鞋到底有多困难。


即便如此,技术的发展还是给运动鞋提供了可能,并且逐渐走上了两条路,而从这两条路中,我们也许能一窥未来鞋子进化的秘密。


穿在脚上的鞋,一直以来都是保护人类行走的利器。人类没有动物那样坚实的四肢,所以一双好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穿着舒服,帮助在日常行动时保持良好状态,因此,鞋子走上的第一条路就是用技术进行功能辅助。


听起来有点深奥,不过前面提到能自动系鞋带的鞋子也许能说明这一点,鞋带本来要我们自己来系,但如果完全不用动手操作,那么就很省心也会更舒服。从这个方向上进行探索的可不止 Nike,运动品牌 Under Armour 就在实用性上下足了功夫。


为了让跑步爱好者能够聚焦于自身锻炼,这家公司最开始通过在鞋内植入运动芯片,来测量使用者在跑步过程中的距离、位置、步数、步频、热量消耗等信息,但这似乎并不比智能手环高明多少。


直到 2017 年 Under Armour 推出了升级之后的智能跑鞋,通过植入加速度传感器,它可以在跑步前对用户进行深蹲跳跃测试,并从测试结果中的弹跳高度、持续时间来建议使用者是否适合跑步,运动量应该是多少,这项功能开始帮助人们运动时保护自己的身体。


「站在原地起跳,通过起跳数据你可以知道你今天会有多少力量。如果你重复多次跳跃,就能得到一个关于原地起跳的数据基准线,这条线能告诉你今天身体非常好,还是一般,又或者是很疲惫,接着我们才会针对这一天来智能制定出合适的训练。」Under Armour 副总裁 Paul Winsper 认为,智能运动鞋的核心是去帮助人去掌握自身状态,「运动不是越剧烈越好,一味机械式增加强度,训练中就会增加受伤风险。」这种在过去无法利用的数据,通过安装在鞋内的传感器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正是利用技术去进行功能辅助的优势所在,不止 Under Armour,Nike、李宁以及小米等品牌都在这条路上进行尝试。


设计进化的竞技场


但厂商显然不仅仅满足于内在的升级,随着 3D 打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第二条路,即用技术进行设计辅助的方式渐渐明确。这条路不但能让人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那双鞋,还可能创造出制造行业的新秩序。


每个人的脚都像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但大部分能买到的鞋并非为每个人量身打造,传统制造行业的模具生产和定制化服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 3D 打印技术正在改变这件事。


通过 3D 足部扫描技术,配合运动捕捉技术,将得到的数据通过 AI 技术分析运算,3D 打印机能够制造出最符合你的脚型的鞋。而运动数据则能够知道你适合什么样材料的鞋底和缓冲鞋垫。这并非痴人说梦,实际上 Adidas 已经在测试这项技术,这家公司从 2016 年开始在 3D 打印运动鞋进行深度尝试,现在正在找到方向。


「3D 打印的好处在于,一旦设计完成,你只要按下一个按钮,打印出鞋底,只需要两个小时。而过去的传统方式,这个步骤需要一个多月来打造模具。」Adidas 副总裁 Gerd Manz 对这件事的理解更深一层,他认为通过抢占 3D 打印技术,品牌方将牢牢掌握用户的选择权,因为他们知道,人的双脚对于鞋的依赖如此重要,一旦能够穿的更舒服,就再也不想回到过去,这样做的不仅仅是 Adidas,Nike、匹克等也都在不断尝试。


从成本方面来讲,过去售价上千美元的 3D 打印鞋正在一步步降低售价,Adidas 在今年年初发售的 Futurecraft 4D 价格就从第一代的 333 美元降低到了 300 美元,这个价格虽然还是显得昂贵,但正在以可见的速度慢慢降低。


技术对于设计辅助的尝试还不仅如此,品牌制造者明白,外在设计是否独一无二也能成为人们购买鞋子的重要理由,还记得我们前两天提到的索尼联手 New Balance 打造运动鞋吗?通过一个能够主动变换的墨水屏幕,一双鞋原本只能呈现单一形态设计的鞋瞬间就会成为一个千变万化的时尚品。


而对于鞋这种每天都要穿在脚上的物品来说,不但要给自己看,还要能展示给身边的人,这种在展示性就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得到强化。这和索尼为什么从智能手表上看到了智能运动鞋的可能性一样,因为其中有着想通之处,如同 FES Watch 项目负责人杉上雄纪所说的那样「时尚本身是一种内容,时尚是可以不停去变更的。」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曾经介绍的必胜客给鞋子加上点披萨的功能就是这种另类的「时尚」。


用技术进行功能辅助、用技术进行设计辅助,二者看似让鞋类产品走上了两条路,但实际上却相辅相成,几乎是给未来的鞋做了最丰富的铺垫。实际上它们并非简单的假想,鞋类的智能化已经蓄势待发。


蓄势待发的前夜


还记得十年前智能手环长什么样吗?


如果细看过去智能可穿戴行业的变化,你会发现实际上真正的爆发时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国内留下印象最深的智能手环小米手环 1 出现在 2014 年,Apple Watch 一代也在同一年发布,这一年出门问问则带来了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Ticwear,仅仅过去 4 年时间,如今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早已经变成人们日常习惯的产品。


但在这背后,技术上的尝试早在 2005 年苹果 iPod 和 Nike 合作的 Nike+应用中就已经出现,这意味着往往产品在技术性尝试上等待了十年之久。


智能运动鞋的尝试最早也是 Nike 开始,这家公司 2006 年就有了植入芯片用来计步的运动鞋,在当时受到粉丝欢迎,不过伴随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崛起,简单计步的运动鞋当然就没有太大优势,这也正说明简单的内部升级还不够,重要的是培养潜在用户和整体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从 2013 年开始,仍然是 Nike,选择引入 3D 打印技术,用技术的手段同样尝试设计上的升级,如今还有索尼和 New Balance 的合作,这样从内到外的创新正在尝试引起消费者注意。


相比手环来说,培养智能运动鞋的潜在用户更加困难,但理解用户潜在需求之后,厂商们有机会让人们喜欢这类产品。根据 Orbis Research 的行业调查,到 2022 年,智能鞋市场将会稳步增长,达到将近 23% 的市场份额。这其中离不开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推动。不止下游制造品牌,上游的芯片厂商也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了这里,英特尔就是其中之一。


Intel Curie 芯片的首次亮相,就是在 2017 年的 90 分 UltraSmart 智能跑鞋上,这双来自小米生态链的跑步鞋我们也在去年和大家做过评测。得益于 Intel Curie 芯片的优化,它首先保证了一次充电可以续航 60 天时间,同时,Intel Curie 芯片内置的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六轴传感器、低功耗蓝牙等原件配合自身的计算能力,可以为厂商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因此对于这些鞋厂来说,就有余力更好的针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个性化定制。


智能跑鞋在功能上和智能手环有所重合,一定会有人认为智能跑鞋将会替代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但认真思考你会发现,二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而并非替代的关系,无论是手环、手表亦或是跑鞋,它们的智能化是针对特定状态的属性增强,但它们本身的属性却无法被替代。跑鞋不能像手表一样显示时间,手表也不能穿在脚上来跑步。在专业化方向上,二者各自走向了更深度的探索。


伴随芯片技术、智能语音交互、蜂窝网络多种技术的成熟,手表、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才在智能化进程中取得如今的成功,而伴随芯片技术、3D 打印以及物联网的成熟,曾经功能各异,尝试过不同方向的智能跑鞋也许正开始走向正确的道路,蓄势待发的前夜,究竟谁能胜出?这场好戏才正要开始。


本文转载自极客之选,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智能跑鞋,为什么会吸引索尼、英特尔们的目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