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火”照亮乡村振兴路
农村地区的运动热潮,既有效提升村民身体素质,对全民健身是有益助力,更对乡风文明、村庄凝聚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块健身场地、一副篮球架、一个扩音器……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宁夏、山西、河南等地农村走访发现,在一些地方,篮球赛、广场舞改变了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陋习改变者和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
更为可喜的是,农村地区的运动热潮,既有效提升村民身体素质,对全民健身是有益助力,更对乡风文明、村庄凝聚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正向力量。
风气正起来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村,因是革命英雄刘胡兰的家乡而闻名全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全国的模范村、先进村,但改革开放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度面临经济落后、社会凋敝的窘境。
近年来,刘胡兰村通过推广全民健身,使得乡村风气焕然一新,人心再次凝聚。
“我过去沉迷打麻将,整天坐在乌烟瘴气的房间里,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自从开始跳广场舞,再也没上过麻将桌,现在腿脚利索了,心态也比以前年轻了许多。”村民梁福音说。
在刘胡兰村,像梁福音一样从“麻将桌”转战“广场”的妇女还有很多。“2015年我刚开始在村里跳广场舞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接受,总觉得跳舞是不正经的。”梁福音说。
而现在每到晚上八九点钟,村委会楼前的小广场上总会聚集大批村民,从十几岁的小孩到七十多岁的大妈,都能在音乐声中舞动起来。夏天人最多的时候,“广场舞团”有上百人之多。
刘胡兰村村干部石建福说,近几年广场舞的兴起,让原本“死寂沉沉”的村子一下子“活了过来”。
“过去村里人没有锻炼的意识,这几年不同了,越来越多农村人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石建福说,全民健身的兴起,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观念,给村子带来了健康、向上的风气,让更多百姓收获了幸福感。
脱贫干起来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当地聚集了自“苦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区移民来的群众,贫困程度深、群众风俗差异大一度成为当地发展的最大制约。
“我以前晚上经常跟朋友出去耍,有时候通宵不着家,老婆为此没少跟我闹矛盾,日子也过得不咋样。”在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民王小平说,自从去年村里建起了篮球场,他牵头组建起了篮球队,白天务工、傍晚打球,不仅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还“能攒住钱了”。
王小平牵头组建的永新村篮球队,在外村也有很高知名度。“我们经常到邻村搞友谊赛,这不仅让两个村的村民关系更好,也提升了本村的凝聚力。”王小平说,篮球队聚集了一帮青壮年,忙时务农、闲了打球的安排,让大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红寺堡区新庄集乡西源村文化协管员张克看来,体育运动的魅力不止于提升村庄凝聚力。
“村里有体育活动,大多数村民都会来看,村民也会互相比互相看,有人开着小轿车来,别人看了就觉得‘我还要努力致富’,这无形中对‘懒汉’是一种刺激。以前村里争当贫困户的情景,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张克说。
红寺堡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志东说,让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当中,文体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既能引导大家改正坏习惯,更能潜移默化地增加正能量。
体育之火旺起来
记者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表示,目前,农村群众的健身热情正被不断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也不断高涨,但要继续烧旺农村“体育之火”,仍需从细处着手、实处着力。
首先,积极培育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农民健身科学性、系统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带动和促进整个农村地区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是农民科学健身的引导者。虽然一些地方通过邀请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农村进行篮球、广场舞授课等形式,对科学健身进行推广,但一些群众表示,如果能有住在身边、永远不走的本村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村民运动中的疑惑就能得到更快更好地解答,大家的运动积极性肯定更高。
其次,适当增加农村体育器材种类,项目推广上应更关注老年人和青少年。张克说,目前农村青壮年大多出门务工,留守老人和青少年成为农村“主力”人群,希望能增加适宜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器材和项目,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三是农村体育运动应多突出农村特色。“扁担拔河、合力推小轮车等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很受大家欢迎,有时候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做奖品都能让大家玩的很开心。”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农民高伟说,不少农村特色体育活动都是从农活演变而来,与大家的生活具有贴近性,这些活动能更好激发大家的运动热情。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之火”照亮乡村振兴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