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年来只存在一种健身房!60%以上经营困难,千亿市场怎么玩儿?

健身行业有个怪圈,产业轰轰烈烈向前推进,健身房却每每倒闭关店,甚至是卷钱跑路;消费升级下人人都喊注重用户体验,但实际上各种差强人意的消费慢慢瓦解着用户残存的信赖……

2018-08-08 10:00 来源:投资界 文/李拜天 0 61666


禹唐体育注:

消费升级、推陈出新,健身行业在经历着剧变。


国家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大量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积极布局体育产业,市场眼看就要经历一轮新的爆发。这其中,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已达900亿元,预测2020年这个数字将有望达到1230亿元。


然而,20年来,中国只存在“1家”健身房!


2000年前后,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中国出现。


那是因为,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觉醒,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SARS事件对人们关注健康的警醒,欧美人健身热潮迅速在国内掀起。这一时期,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亦开始进驻中国,浩沙、一兆韦德、青鸟、力美健、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


随后,我国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04 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不同品牌的健身俱乐部陆续经营。然而众多健身房的背后,实质上沿用的同一种模式,即美国加州健身的经营模式——面积大,设备全,年卡预付费。只是在中国“本土化”,加强了销售,雇佣庞大的团队向消费者推销,教育他们进入健身房。


中国健身市场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但令人惊奇地是,健身房的经营模式却几乎没有变化。


这么多健身俱乐部并没有实质差别,只是有的定位高端、配上泳池,把卡卖得贵一点,有的节约装修、设备,卖得便宜些;有的俱乐部加强了内部管理系统与品牌建设,但本质上还是“加州健身模式”。


“直到今天,健身房经营者的思维固化就如同中国人一提办喜事就少不了红色,一说起要开健身房,还是想着要大、要全、要卖年卡。”某位健身行业的资深创业者向投资界抱怨。


不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60%以上健身房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甚至倒闭,更有人说健身房的经营不做出改变,迟早会死掉。


健身行业近20年的4大剧变


吃住行天翻地覆地变化,健身房市场也在经历着剧变。


首先,健身房场地成本持续攀高,成本飞涨。国内房价暴涨,以北京为例,2000年,房价5,000元/㎡,如今,房价涨到80,000元/㎡,同理,商铺租金上涨也不例外,健身房面临着翻倍的租金上涨。


其次,健身房人力越来越贵,成本翻倍。健身房团队的管理结构基本是教练团队,卖健身卡的销售团队,解决纠纷和提供服务的客服团队等,据说,同样的团队,人员配置不变,但工资已翻了6倍。前不久BOSS 直聘发布国内首份《体育产业人才观察》显示,截至2018 年上半年,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1%,增速连续两年超过30%,体育行业平均招聘薪酬达到8436 元。


第三,健身房数量几何式增长,市场竞争激烈。健身房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也就几十家俱乐部。现在,健身房数量已经超过3万家。如今还在不停增长,甚至场馆增长速度不输健身消费人群增长速度。


最后,健身人群结构改变,消费习惯今非昔比。消费者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年龄结构与消费方式。从前,喜欢健身或者说健得起身的人平均年龄为45岁,但现在,集中在25~35岁,平均年龄31岁。消费方式上,同互联网一起诞生、成长的80、90后们,追随着高新科技带来的福利,买东西不出门、出门不带钱、乘车不用卡……他们对健身房的购买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短平快,能用手机一键解决的决不四处奔走。


那想要投资健身房,需要在这样的剧变中寻找什么样的“不变”之道?


未来,健身企业最有前景的赛道可能是这三条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投资人们都持有乐观的心态,这是一个未来十年持续发展的产业,经历过投资泡沫的洗礼后,体育产业健康成长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动域资本合伙人曾对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说:“我们每周看大约30个项目,经过初步筛选就只剩下四五家,然后做进一步调查。”


体育产业链条长,且不同细分产业领域发展水平相差极大,对于体育产业投资来说,赛道的选择十分重要。


曜为资本共同创始人兼CEO韩大为曾说:“从投资角度来讲,体育产业不会是爆发性增长,但却会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平均来看,整个行业大概会有20%的年化增长。如果你选择好赛道,特别是龙头企业,它们的成长会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有些行业的盈利非常好,所以选择赛道很重要。”


光猪圈健身的CEO刘易斯曾向投资界介绍健身企业未来最有前景的三条赛道:场馆类、做系统和做内容。


首先,新时代下,有一类企业聚焦在做健身场馆本身,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场馆体验。“整体面积超过3000平,投入2400万,装修从色调到布局上都有特定设计,例如墙上的镜子是其专门定制的。”刘易斯所说的这一家叫做奥美氧舱,其内部的很多设备都是在市面上无法买到的,特色制氧设备经过7年研发,设备成本就超过200万。同样地,戎马健身也在打造极致用户体验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具备极强的设计感,细节之处更是彰显匠心。


另外还有一些给人以“夜店体验”的健身场馆,自带时尚、潮流标签,结合声光电做训练空间,现场还有DJ,十分酷炫。这样的场馆都投入不菲,而他们通过独特酷炫的风格打造,年费可以卖到1万元甚至2万元以上。其实,硬件是一方面,但是打动并留住消费者的还要靠各项服务细节给消费者的体验感。当健身市场越来越被细分,真正重视用户体验的场馆必会赢得它的受众


第二类是做健身房系统的,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健身房进行线上线下的连结,输出标准化的产品与模式,可快速复制。“市面上有一些号称做系统的企业,可能只是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或者APP,可以进行线上购买,但是根本没有前台与后台、软件与硬件的串联,没有办法给健身房真正的经营支持。只能说是’不成系统’的系统。”


这条赛道里,比如乐刻、光猪圈。乐刻一直说要做健身领域的Uber,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健身服务的平台,并把价格门槛降得非常低,人们想健身时通过乐刻,选择场馆和教练,获得健身服务。乐刻对自己定位是互联网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的成员包括消费者、教练员、健身房经营者。而平台的一大特点是“去中间层”。而光猪圈恰恰相反,是要“强化中间层”,业务模式为S2b2c,核心是为场馆赋能。光猪圈向加盟商输出APP+SaaS+智能硬件以及标准化的课程培训,帮助俱乐部降低成本、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互联网营销手段促进拉新、新的健身场景增强粘性。


第三类是以“内容”为业务的企业。比如1998年进入中国的莱美,起源于新西兰,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通过设计并一直更新的全球团操课程版权,合作全球俱乐部及健身教练。目前在世界各地和17500多家授权俱乐部合作,拥有130000多名莱美认证教练。


根据莱美官网公布,他们目前已合作近千家中国俱乐部。面对庞大的中国健身市场,可以说空间巨大,但大量的中国俱乐部还未加入莱美体系,毕竟每年几万元的费用门槛不低。主打团体课程超级猩猩引进了莱美课程,“其实我们可以解读,超级猩猩希望做中国的莱美。他们已经有较好的品牌基础,有机会打造本土化的人才梯队,研发更具本土化特色的课程产品,并且相比国际巨头也可以发挥价格优势争取市场。”


结语


健身行业有个怪圈,产业轰轰烈烈向前推进,健身房却每每倒闭关店,甚至是卷钱跑路;消费升级下人人都喊注重用户体验,但实际上各种差强人意的消费慢慢瓦解着用户残存的信赖……


全民健身热潮下,在经历过投资泡沫的洗礼后,体育产业健康成长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本文转载自投资界,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20年来只存在一种健身房!60%以上经营困难,千亿市场怎么玩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