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连引以为傲的青训都出了问题?
这个炎热的夏天,德国足球似乎经历了一场寒冬。
让德国人感到“绝望”的是,他们在电视机前,亲眼见证了英格兰、比利时、法国在世界杯上收获了青训红利,别人家的青年才俊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而德国人引以为傲的青训优势,仿佛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德国人还没静下心来反思到底怎么了的时候,厄齐尔连发三推,揭露德国足协的不职业和种族歧视行为,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效力9年的国家队。
这个炎热的夏天,德国足球似乎经历了一场寒冬。
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德国足球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的惨淡成绩负责,除了胡梅尔斯、厄齐尔、诺伊尔和博阿滕等发推致歉外,官方至今没有任何道歉或解释的声音出现,德国足协内部则以“0票反对”的结果同意让勒夫继续执教。
拜仁主席鲁梅尼格甚至怒斥德国足协业余,建议拉姆担任主席;一针见血指出德国队问题的拉姆,也被勒夫怒怼:我过去几年很成功!
而德国足协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用一封“失败”的公关稿,回应厄齐尔退出国家队:我尊重你的决定,我没有种族歧视,说到底,还是你的问题。
98年世界杯和00、04两届欧洲杯遭遇惨败后,饱尝青黄不接之苦的德国足协开始痛定思痛大力发展青训,突出对基础技术和球员个性的培养,从06年世界杯开始,德国足球一步步崛起,直到2014年问鼎大力神杯,2017年青年军双线夺冠,但一切,在俄罗斯的盛夏戛然而止。
这一次,曾经引以为傲的青训,能拯救德国足球于水火之中吗?
少年奥莱们的烦恼
“嗨,奥莱,你最擅长哪个位置?”
稚气未脱的脸上满是狐疑,纠结了好一阵之后,这名德国U17国脚吐出一句:“前场的位置我应该都可以胜任。”
“那你觉得有什么需要去提升的呢?”
身高已经达到1米85的“小”奥莱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头球,我15岁之前从没有接触过专门的头球训练”。
别笑,事情就是这样的。
当老迈的马特乌斯连球都停不稳,当阵中脚法最细腻的哈斯勒全场碌碌无为,当00年欧洲杯成为一场“进一球、拿一分“的梦魇时,德国人的脸被打疼了,那场轰轰烈烈的“青训救国“运动拉开了序幕。
德国足协做出规划:为了顺应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技术流,孩子们不应过早接触“大场地”,而是应该在限定的小区域内,重点打磨对球的传导以及控制,着重“雕琢“脚下技术。
假如有机会走进德国的青训营,可能会有小朋友们告诉你:“我的梦想是想成为法尔考!”,天呐,那不是“宿敌“巴西的“五人制足球皇帝”吗?
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在他们15岁之前,每一位德国小孩的培养路线都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室内足球运动员。
据统计,由德国足协牵头成立的390多个青训精英中心,有总数量不少于2000个的五人制足球场,与此相匹配还有梯队、青训中心以及夏令营中各式各样的五人制足球赛。
不可否认,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德国球员的整体技术能力,过去十年间,各年龄段的德国国字号球队都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速度俱佳,机动性强且能胜任多个位置的前场攻击手,尤其是09欧青赛(U21)夺冠的黄金一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真让人捉急”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德国国家队的关键比赛上。
在马赛(16欧洲杯半决赛)、在喀山(18世界杯小组赛),当德国迫切需要得分时,球员们却跟看台上的球迷一样茫然。
坐拥一众天才攻击手的日耳曼战车停滞不前,人们看到的是四平八稳、不紧不慢、温温吞吞的传控倒脚,即使出现难得的破门良机,也看不到过往熟悉的那架德意志轰炸机的最后一击。
因为,自打老将克洛泽退役之后,德式中锋几近绝迹(马里奥-戈麦斯算一个)。
包括波多尔斯基(严格讲,他不算改革后的“产品”)、许尔勒、托马斯-穆勒、维尔纳在内,这些德国国家队准前锋,都不擅于头球作业,背身持球的中锋支点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在对抗身体条件不如自己的对手时,也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
针无两头尖,当青训体系过度聚焦于小区域范围内的技术打磨,势必调教出来的攻击手都是适应狭小空间、机动性强的球员——他们在小场地(室内足球)需要不断地换位穿插跑动,尽量快速简洁的一脚出球。
那种十一人制足球的攻城锤(中锋),在五人制比赛里压根就没有用武之地。
何况,谁又曾听说过室内足球打起边路传中的套路呢?
就像小奥莱一样,一个赛季能在U15赛事中攻进50+进球,且拥有1米85身高的强力锋霸,但却从未接触过正规的头球训练,你让他如何能在16岁后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锋呢?
其实早在16年欧洲杯,前后两代的过国脚都曾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青训方面必须要有所改变,我们需要中锋类型的球员,整个德国足协都低估了这个问题可能带来的恶果。”——哈曼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必须走西班牙的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不过,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是多么的需要一位能在对方禁区内能够摧城拔寨的传统型中锋。”——托马斯-穆勒
再者,就在半年前,退役后多年从事青训工作的前国脚绍尔便直言不讳,“德国足球将会遭受沉重打击,德国足球的根基已经在动摇。”
在很多老一辈的名宿看来,眼下的德国青少年球员根本不被允许带球突破,他们只知道传球,一切都围绕着“团队“进行作业,各级国字号梯队整体看起来都是“哎哟,还不错”,但你却很难对小球员们有特别的记忆点。
因为,他们都很“全面”,依托团队的基础,似乎踢哪个位置都能适应,特点相似,但,缺乏个性(萨内倒是一个“另类”)。
“他们更像是一台机器,而不是一群天才”,德媒《图片报》一语点穿。
无怪乎有球迷在质问:当球队陷入对手的铁桶阵苦战时,比利时有阿扎尔、法国有姆巴佩、巴西有内马尔,德国的那把刺刀在哪里?
德国的青训改革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绝对不可以因为存在争议、存在某些不合理便抹杀其功绩,但金无足赤、玉有微瑕,目前德国足球出现的困境,与这些争议、不合理的部分确实有比较大的关联。
“事实上,我们在各级别国青队层面缺乏足够的深度,我们激发球员潜质的比重,打造出真正顶级球员的比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只是尚未影响到成年国家队的层面而已。”
去年率领德国拿下U21欧青赛冠军的教练团成员涅季科夫斯基曾经这样总结,只是当时的他可能未必想到,竟会这么快“应验”。
同样地,小奥莱他们确实是天赋异禀,他们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前场多面手,但当球队需要得分、需要搏命、需要有人灵光一现、需要展现舍我其谁的态度的时候,或许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去走。
对了,在关于“德国爆冷出局”赛后大论战的投票中,破门乏术也打死不上中锋的无锋战术以及被戏称丢了德意志灵魂的“伪娘”传控打法,两者“不负众望”地被球迷们投掷最多臭鸡蛋与烂菜叶。
学习和足球,可以兼得吗?
随着国家队在世界杯的折戟沉沙,大众们对于德国足球的未来更忧心忡忡。
尤其是当英格兰各级青年队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开花结果——U17、U20世青赛冠军、土伦杯冠军,三个年龄段在欧青赛上分获冠军、亚军以及殿军,德国人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青训的“羡慕嫉妒恨”。
我们来查看一下德国各年龄段近十年的欧洲大赛战绩:
过去十届的U17欧青赛,德国虽曾三进决赛但只在2008年夺过冠,近五年竟无一次决赛出场,大有被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格兰抛开之势。
今年五月份刚刚结束的U17欧青赛,德国6战2胜1平3负(其中还以1-5、0-3惨败给西班牙、荷兰)。
再看看U19欧青赛,德国在2008、2014年两次夺冠,但这也是过去十届赛事里,德国仅有的两次决赛出场。
更残酷的现实是,2018年U19欧青赛,德国国青连最终决赛圈的小组赛都没能打进去,直接止步资格赛。
那么,最为欧洲各国所重视、最为检验青训成效的U21欧青赛,德国人的战绩如何?
我们继续翻看近十年的成绩(U21欧青赛的赛制比较特殊,下文会另有说明),09黄金一代夺冠后,时隔8年,德国青年军才再一次重返欧洲之巅。
低年龄段国字号球队战绩不佳,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青训中另一个存在争议的部分——“德艺双馨”。
虽然德国拥有庞大的足球人口,但是成才并最终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终归是凤毛麟角。所以,德国足协规定:但凡年轻的足球员希望踏上职业足球之路,都必需最少以平均”C-“的学分完成高中毕业考试。
就算你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国字号球队的常客,也不可以放弃学业转向“术业专攻”,没有“文凭”,你连“搬砖”的机会都没有。
由于德国人的高中毕业考试在18周岁进行,这意味着,小球员们在16到18岁的阶段必须兼顾备考与训练。这种压力,经历中国式高考的小伙伴们,都不会陌生。
“我们的球员往往在旅途中还要接受文化课考试——实际上,出征大赛时,都有老师跟队,这显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表现。”
实际上,基米希在球员日志中也曾披露,很多德国小球员每天都要在学校以及训练基地两头跑,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功课,他们经常只能在坐车途中完成作业。
汉堡的17岁的天才射手阿尔普,去年夏天拒绝了皇马、巴萨等豪门的邀请,原因便是他认为留在汉堡,更有利于完成他的学业,日后才能顺利拿到“文凭”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当然,也有类似多特蒙德与就近学校合作的案例,但谁又能保证,毗邻青训基地的学校师资足以匹配学业上的需求呢?
作为下一代球员的领路人,涅季科夫斯基比任何人更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在他看来,17岁以下年龄段,德国小球员全面落后于英格兰小球员,没什么可惊讶的。
毕竟,这是实际国情,长远来看,对于小球员们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大众没有耐心等待,你必须尝试等着看看这些球员21岁时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但很可惜,他们只是根据现在的情况做出判断。”
所以,德国小球员真的因为读书耽误了足球吗?未必。
去年U21欧青赛德英两队阵中,英格兰国青队的球员们总共有206场英超经验,而德国国青队球员相对应的德甲出场经验已经达到1137场,虽然英超联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德甲联赛,但对于青年球员来说,踢上比赛不才是最好的历练吗?
显然,绝大部分人是能在学业与足球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而且从近些年德国青年球员比较少出现“稀奇古怪”的事件(打架、嫖娼、泡吧等)可以看出,较高文化素质的球员更善于自律,更有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即使可能在孩子们备考的那几年会出现战绩的波动,但这一切,值得!
写在最后
U21欧青赛作为欧洲青训成果的风向标,历来含金量最高,因为它赛制的特殊性,决定了球员基本上已经处于技术稳定期。
U21欧青赛相当是“U21+U22预选赛阶段”+“U23决赛阶段”,这意味着,2017年U21欧青赛,参赛球员只要是在2015年开始的预选赛,年龄为21周岁以下(94年以后出生)球员便能拥有决赛阶段的参赛资格,也就是说,一名适龄球员完成整个赛事,他可能是在23周岁那年捧起的U21冠军奖杯。
回过头,时至今日,依旧很多人都在称赞去年U21欧青赛冠军得主,德国U21国家队为——一支神奇的球队。
由于国家队抽调参加联合会杯和伤病缘故,适龄的基米希、戈雷茨卡、魏格尔、金特尔、聚勒、布兰特、萨内等“大牌”球星无缘那届国青队的大名单,但德国阵中依旧不乏已经上演过国家队处子秀的“老将”,如迈尔、阿诺德、格纳布里和格哈特等。
他们从预选赛一路十战全胜的完美亮相,然后一口气创造13连胜的U21队史纪录,再到决赛掀翻实力最强的西班牙登顶,时隔八年,德国青训重返欧洲之巅!
而这一批人,也许正是德国足球未来重新返回正轨的人才红利。
历史的规律总如上帝的玩笑一般奇妙:人才总是一拨一拨地成群出现,比如说曼联的92班,鲁伊-科斯塔、菲戈领衔的葡萄牙黄金一代,阿根廷的85/87黄金一代、再到阿扎尔、丁丁领衔的比利时黄金一代。
江山代有人才出,尽管他们出现的时间段可能难于琢磨,但最重要的是,无论目前这一批人是否足够出色,青训的培养是要不断代地持续培养、投入的,更不可以如某国,主攻“某运动会一代”而无视其他年龄段,结果,得不偿失丢脸,丢到家门口。
毕竟,只有春播一粒种,才能秋收万颗粟,而这,也是德国足球的可怕之处。
但,德国人最可怕的地方还在后头,十八年前的那次栽跟头,德国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修复在废墟中找到重新崛起的种子,随后直达世界之巅;
而这一次,他们重新崛起的根基显然不是一片瓦砾堆,底下有着数以百计的优秀人才正在等待新时代新舞台的到来,德国足球更多的是需要战术定位的思考、传统风格的重拾、青训系统的修补。
或者,当德国足球卷土重来的时候,就是另一支王者之师君临天下之际。
本文转载自肆客足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德国足球,连引以为傲的青训都出了问题?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