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

与往年一样,我们的球迷在为某个国家的进球欢呼呐喊,我们的赞助商不惜重金的广告费也要在球场亮一次相,我们的媒体更是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世界杯的盛况,可能唯一的不足就是没看到我们的球队。

2018-07-21 14:00 来源:功夫财经 文/马光远 0 80225


禹唐体育注:

本届世界杯最终以法国队夺取大力神杯而结束。和近几届世界杯一样,中国除了足球队没有去,其他该去的元素都去了。


通过中国媒体,中国足球解说员,中国球迷,中国制造的比赛用球,其实,中国可以说参加了每一场比赛。


本届世界杯,有几组数字比较有意思:一是本届世界杯8强主教练的年薪总和只有1530万欧元,而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里皮一个人的年薪就高达2300万欧元,是8强主教练年薪总和的2倍。


冠军法国队主教练德尚的年薪只有350万欧元,不到里皮的六分之一。


二是本届世界杯的赞助商,根据统计, 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也由此前两届只有一家官方赞助商增加到此次的7家赞助商。


同时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是投入4亿美元的美国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


以上两个数据起码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为了让国足进入世界杯,投入不可谓不大,国家队主帅的年薪应该是所有国家队中的第一年薪。


第二,中国企业懂得世界杯的价值,砸重金在世界杯亮相。再说通俗一点,中国想发展足球,并不差钱。


然而,不差钱的中国屡屡被挡着世界杯门外,从近几届世界杯预选赛来看,国家队距离世界杯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真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凉。


这其实也说明,有钱并不见得就能够进入世界杯,也说明,中国在努力杀入世界杯的过程中,在路径选择上的确值得反思。


投入不可谓不大,企业也舍得花钱搞足球,但是,国家队的成绩却是一年不如一年,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可以从体育的,人文的等各个角度解读,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队今天的表现,其实没有杀入世界杯是非常合理的结果。


中国搞足球的功利性太强,目的不是让这项运动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或者市场化运作的运动,我们的目的和心结就是为了杀入世界杯。


这种短期的功利性决定了中国足球目前所走的路和中国过去多年发展产业的路是一样的。


为了短平快的出成绩,就不会静下心来搞科研,搞自主创新,搞足球的整体生态的改善,而只会为了杀入世界杯这样一个短期的目的而去努力,这种短期的目的也决定了必须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这如同中国制造,为了把产业规模先搞起来,最好的选择肯定是买别人的技术而不是自己慢慢搞研发。


这种心态也影响了国内的中超联赛,为了短期的成绩和影响力,没有俱乐部愿意培养自己的球员,而是花重金买球员。世界足坛年薪前10的球员,有5名是中国的中超,据说中超球员的平均年薪700万。


在国内联赛撒钱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前几年疯狂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


包括万达、苏宁、复星国际等在内的财团已经收购了包括国际米兰、马德里竞技等欧洲15家足球俱乐部,其中,12家俱乐部取得了控股权,5家更是实现了全资控股。


除德甲因投资受限外,中国资本已涉足英超、西甲、意甲、法甲等世界性顶级联赛。


当然,这种并购的短期目的非常明显,不是为了足球的长期竞争力,而是取得一时的影响力而已。收购并不必然带来足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没钱什么都办不成,但金钱的确不是万能的。


而且,相对于资源型产业和制造业,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难,绝非收购一两个俱乐部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一个全新的职业化的理念、文化以及一系列运作体系的支撑。


就拿足球俱乐部而言,一些俱乐部甚至积累了上百年的文化,这意味着中国资本的进入要融入这些理念和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不是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足球是一个高端的服务产业,这和发展低端制造业的路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参与足球的这些企业,只看到足球的影响力和未来的想象力,但没有看到在中国发展足球,需要走一条和制造业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体育产业作为真正的高端服务业,其竞争力的提升比制造业难太多。


这是一块大蛋糕,但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很快拿下。


事实也已经证明,在一个体育职业化的年代,按照举国体制,大把撒钱,短期提升体育成绩可能容易,但像足球这样的行业,其竞争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土壤,文化,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水平,需要有耐心,需要涵养土壤。


这些,是中国目前搞足球的人并不愿意的,因为他们没有耐心,他们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能够搞出成绩。


但是,世界足球强国,没有一个是靠大把撒钱买球员搞起来的,都是按照足球发展的规律,老老实实从环境,从土壤,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这也是我们的近邻日本走过的正确道理。


但是,我们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在哪里呢?从足球的土壤看,全国就没有几块可以踢球的草皮。根据官方统计,14亿人口的大国,全国只有球场1万多快,等于13万多人一块足球场。


笔者也经常踢球,深感北京找一块踢球的地方有多难,经常从北京的西边开车一小时跑到东边去。


而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冰岛,平均250人就有一块足球场,足球大国巴西足球场更是到处都是,没有足球场的地方,街头巷尾,甚至贫民窟到处都有可以踢球的地方。


中国的足球规划是到2030年,足球场达到7万个,但看看各个城市土地的价格,你就知道,地方政府要把卖钱的地拿出来搞足球场,该有多高的节操。


有人把中国没有创新的锅扣在房地产头上,我是不同意的,但中国足球场少,绝对和房地产有关。卖了地搞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又拿出大把的钱买球员搞联赛,但就是不愿意拿出地来建球场。


就现代足球的发展看,中国无论在理念、足球传播、足球经纪、足球培训、足球理念等各个产业链上都很薄弱。


管理足球的都恨不得三五年就拿出成绩,竭泽而渔,与发展足球的理念背道而驰,自然距离世界杯的大门越来越远。


在一个13万人才拥有一场足球场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宏伟的规划,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足球强国。好吧,如果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中国又为现代足球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转载自功夫财经,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