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大洗牌!有创业公司曾经估值2.5亿,如今只能借款为生!

“体育产业是一个未来十年持续发展的产业”、“经历过投资泡沫的洗礼后,体育产业健康成长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2018-07-07 10:00 来源:投资界 文/王菲 0 109718


禹唐体育注:

作为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头部顶级IP资源,世界杯一举行,全球体育产业都跟着兴奋起来。


 “体育产业是一个未来十年持续发展的产业”、“经历过投资泡沫的洗礼后,体育产业健康成长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国内投资人对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空间都非常乐观,但是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项目难找。


“我们每周看大约30个项目,经过初步筛选就只剩下四五家,然后做进一步调查。”动域资本合伙人谢立治告诉投资界, “很多项目单纯对标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没有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所在,要做成功很难。”


投资人理性了很多,创业者也“谦虚”了很多。投资界了解到,有些在2015年估值超高的项目因为融不到资,只能靠借款存活了。


体育产业投资选择赛道非常关键


因为较长的体育产业链条,且不同细分产业领域发展水平相差极大,体育竞技的残酷性也体现在了投资领域。体育产业包含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滑雪产业、马拉松产业、足球产业、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产业等多个热点产业,但不是每个产业都能赚到钱。


“从投资角度来讲,体育产业不会是爆发性增长,但却会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平均来看,整个行业大概会有20%的年化增长。如果你选择好赛道,特别是龙头企业,它们的成长会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有些行业的盈利非常好,所以选择赛道很重要。” 曜为资本共同创始人兼CEO韩大为表示。


在体育行业,提前抢跑的头部企业会持续领跑,后续创业者只是跟随模仿的话,很难脱颖而出。有些赛道是先行发展,土壤变得比较肥沃,有些赛道发展则比较滞后。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体育产业最早的流量红利时代已过,后来者面临的门槛很高,如果想要赶超,付出的成本要比先进入者高出几倍。


体育公司想赚钱很难,曾是业内共识。“体育项目变现很难,好的项目很少,我们更多的投一些线下公司,比如体育场馆之类的线下项目。”有投资人表示。


对线下项目的推崇,可能也是2014年体育投资热潮冷却后的教训所得。“体育最终还是做线下,早前做了一批用手机约教练、约场地、约球友、约比赛的项目,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因为它是低频的。”凯兴资本合伙人潘石坚表示。


潘石坚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体育产业投资的误区就是目前仍然比较火热的可穿戴设备。他认为,个人可穿戴设备比如手环是一个伪需求,目前只有小米、华为、苹果这些企业活了下来,硬件这块,小企业干不成。


线上体育也不是没有机会。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变现方式,比如电视直播,现在看到的NBA线上转播就是腾讯视频独家专播,体育爱好者可以直接在移动平台上付费观看。

 

2017年体育产业融资金额下滑50%,“每月仅看20个项目”


经过了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期,资本在体育产业的布局开始放慢脚步。根据懒熊体育统计, 2017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体育相关创业公司投融资/并购事件共发生188 起,其中公开融资金额(量级)的有166起,资金总额约100亿人民币。


这一数据相对于前两年大幅下滑。根据懒熊体育统计,2015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融资217起,融资金额约147亿元;2016年,有披露的体育类创业公司共融资235起,融资金额约196亿元。可以看出,2017年体育产业较2016年整体投融资额下降了超50%。


“事实上,去除电竞和游戏相关行业,我们统计的数字显示,下降的数量比这个还要多。” 原苍资产合伙人谢祖涛表示。


中国体育产业化元年始于2014,当时的东风来自于国务院的一纸文件。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46号文发布,体育产业被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后,体育产业投资迎来了持续2年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至今,共有35支体育产业基金成立,基金投资总规模超1370.56亿元。


不过,从2017年开始,体育产业进入了冷思考期。一方面是跟整个市场环境有关,强监管下流动性收紧,股权投融资大环境不理想,同时,经历了两年的热炒,投资机构对于体育行业的了解更深,投资也渐趋理性。


“2014年46号文之后大家跑步进入体育市场,但到了2016、2017年因为找不到变现渠道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大家觉的体育没有产业没有那么想象的那么好。”潘石坚回忆道。


体育产业的降温被认为是前期盲目狂热的必然结果。“经过了2015年的资本盲目助推,体育产业已经出现了断层,大多都是早期项目,像净利润1000万、收入5000万的B轮成熟公司非常少。”谢祖涛说道,“我们现在每月大概就看20个项目,这个数量相比医药等领域是非常少的。项目数量很多,但是好的项目不多。”


目前市场上已经成立的体育产业基金整体运作情况也并不理想。今年,很多基金实际根本没有运作起来,有些所谓文娱产业的大基金可能只投文化产业不投体育产业。

 

体育创业公司曾经估值2.5亿,现在只能借钱


资本冷静了,体育行业的创业者们也理性了。一位投资人说,今年看项目过程中,发现创业者们都谦虚了很多。


“2015年时,很多项目根本没得谈,创始人见的投资人也多,觉得自己的项目很好,要价特别高。”上述投资人举了一个非常有代表型的例子。“当时我们看了一个热门项目,收入500万,估值高达2.5亿,这家企业目前发展很困难,还融不到钱,只能借款维持发展。”


那些年赶过的风口终于还是变成了破裂的泡沫。谢祖涛表示,他在做项目的初步筛选时,会重点关注这家公司是为了玩概念圈钱,还是真正在做体育,有没有落地可能性。


募资难的大背景下,钱也不好拿。据悉,有些体育创业公司已经签了合同,但是最后到不了账,还是拿不到钱。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体育创业领域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最早期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期过后,能否捕捉到用户的真正需求,发现新的潜在市场空间,是新的体育产业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像健身领域,传统做法可能就是卖卡,渗透率很低,后来开始社区化,最后变成了‘洗澡卡’,这是非常浅层的需求;而现在健身人群年龄偏低,健身不再是单纯为了健康,而是有更高诉求,为了美或者健身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他的人格” ,谢立治表示。在这种需求下,一些定制化或标准化的运动服务项目会有机会。


在谢立治看来,体育行业的创业项目要变现并不难,关键是你是否有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青少年足球培训。“家长们的付费意愿其实很强烈,但是前提是你的产品服务要好。”


有投资人看到,国内体育创业者群体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早期的一批体育创业者可能是体育行业或者媒体行业出身,相对比较传统,今年新的体育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化,学历也越来越高。


目前海外项目性价比很高


体育产业投资降温,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海外并购的戛然而止。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 (2018年版)的通知)显示,在需要限制企业境外投资的行业中,体育俱乐部赫然在列。


曾几何时,砸重金收购欧美体育俱乐部是中国资本海外体育产业投资的重头戏。四年前,中国商人朱晓东通过其控股的上海旭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购了超过百年历史的帕维亚足球队100%的股权,就此掀起了中资入主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狂潮。


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资已经埋下了海外20多家足球俱乐部。“过去三四年,你要是投资了英超俱乐部,估值基本上是要翻番的。“一位投资人表示。


如今在政策调控影响下,海外体育产业投资已经直接归零。6月14日,商务部举行6月第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关于前5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情况时介绍,今年前5月,房地产业、体育业、娱乐业等领域都没有新增的对外投资的项目。


这也是自从去年8月,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严管境外非理性投资之后,这三个领域已经连续10个月无新增对外项目。


这是否意味着海外体育产业投资已经停止?“海外体育投资并没有停,我们也看了几个海外项目,但是发现很多都欠缺在国内的落地能力。” 谢祖涛说道。


另一方面也和海外体育创业项目的属性有关。一位投资人表示,海外体育领域有很多技术团队,但这种纯技术团队很难在中国融资。“技术类公司可能要分散大量精力做商业化,如果技术无法做到持续领先,最后发展就会很尴尬。”他解释道。“海外体育产业基金投资周期都非常长,很多基金不退出只靠分红做资产运营。”


不过在一些投资人看来,海外跨境投资的暂时放缓也提供了好的“抄底”机会。“2015年、2016年的时候,很多中国企业出境做了大量的投资,经过两年调整,估值又出现了回调,变得更加合理,目前一些海外体育项目投资性价比都很高。”韩大为表示。

 

结语


相较于欧美体育产业占GDP总额3%的比例,国内体育产业仅仅占GDP的0.6%,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刚刚到来。经历了前两年资本的热潮之后,行业的发展也渐趋理性。无论是对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而言,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转载自投资界,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产业大洗牌!有创业公司曾经估值2.5亿,如今只能借款为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