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路跑大环境下的冷思考

在4月15日当天,国内将会有40场左右的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这项运动走红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2018-04-11 12: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王禹 0 51080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热潮的掀起,“跑马”以及路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运动之一。甚至在4月15日当天,国内将会有40场左右的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这项运动走红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1天40场,多还是少?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还远远不够


今年一月,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洪臣在中国马拉松2017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 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本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又将有40场左右的马拉松将会共同开跑,这一盛况也让不少人称之为马拉松“春运”。


不可否认,相较于2011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只有22场,2014年为51场,如今国内的马拉松运动,无论是赛事数量,还是参赛人数都有着大幅提高,用“井喷”一词形容并不为过。


那么全年举办一千余场马拉松比赛,甚至一天之内将有40场比赛鸣枪开跑,对于现阶段的国内马拉松市场来讲是否过多?


目前来看,尽管我国马拉松赛事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马拉松比赛当中。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拉松赛事规模仍远远不足。以美国为例,据美国路跑机构R unningU SA统计,2016年在美国本土举办的全程马拉松为1100场,半程马拉松则有2800场。而所有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更是达到了1696万左右。


从上述两个维度比较,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与成熟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还存在赛事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其不仅体现在地区分布、等级安排方面,优质赛事的稀缺同样亟待解决。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介绍,目前全国马拉松赛事覆盖的城市仅230余个,总数不及全国的一半。“中国的马拉松确实有井喷的现象,即便这样依然满足不了跑友们的需求。”他透露,接下来将更多地去拓展社区跑、校园跑等各式各样且简单易行的项目。


面对“赛事供给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人均参赛需求”的现状,于洪臣也表示力争到2020年马拉松赛事要超过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 5 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


是否存在“虚火”?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拉松迅猛发展并引领全民健身、带动产业的同时,也存在赛事组织不专业,跑者盲目跟风带来运动伤害等问题。而每一次乱象出现,都会激起一轮舆论质疑风浪,也让“泡沫浮夸”“虚火过旺”等对马拉松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刚开始我们是注册赛事,不管是谁,只要是注册了田协就给公布,在这个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甚至比赛中出现一些混乱情况。”水涛说。


腾提度体育董事总经理潘戈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确实存在“虚火”。“目前马拉松赛事办赛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混乱,参跑者也没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培养过程。”


他认为马拉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一项高危的运动,而跑者则更需要加强对自身的认知和管理,不要盲目地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要跑一个真正的全马或者是半马,(跑者需要)包括体能在内的各方面都要有一个很好的储备。”他说。


马拉松赛事管理专家石春健告诉记者,任何一场赛事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行业。所以在竞赛组织方面,赛事主办方要严格遵守安全保障、公平竞赛、选手服务及减少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等基本原则。


“如果一场比赛,连最基础的体育竞赛规范都遵守不了,而是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做赛事的配套活动、宣传推广、赛事包装,那其实赛事主办方对办赛的初心和基本原则是偏离的。”她说。


2018年,中国田径协会推出了新版《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表示,将会建立三级赛事管理新模式,在赛事组织、选手服务、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信息发布、赛事补给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备的标准规范。


水涛告诉记者,中国田径协会在赛事组织管理上有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办法,以确保赛事多而不乱。“目前我们有马拉松赛事的管理培训,将来举办比赛的运营公司必须通过马拉松赛事组织培训,这样确保比赛的规范化,将来散落在社会上的赛事,都由各个省市田协去监管。”他说。


如何应对赛事同质化?鼓励办一些“小而美”的马拉松


细数即将在4月15日举行的马拉松名单不难发现,名称中带有“国际”、“半程”、“全程”等字样的比赛已然超过了半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马拉松“赛事同质化”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而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许多赛事吸引力下降。


“差别性服务,其实是对赛事本质的认识。”石春健说。如今一个周末几十场比赛,她认为要想让比赛与众不同,赛事主办方不能千篇一律地考虑地域、奖牌、补给、志愿者等基础命题,“一个赛事需要有特别独特的地方,比如说赛制、历史、主题……这些都是在办赛之初就要去考虑的问题。”


这一观点与潘戈强不谋而合。他告诉记者:“对马拉松这样的体育项目,我不建议所有的大城市,包括区县都去办雷同的马拉松,而是要办一些针对自己特色和不同人群的"小而美"的马拉松,没必要追求大而全。”


有专家建议,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应该形成一个有层次的金字塔形,小一些的地区可以举办小型赛事,大城市举办大型赛事,各个城市联动起来,让跑者们有充分的训练指导,在量力而行的同时,也能通过赛事网络进阶。


这样的路跑赛事体系由下而上,由易到难,吸引不同需求和层次的路跑爱好者,如果考虑到诸如越野赛等其他距离的赛事,这样的赛事体系还满足跑者“进阶”的需求。


此外,石春健还特别指出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当马拉松比赛越来越多的时候,政府以及赛事主办方更应考虑比赛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在于举办一场赛事的初衷,是仅仅做一场赛事,还是要培育一个地区的跑步文化,服务于本地区的市民,让运动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都会涉及到能否让马拉松比赛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


本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蓬勃路跑大环境下的冷思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