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衣印名不过是商业行为,想国足有“名”得中超先行

刚刚结束的中国杯上,除了“文身风波”引起大家热议,国足的球衣上只印号码没印球员名字也遭受到了不少人的吐槽。

2018-04-01 10:00 来源:体坛周报 0 84562


禹唐体育注:

爱之深恨之切,不少替中国足球着急的有识之士,总会不失时机地借国外先进例子来吐槽中国足球,希望这些声音能最终传到管理者耳中。


例如这一次国足球衣一如既往地在非正式比赛中只印号码而不印名字,而应邀参加中国杯的3支客队都把名字印上了。


特别是威尔士队,他们甚至按照最高规格,将比赛日期、地点和对阵双方的小国旗悉数印上,如同参加的是世界杯或者欧洲杯。


这些细节绝大多数球迷都看在眼里,也有不少人吐槽,能有人发声并引发广泛讨论,自然再好不过。只是这样的细节对比,究竟能体现出怎样的核心价值,却是见仁见智。


有人指出“这种细节能看出你对足球的态度”,甚至有人借此上升到“国家队不尊重球员”的高度,与国足主帅里皮惨败给捷克后委婉批评“个别球员缺乏国家荣誉感”,正好形成一对有趣的冲突——究竟是谁对不起谁?


这些讨论究竟是不是本末倒置,究竟是不是上纲上线,并不是今天要深入探讨的。本文只是想指出,球衣背后印上球员名字这件事,并没有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高尚与纯洁,其实这不过是出于商业目的的个人崇拜行为。


给足球球衣印上球员名字的创意,来源于体育产业娱乐化程度最高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打巨星牌的北美足球联赛(NASL)就把贝利、克鲁伊夫、贝肯鲍尔等天王巨星的名字印在各自球衣背后。


不仅如此,NASL球衣还前后各有一个违和感满满的超大号码,每名球员在一个赛季里都有一个固定号码,例如贝利效力纽约宇宙队期间一直身披10号,贝肯鲍尔是宇宙队的5号,而克鲁伊夫则是洛杉矶阿兹特克队的14号。在当时看来,这简直就是离经叛道,甚至是对传统的亵渎。因为在传统认知里,足球比赛的首发11人必然就是1到11号,而且号码只会出现在背后,根本无足轻重,毕竟这是一项团队运动,至于球员名字就更加不用想了。


奉行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人对足球球衣的这种个性化改造,无非就是出于商业目的。只有这种具有个人商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IP”)的制服,才会在消费市场上受到最大程度的追捧。这样的商业操作,在现代足球发源地英国,直到英超成立后才终于领悟与学习到位。


至于在国家队球衣上印上球员名字的做法,则是直到1994年世界杯才奠定基调。没错,那届世界杯恰恰是在美国举行。按照当时国际足联的说法,那届在“足球荒漠”举行的世界杯是具有开疆拓土的意义,“我们得取悦观众。”


于是,24支参赛队的球衣不仅都印上了球员名字,还增加了球衣前号码与短裤前号码,这些都是美式运动(NFL、NBA等等皆是如此)的习惯做法,同时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的首创。


至于一贯尊重传统(你也可以说“守缺抱残”)的德国足球,直到1995/96赛季才认可了这种个人崇拜。从那个赛季开始,德甲球队终于有了固定的球衣号码(以往一直都是首发球员穿1到11号),同时也加上了球员名字。


而德国国家队在非洲际大赛上使用印有名字的球衣,又等了足足10年才实现。在2005年6月做客北爱尔兰的友谊赛前,德国队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装备员特意携带重达几十公斤的烫印设备前往贝尔法斯特,以在赛前为各个球员准备好带有个人“IP”的比赛服。于是2005年6月4日客场4比1大胜北爱的这场看似平平无奇的友谊赛,成为了德国队商业开发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事实上,德国国脚们在非大赛上穿着印有自己名字的球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核心球员在一个大赛周期甚至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拥有一个固定的号码。


今天我们都知道,13号是巴拉克的标志。2002年世界杯上,他就是身披13号球衣名震天下。但世界杯后对保加利亚的友谊赛,巴拉克却只能跟其他首发球员一样,选择1到11号,于是他穿着8号球衣登场了。


直到2002年10月16日主场对法罗群岛的世预赛,13号巴拉克才重新出现。那场比赛的首发名单里,还有16号耶雷米斯(当年译“杰里梅斯”,他在拜仁也是这个号码)。自那之后,德国队中个别常备球员便开始穿着自己喜欢的号码,不再轻易改动,除非到了大赛决赛圈需要重新协调1到23号。


当比尔霍夫在2004年夏天应克林斯曼邀请加入国家队管理层,出任领队(其实头衔也可以译作“商务经理”),德国队的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并最终实现了所有比赛球衣都印上名字。


也是在2004年,阿迪达斯首次公布了德国队球衣的销售数字。那一年,光是德国国内就卖出了40万件。10年之后,这个数字增长到200万,即2014年里平均每40个德国人就买了1件国家队球衣,而这些出售的球衣里,相当一部分都印上了球星或球迷自己的名字。


时至今日在德国足协官网商店里,你可以轻松买到带有号码和名字的国家队定制球衣。以刚刚发布的2018年款为例,一件球迷版不印号卖89.95欧元,带印号的盛惠104.95欧元。


不过在2010年世预赛开打之前,FIFA却开了倒车,要求各队每场比赛只能使用1到18号球衣。


德国足协对此规定产生了误解,于是2008年8月对比利时的友谊赛上,德国队首发11人又变回了传统的1到11号,而且球衣上没有名字。因为在德国足协看来,按照FIFA规定,由于在比赛开始前90分钟才上报18人名单,他们没有充足时间在赛前准备印有球员名字的球衣。


当时勒夫抱怨道:“这绝对是一个倒退,号码一直以来都是方便球迷辨认球员的一个标志,一项服务。波多尔斯基就象征着20号,现在他却不能再用这个号码了。一个球员背着34号还是37号又有谁在意呢?就算他穿着99号比赛,对别人来说也无关痛痒。”


后来FIFA解释,德国足协理解有误,他们并没有规定首发11人必须是1到11号,只是规定号码不能超过18号。换言之,巴拉克可以继续穿着13号首发。不过,波多尔斯基从那时开始就不得不改穿10号了。


直到“科隆王子”从国家队退役,德国队10号球衣才终于回到了“10号位”球员身上,如今它成为了厄齐尔的标志。最近几年,德国队的主力基本都有固定号码,诺伊尔当然是1号,克罗斯在厄齐尔接手10号之后,也从18号换成了更符合他身份和地位的8号,施魏因斯泰格留下的7号交给了德拉克斯勒,托马斯·穆勒从2010年世界杯横空出世以来就一直是13号。


正如勒夫所说,这种与球星捆绑在一起的号码是一项为球迷提供的服务,而提供这项服务的目的,无疑是让球迷心甘情愿地掏钱。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道理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国足不在友谊赛穿有名字的球衣?这固然有态度问题——还记得2015年亚洲杯上国足球衣名字那个不符合英语规范的下圆点用法吗?


同时也有技术问题——制作带名字的印号并烫印到球衣上,真的是非常繁琐的一道工序,需要充足的时间与人手,更需要供应商和设备支持,说到底就是得花不少钱。


更是商业开发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致——花那么多人力物力搞件完美的落场版球衣出来,却没有渠道推销给球迷,如此“公益行为”换作是你也不愿去做。


何况对于某位国足主力习惯穿什么号码,初阶球迷大概也没有印象。而且到了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国足还有在个别热身赛中故意混穿号码来试图迷惑对手的无聊做法,这让球迷情何以堪?


以史为鉴,想要国足与国际接轨,养成任何比赛都印名字的好习惯,还得从联赛抓起。既然德国足球的名字问题从联赛发展到国家队足足等了10年,那么在80亿中超至今仍是“无名”状态下指望全方位落后的国足先上,显然是有违常理的。只有当中超正版球衣可以大卖之后,我们才能看到国家队球衣与国际接轨的那一天。


本文转载自体坛周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球衣印名不过是商业行为,想国足有“名”得中超先行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