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市场、盘存量、优供给 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缺乏场地设施”仍然是制约全民健身深入持续开展的主要因素。

2018-03-29 17: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0 14099


禹唐体育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从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这是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重大举措,必将带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大发展。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促进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基础载体和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财政支出金额稳步提升,从2010年的67.9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19.50亿元,年复合增长12.64%。与此同时,我国体育设施快速增长,2013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体育场地总数量和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接近翻番,全国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约50%,成就显著。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1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达到41.3%。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缺乏场地设施”仍然是制约全民健身深入持续开展的主要因素。显然,“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如何实现?9个字概括:抓市场、盘存量、优供给。

 

一、抓市场  

 

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我们长期习惯于一手发力,就是利用彩票公益金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等设施,这是必要的。政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着眼点是保基本,满足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

 

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需求,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要引入社会资本,增加项目资金的数量,降低资产负债率,节省公共部门投资,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加快社区组织自治化进程,加强政府与地方的联系,形成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管理与经营,社区组织监督管理及负责后期服务的模式。英国伦敦市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就是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结合,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对社区体育中心场地设施的有效管理,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既方便群众,又减轻财政负担。

 

二、盘存量

 

发展全民健身设施,要着力盘活存量资源。学校体育场地,约占全国40%的体育场地,不应只停留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活动,应建立一套共建、共管、共享的机制,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作出应有的贡献。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推广杭州等地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典型,努力实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要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赵勇副局长在对上海“翔立方”场馆设施考察时表示赞赏,“翔立方”是在老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运营管理,为市民提供近20种运动项目,承载起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职责,免费或公益价格向市民开放体育设施。

 

三、优供给

 

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着力优化供给。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同“体育生活化社区(乡镇)”、“15分钟健身圈”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设人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健身场地设施,努力实现每个社区和乡镇都有健身场所。

 

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要充分整合资源,在现有的公园建体育设施,建成体育公园,把城市里拆迁改造的空地建体育设施,有条件的在屋顶建体育设施,新建的小区必须配建体育设施。气膜场馆可以大展身手,气膜场馆作为可移动、可拆卸的场馆,具有施工工期短、使用寿命长,且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以朝阳公园4000平方米的网球气膜馆为例,一年的能耗是相同面积传统建筑形式一年能耗的1/3左右。

 

通过落实“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努力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抓市场 盘存量 优供给 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