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横空出世”到“迅速陨落”,乐视体育的扩张“雷点”引人深思

乐视体育这颗巨大泡沫的破裂,使得资本市场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情逐步趋于理性。但对于需要时间积淀的体育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向好的信号。

2018-03-23 10:00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文/吴晗瑄、关戈 0 35056


禹唐体育注:

2018年3月14日晚,乐视发布公告称其CEO孙宏斌辞职,不再担任乐视任何职务。乐视体育前CEO雷振剑的辞职还恍如昨日,就任时间仅8个月的孙宏斌的辞职,把本已处在危局挣扎中的乐视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作为乐视曾经最优质的业务板块,乐视体育在经历了1年多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后,已逐渐淡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投资者们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情似乎也渐渐冷却。


从“横空出世”到“迅速陨落”,乐视体育的动荡让人唏嘘。人们不禁要问:乐视体育的陨落,是否意味着这一波体育产业的发展热潮已然退去?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是否又将回归平缓?事实上,腾讯、阿里、万达等巨头也早已看到体育产业发展的无限商机,多方积极布局。此外,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政策驱动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因此,随着行业跟随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体育人群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体育产业发展将逐渐步入正轨。


乐视体育——明星的崛起与陨落,体育裂变时代的缩影?


2014年3月,乐视体育成立,成为乐视生态七大子领域的重要一环。同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也被认为是体育产业史上最具含金量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并将为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国内体育产业带来无限生机。


政策利好,资本涌入,国内体育行业迎来发展热潮,乐视体育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扩张速度。2015-2017年,乐视体育估值由28亿元增长到240亿元,两年增长7.8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公司。 2017年5月,乐视体育完成80亿元B+轮融资,估值也达到240亿元,本轮融资创造了互联网体育公司B轮融资额及估值的新纪录,乐视体育也成为继Facebook、Uber、Airbnb之后,全球少数单轮融资10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成员。细数乐视体育投资人名单,不仅有海航资本、中银粤财这样的资本巨鳄,也有马云、王思聪、刘涛、孙红雷等明星投资人,可谓“星光熠熠”。


01  “赛事版买买买+乐视生态引流变现”打通体育产业链


乐视体育在内容端的大力投入,使其在行业爆发初期便走在了发展的最前列。获取大而全的赛事版权,此后再引流到乐视生态进行商业变现,是当时乐视体育为超车而选择的一种激进且冒险的商业策略。这种通过发力内容端打通体育全产业链的策略,备受整个行业瞩目,乐视体育的宏伟版图也被细化为四大关联板块,即“赛事运营+内容播出+智能硬件+增值服务”。从获得英超、亚足联等体育大赛事版权,到建立乐视网、投资章鱼TV,布局体育传媒,再到投资章鱼彩票、搜达足球,延伸体育产品及服务,乐视体育迅速打通了体育产业链上下游。



02 “快准狠”挖掘各路精英,一度组建乐视体育“高管梦之队”


除了在内容端的大力布局外,乐视体育在管理团队的搭建上也引人注目,在挖掘体育产业各大公司的精英人才可谓“快准狠”,一度组建了乐视体育的“高管梦之队”。2011年,原聚友网运营副总裁雷振剑接受贾跃亭的邀约,加入乐视;2014年,著名央视体育栏目主持人刘建宏加入乐视体育,更是为其链接了中国体育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人脉与行业资源;除此之外,2014-2015年期间,还有于航、邱志伟等多位体育产业知名人才陆续加入乐视体育,体育产业尖端人才的汇聚也让此时人们对乐视体育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03 “资金链断裂+版权流失+高管离职”,乐视体育跌落神坛


资金链不堪负重,泡沫开裂。在疯狂收购版权以及举办赛事的过程中,乐视体育消耗了大量资金,使得薄弱的资金链逐渐难以负担。2016年年底,乐视体育被爆因母公司资金链断裂而裁员20%。自此,乐视体育长期累加的资本泡沫被逐步挤破,这一局面更是从整个乐视生态的顶层逐步辐射开来。一时间,有“中国马斯克”之称的贾跃亭被扣上“假跃亭”的帽子,乐视更是被戏称为“PPT”公司。


优质版权不断流失,雪上加霜。资金端的紧俏,使得乐视体育不得不放弃很多引以为傲的版权资源,而优质版权的外流及价值变现的缓慢,使得本就陷入危局的乐视体育更是“雪上加霜”。乐视体育版权争夺的老对手—聚力体育,抓住机会,成为了乐视体育的西甲等足球版权的“接盘侠”,聚力体育月活跃用户量也在在短期内大幅攀升了3倍。


明星高管相继离职,分崩解析。2017年3月,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以及海外市场及版权事业部副总裁于航离职;同年5月,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离职;而乐视体育联席总裁刘建宏也多次被传离职,其本人则称是在“休假中”;其他高层更是频繁变换。


2017年5月,在北京昆仑饭店的小会议室,当雷振剑宣布乐视体育完成B+轮融资的时候,头上明显的白发以及合照时拘谨的神态,与先前雄姿英发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乐视体育的困境令他失去了以往在大场合从容演说时的魄力。


尽量避免高调、对业务转型的渴望以及笼罩在创始团队身上的离职传闻,是自危机爆发以来整个乐视体育的主旋律。在经历了资金链断裂、版权的流失、团队高管陆续离职、孙宏斌入主和寻求自救失败以后,2018年1月,随着雷振剑的离职,乐视体育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管团体也正式分崩离析,而其也彻底从明星公司跌下神坛。


巨头入局——传统赛事资源抢夺下,全产业链才是大鱼?


在“46号文”发布后,腾讯、阿里、万达等巨头也看到体育产业无限的商机,并相继通过不同方式切入到赛事资源当中,力求在体育产业大潮中占据先机。各巨头在体育产业的布局策略不一,但通过传统赛事资源运作,实现价值变现,均是其体育产业持续运营的重要途径。


01腾讯:深耕NBA赛事内容,导入社交流量,打造衍生生态


在乐视体育大举购入足球赛事版权的同时,腾讯体育大力布局篮球赛事资源,2015年便购入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NBA赛事资源。2015年初,腾讯体育5亿美元拿下美国职业篮球赛NBA在中国未来五个赛季的网络独家直播版权,并获得了NBA 30支球队所有比赛播放权以及其他网络平台播放NBA的授权。


在深耕赛事内容的同时,以自身强大的微信、QQ以及腾讯视频作为桥梁,腾讯体育将用户有效锁定在腾讯的生态内,并实现内容变现,从而打造衍生生态。2016年,腾讯体育获得授权运营“NBA官网+30支球队官网+NBA官方唯一中文社区及百大球星专属社区”,为NBA周边商品的网上销售带来可能。通过对核心赛事的深耕衍生,2017年,腾讯体育已经实现NBA赛事版权方面运营的收支平衡,盈利也只是时间问题。



02阿里:围绕赛事投资,对接电商资源,综合布局体育产业


从投资恒大足球队,到获得NCAA和NFL的转播权,阿里体育同样围绕赛事资源对体育产业展开投资布局。另外,通过投资“体育疯子”等公司,阿里体育进一步加强了自身体育产业的媒体属性。2015年,阿里与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进行战略合作,并借助自身电商优势,使皇马海外旗舰店入驻天猫。可以看出,阿里体育意在做拥有核心资源的体育产业,并结合自身优势的电商、营销以及数据资源,对市场进行综合布局。



03万达:重金布局成熟赛事资源,意在体育全产业衍生发展


万达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体育基因的公司,体育产业更是其在“大文化”产业布局下的重要分支。早在1994年,万达就入主大连华录足球队,成立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后者更是创造了当时中甲八连冠的辉煌记录。近年来,万达围绕上游的俱乐部赛事运营不断开拓,并通过“并购+收购”的方式实现快速布局,其布局理念主要是通过并购成熟的上游赛事资源进行体育产业衍生发展。



综上,腾讯体育、阿里体育、万达体育等巨头对于体育产业均是围绕产业链上游的赛事资源出发,并逐步进行全产业链的综合布局。近年,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但对比欧美成熟的体育市场,当前国内体育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体育参与人群的消费习惯仍偏于保守,对体育服务业的相关消费也十分有限。因此,各巨头围绕的体育上游赛事资源的重重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价值变现,仍然需要时间的沉淀。


产业未来——消费群体培养和体育服务业培育是关键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虽然依旧享受着人口红利、政策驱动以及消费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驱动,但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在各巨头纷纷围绕上游赛事资源展开布局的同时,未来一段时期内,体育消费群体、消费习惯培养和体育服务业培育,将是实现赛事资源价值变现的重中之重。


01全民健身有待逐步实现,体育消费群体整体规模较小


在2016年6月,国务院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就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每星期锻炼一次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锻炼的人要达到4.35亿。这跟“46号文”所提出的“2025年经常锻炼人数达到5亿人”正好相匹配。


事实上,我国当前体育产业的消费人群仍旧严重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早在十多年前,美国每年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人群就达到了3.2亿人次以上;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棒球项目,在美国每年的观众人数也在7000万人次以上。而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当前每年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仅为1800万人次左右;其中,足球和篮球两个职业体育项目,虽然国内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且关注度较高,但每年观众人数也仅有500万人次左右。


02体育服务行业占比偏低,体育服务需求难以持续释放


体育产业可分为体育制造、体育服务以及体育衍生三大细分。体育服务是其中最能创造价值和实现高额利润的领域,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主体部分。通常也将其发展水平及程度作为判断体育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约21831亿元人民币,其中体育制造业占比可达79%,而体育服务业仅为19%。而在体育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体育产业已成为其第六大支柱产业,其体育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规模占比高达70%。其它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体育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也均在60%以上,我国体育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


我国体育服务占比较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人群体育消费意识低下,很多人对体育服务业的花费持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态度;二是当前国内体育服务行业层次不高,很多提供体育服务的场所普遍存在着经营场所不合理、设施不足或质量低下等问题,致使我国体育服务业的长期处于有效供给不足和发展缓慢的局面。上述因素的相互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体育服务业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


03体育产业属于“慢产业”,用户消费习惯需长期培养


综上分析,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即大幅提高我国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规模占比,实现体育赛事内容的价值变现。而体育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体育服务产业规模占比极为重要,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切不可“拔苗助长”。


近年,受消费升级等观念影响,国内体育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同时也暴露了供给方面的问题,致使体育服务的潜力未能全力释放。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消费方式也需要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转变,体育服务行业整体发展仍大有可为。应该注意的是:体育属于“慢产业”,人们对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均是一个循序渐渐的发展过程,需要经过市场长期的培养和沉淀。


行业跟随资本市场回归理性 体育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私募股权市场高速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行业发展尤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性,在消费市场培育不足的大背景下,当前国内体育产业仍旧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服务业的价值变现能力尚且不足,体育产业盈利能力也十分有限。


乐视体育这颗巨大泡沫的破裂,使得资本市场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情逐步趋于理性。但对于需要时间积淀的体育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向好的信号。大浪淘沙,不良泡沫在虚浮的资本市场中被淘汰,留下的优质企业也将在逐步良性的市场环境中茁壮成长。应该看到,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以及政策的逐步完善,体育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可能性必将持续释放。体育产业有望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本文转载自清科研究中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从“横空出世”到“迅速陨落”,乐视体育的扩张“雷点”引人深思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