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丨裁判不是机器不要总说黑哨,2022我们需要什么

冬奥会接下来步入北京周期,我们能从平昌学到什么?

2018-02-27 15:00 来源:新浪综合 0 93129

昨晚(2月25日),2018平昌冬奥会正式闭幕。 

在平昌,中国代表团拿到1金6银2铜,虽然奖牌数与索契冬奥会持平,但金牌数是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来最少的一届,有几个项目没能摘金略有遗憾。


仅获一枚金牌,中国冬奥军团实力出现了下滑?


冬奥会接下来步入北京周期,我们能从平昌学到什么?


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有哪些亟待补强的短板?需要做哪些准备?

  

央视新闻记者专访CCTV5评论员张斌,听听他的观点。

  

记者:中国军团只获得一枚金牌,意外吗?

  

张斌:冬奥会开幕前一周的时候,美国体育画报对中国的预测,其实也就是一到两块金牌。我认为内部对一块金牌应该不会有错愕之感。对这个结果,大家都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但是跟高要求和四年之后的预期相比,一枚金牌又略低了一点,因为大家都希望2022中国在冬季项目中有一次全面突破。突破在哪?一个是指全面参赛,102小项里都能参加,这次我们才参加55个小项,还有47个小项是缺失的。全面参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我认为很具有战略高度,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另一个就是金牌数和奖牌数。从这届平昌冬奥会眺望四年之后2022北京冬奥会,我认为我们要审慎地去判断,先不要做虚妄之想,这届韩国和日本也不过5块左右。

  

记者:对中国哪位运动员印象最深?

  

张斌:一个是武大靖。武大靖拿金牌我不感到吃惊,他夺冠过程当中的自我控制力,系统的修复能力,我认为是超强的,这个可以讲是天赋,也可以讲是内心的修为所致吧。

  

另一个,男子500米速滑高亭宇的铜牌,对于中国体育是特别大的突破。这相当于当年刘翔的突破,相当于苏炳添能拿到奥运会100米的铜牌,就是这个价值。而且这个小伙子他是新一代运动员的代表。


我访谈的时候,高亭宇跟我以前遇到的运动员不一样,他不愿意说自己练得有多苦,好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表达也特别克制,让你有很多惊喜感。我说谁是你速滑的偶像,他说,没偶像啊,我就是最好的。搁以往的运动员,可能客气一下,他真不客气,说我就是没什么偶像。他就是自信,成绩证明我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那一批。

  

记者:对中国运动员还有哪些希望?

 

张斌:我希望看到,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或者中国体育整体有一个新的形象塑造。我特别想从他们身上看到不仅是对金牌的渴望,也能有内心的快乐,对于友谊的渴望,以及中国体育跟公众的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作为东道主,不是说天天琢磨几块金牌,怎么向老百姓交代,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国运动员要做体育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在这点上我希望从中国体育代表团身上看到更多。

  

记者:如何看待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的争议判罚?

  

张斌:在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结束之后,当时我们的评论员洪刚现场说得非常好,代表了CCTV的立场:我们尊重运动,尊重规则,尊重裁判,我们勇于接受眼前的事实,我们认为的公平不仅是针对中国运动员的公平,而是所有人的公平,我们捍卫的不只是中国队的金牌、银牌还是铜牌,捍卫的一定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前景。要心存一份信念:对运动贡献更多,你才能成为运动的受益者。

  

我认为要更努力的是看懂比赛,不要因为判掉了中国队就说别人是黑哨,也一定不要说东道主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过分的利益获得,大家不能用情绪替代事实本身。现在是一个后真相时代,很多判罚,先别着急盖棺定论。一说裁判就怎么这样,东道主怎么这样,我认为可以再等一等。当然国民情绪的表达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固步自封,把裁判的错判当做“舒心丸”,把问题都归到裁判身上,分析问题还是要回到短道速滑真实水平的语境之中。


记者:在裁判上我们总吃亏?

  

张斌:对于裁判,大家一想就是裁判拿钱了吧。真不是,真不是我们想象的所有错判或者是漏判背后都是交易,这里边也有人心的呼唤。很重要的是你要让裁判喜欢你,对你有好感,而不仅是你运动做得好。这是多年的积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

  

裁判不是机器,他是人,影响人的方式不仅是利益,也有彼此之间相互的认同,我认为这是我们要破解的一个问题。这是我的体会,我跟他们沟通之后的体会。说这些大家相对能释然一点吧。

  

记者:日韩冬奥会的表现给我们的启示?

 

张斌:我特别建议大家,能够仔细观察韩国和日本。我们学挪威学不了,38块奖牌的国家,我们学德国学不了,美国、加拿大也学不了,就看日韩的经验。

  

日本冬季运动积累很久,而韩国是充分利用申奥成功之后的七年时间,重点完成了雪橇雪车项目、冰球冰壶项目,包括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多个项目的真正突破。从这个角度,韩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举全国之力上下齐心,促进一个运动项目发展,所以我认为对金牌不能有虚妄,而是回到以前我们摒弃的一个专有名词叫“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要配置最佳社会资源。


一提举国体制,甚至有人说对运动员的性格发展、对全面素质发展都有负面影响,那是对举国体制的理解有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最终一点其实都是要配置好最佳的社会资源。我们在很多项目上看似“举国体制”了,但并没有配置最优质资源。

  

这次冬奥会不要着急,这一块金牌很好的护住了我们,但是下面要认真思考,我们的过往十年做过什么,过往的三年做过什么,未来四年以及未来更长远的我们要怎么来做。


记者:北京冬奥会能从平昌冬奥会能学到什么?

  

张斌:心态特别重要,我觉得韩国保持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心态。韩国很适度把握了自己是一个普通国家来办冬奥会,甚至在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中,它选择了平昌,这样一个韩国人都不是太熟悉的地方。这个平昌郡,我们所处的地方才4万3千人,很多现场的服务和安保措施,达不到奥运标准。我认为他不是想不到,而是真的乏力,或者认为我不实现又能怎么样,这个心态,是韩国人很真实的心态。

  

我们的心态,一定是一个强国心态,大国心态,但是我们怎么能在强国和大国心态中有一个适度的奥运标准,达到一个平衡。欢乐、便捷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中国一定提供最好的奥运服务,最高的交通标准,最好的志愿者服务,但是有哪些其实达到清醒的平衡就可以了。我认为我们在办的时候能不能调试一下,更加关切国民的感受和奥运遗产长期的传承。

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

  

记者:“冰强雪弱”,中国如何补强雪上项目?

  

张斌:首先是运动文化,是不是吸纳更多人进来。再有一个有没有一套很完整的商业体育架构,作为价值引领。它不简单是全国30多个人练,十几个人的国家队,而是要有很成熟的商业逻辑,你参与这个运动项目,只要你付出多,成绩好,有正向的回报,无论是名声还是金钱,这个都是正向的。

  

另外,就是冬奥会的引领作用。像日本,日本1974年办札幌冬奥会。44年了,引领了北海道很多男孩子练习跳雪滑雪。我相信在北京首钢工业园建的跳台和在崇礼所建的是高台跳雪跳台,一定会引领北京的年轻人,或是崇礼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将来成为国家队的主力,奥运会的引领是不可替代的。

2022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落户首钢工业园

  

还有就是引入社会资源。中国体育还可以再开放一点,让拥有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资本杠杆的人来做这些事情,也许是另外一套思路。

  

记者:中国冬季运动发展最“缺”什么?


张斌:现在缺整体战略规划。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是2022北京冬奥会,而是要让中国成为冰雪运动的竞技大国,成为冰雪运动参与的超级大国,成为一个体育产业的大国,这是我们的目标,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在竞技层面公众如何参与,市场方面都需要有规划。

  

目前我们规划不足,有一点仓促上阵,社会资源配置力不从心。政府应该有更明确的驱动力和更明确的资金投入。


记者:不少人担心2022中国的金牌数可能“不好看”


张斌:你必须跟观众坦诚,不能给大家虚妄。要客观认识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总共1980到2018年38年中国拿到13块金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平均每年不过是0.3到0.4枚的收获,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我认为只要中国传统项目,继续保持领先,有强烈的夺金实力;在新增项目上,我们能有一定的进步,就够了。2022最重要的是运动员的风范。

  

记者:对北京冬奥会最大的期待?

  

张斌:让老百姓受益,让运动员受益,朝这两点着重点去考虑,一定是成功。因为奥运会成功不成功,第一个回答者是运动员,第二个回答者就是东道主的老百姓。这两个关键点达成了,奥运会就成功了。


本文转载自新浪综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观点丨裁判不是机器不要总说黑哨,2022我们需要什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