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萌玩雪车烧钱又“送命”?

短跑名将改练钢架雪车,去年全运会后选择退役的百米飞人张培萌着实在平昌冬奥会开幕之前让大家吃了一惊,毕竟这种冬夏奥运会之间的跨界在中国体育史上也像“蓝血月”一样罕见。

2018-02-05 12:00 来源:网易体育 文/白小生 0 78458


1月31日,当大家在社交网络上热议一百五年一遇的“蓝血月”的时候,短跑名将张培萌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条相当引人瞩目的消息,他写道:


“今天,我正式加盟中国国家雪车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而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夏冬两季奥运会的运动员。”


短跑名将改练钢架雪车,去年全运会后选择退役的百米飞人张培萌着实在平昌冬奥会开幕之前让大家吃了一惊,毕竟这种冬夏奥运会之间的跨界在中国体育史上也像“蓝血月”一样罕见。


相信很多田径迷在看到这条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去搜索“钢架雪车”究竟是什么,这项从1924年就进入冬奥会的古老传统项目在中国实在太不普及,甚至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都还没有这个项目的参赛选手。


还有人会质疑以张培萌31岁的年纪突然改练一个全新的冬季项目,成功的几率又能有多大?而更大的疑惑是,面对这样一想曾经因为危险而在冬奥会中被取消的项目,已经在全国做到最好的张培萌真的有必要去玩命?他的选择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至少以下几项不佳的局势对于他来说都是利好。


跨度大?田径转冬奥都选雪车


从1924年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开始,一共有136位运动员同时参加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比赛,而这其中有50人都是从夏季项目转练雪车项目,更有趣的是这50人中绝大部分人的老本行都是田径(也有一少部分是板球或者自行车等同样对速度耐力要求极高的项目),因为雪车项目不论是多人有舵雪橇还是单人的钢架雪车,其高速滑行的关键都在于运动员助跑产生的初始速度。从田径转向雪车的选手,特别是短跑或跨栏运动员,这些人爆发力强、柔韧性好,只要能克服极速的恐惧,熟悉雪车操作方法,出成绩完全不成问题。


目前由田径转向雪车项目中最有名的是前美国女飞人劳伦·威廉姆斯。劳伦曾连续征战雅典、北京和伦敦三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她曾获百米银牌,在伦敦她是美国女子4×100接力队的冠军成员。2013年退役之后不甘寂寞的威廉姆斯选择了多人有舵雪橇项目,只练了不到半年就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为美国队拿下一枚银牌。


去年11月,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国际雪车联合会世界杯第一站比赛中中国小将耿文强排名第七,他的表现被国际雪车联合会官网描述为“最大的惊喜”。这位1995年出生的内蒙古小伙也是练田径出身,转练钢架雪车不到两年就已经达到这种水平。实际上许多欧美雪车运动员都是由成绩不够突出的田径运动员转型而来,像张培萌这种拥有百米10秒能力的运动员的表现确实值得期待。


“费命”?人才危机竞争小


“如果说夏季奥运会像迪士尼乐园里的花车巡游,那么冬季奥运会就更像是杂技表演,”NBC体育频道的主持人曾经这样形容冬夏奥运会在观赏性和危险性方面的不同,“很多冬季奥运项目实际上就是极限运动。”


确实,比如中国队成绩比较优秀的自由式滑雪项目,它所包含的几个小项,不论是雪上技巧、空中技巧还是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都是好像雪上杂技一样对体能和灵活性要求超高的项目。特别是U型场地技巧,实际上就是一种在雪面上进行的滑板极限运动,关于这种危险性极高的极限运动是否应该成为奥运项目一直有一定争议。


还有张培萌改练的钢架雪车,运动员要头朝下趴在80厘米见方、20厘米高的钢板上,以130公里/小时(时速最高可达140)左右的时速在1200米长的半封闭滑道中滑行,这项运动的危险性显而易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之前,与雪车项目共用滑道,玩法颇为相似无舵雪橇项目运动员,来自格鲁吉亚名将诺达尔-库玛利塔什维利(Nodar Kumaritashvili)在一次训练滑行中失控身亡。


虽然因为比赛的总体数量较少(全世界只有十五条可供比赛的滑道,张家口正在建设的是第十六条),雪车运动造成伤亡的案例总量不多,但是运动员受到的伤害通常都很严重。比如美国有舵雪橇队的凯蒂-乌兰德尔(Katie Uhlaender)前几天曾经在美国媒体上讲述过自己因为运动伤害动过的12次手术的经历。不过在凯蒂看来,比起她练过的另一个项目高山滑雪,有固定滑道的雪车项目实际上还算安全。


“又冷,又硬,又快”——华盛顿邮报给冬季运动的危险性作出这样的注解。而国际奥委会在这方面的调查则给出了一些更直观的数据:


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共有12%的运动员不同程度受伤,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这个比例是11%。直观例来看这与伦敦的11%和里约的8%似乎没有差别,但是因为冬季运动更快、更常有空中动作等因素,按照国际奥委会医疗专家威廉-米尔维瑟医生的说法,如果你在夏季奥运会中面临的危险是擦伤,那么在冬奥会你则更可能会受骨折级别的重伤。


在最危险的项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中,平均每届奥运会会有37%的运动员受伤。这个项目上中国名将徐梦桃就曾经因为训练过程中受伤错过大赛,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赛前训练中甚至有俄罗斯选手受重伤被直接抬出场外。


比如曾经的跳台滑雪强队芬兰,近十年来都没有特别优秀的新星诞生,以至于1977年出生的老将阿霍宁从1992赛季就开始征战,但二十多年过去如今还迟迟不能退役,直到去年都还在四处征战。俄罗斯跳台滑雪队总教练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引起争议的话:“如果我有女儿,那么我绝对不会让她练跳雪这么危险的项目。”如果把他这句话中的“女儿”改成“孩子”,其实也就代表了现代大多数家长的态度——不希望让孩子从事如此危险的项目。


意识形态阵营对立最激烈的冷战时期实际上也是全世界最最看中奥运赛场上荣誉的一段时间,核威慑下的和平对峙让各国只有在奥运会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才有机会一较高下。美国、俄罗斯、德国以及东欧各国,他们最优秀的冬奥选手也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培养出来的。90年代冷战结束,意识形态的斗争不再尖锐,发达国家生育率降低,种种因素都让竞技层面的冬季运动越来越面临人才凋零的现状。这对于张培萌来说当然是一个利好——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少。


费钱?比F1贵但国家买单


冬季项目还有一个“命门”,那就是它的危险性和昂贵程度成正比。卫报曾经盘点过比F1更加昂贵的职业体育项目,其中冬季运动中的跳台滑雪和雪车都榜上有名,而导致这两项运动“烧钱”的因素倒不是运动员的装备,而是比赛和训练的设施问题。关心中国冬季运动发展的朋友们大多有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冬奥项目一直冰强雪弱,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冰上运动,特别是我国发展较好的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设施不论占地面积还是建设难度都比较小。


比如上文提到的全世界只有十五条的雪车滑道,要知道第一届中国雪车锦标赛都是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除了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国家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会建设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专业滑道——大型滑雪场还可以在比赛之后转成民用休闲设施,这种纯粹专业化的赛道实在难有除训练比赛之外的后续利用的价值。


1994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加拿大改造当时已有的滑道和跳台滑雪的跳台就花掉了两千万美元;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滑道造价达到百亿日元,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最终预算超标也与雪车滑道和高台跳雪的跳台造价高昂脱不了干系;2014年索契花在滑道上的费用是150亿卢布,虽然中国没有公布小海陀滑道的具体造价,但是这条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雪车滑道必然和它的“前辈们”一样造价不菲。


像我们开头提到的,冬季项目中除了观赏性较强又在室内场馆举行的花样滑冰和冰球的职业化程度较高,运动员比较有利可图之外,其他项目如果没有政府力量的扶持恐怕很难发展。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培养一位冬季项目高手需要的条件:一位有潜力、不惧伤痛、荣誉感强的选手;一个对奥运荣誉有执着的国家;足够的金钱。


2022年冬奥会申办,中国冬奥代表团需要满额参赛,中国雪车队也在2016年1月成立,尽管只有整个队伍只有两年的历史,但以国家为主导的大量投入让8名运动员踏上了平昌冬奥的征途。按照张培萌的资质,4年后他想要在家门口出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人看?中日韩愿接盘


“平昌冬奥会就要开幕啦,大家又要在电视上看到已经四年没看过的那些项目了!”


这是“今日美国”的主持人在近日的一档节目上的开场白,虽然有些讽刺,却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冬季项目大众认知度低的现实。在冰雪运动相对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在中国就更不用说。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当看到张培萌要转型钢架雪车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都需要上网搜索一下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项目。


本届平昌冬奥会一共有十五个大项,看看这些项目的名字,有几个人能准确说出所有项目的内容?


雪上项目: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单板滑雪;

冰上项目: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

滑道项目:雪车、雪橇、钢架雪车。


除了在北美拥有NHL职业联赛的冰球和观赏性很高的花样滑冰之外,普通观众在奥运年之外确实很少能在电视上看到其他冰雪项目——除非你专门花钱去购买欧洲体育、天空体育等公司的相应频道。对于一般美国家庭来说,购买棒球、NBA、橄榄球的转播信号自然是首选,而对于欧洲人来讲足球才是他们的最爱;至于刚刚起步的亚洲,就只有日本才有比较专业的冬季运动相关节目。


“里约办奥运会热闹的像嘉年华,当初我们温哥华办冬奥会的时候人们甚至很久都没反应过来原来奥运会开始了,”加拿大奥组委的官员曾经这样自嘲,“冬奥会真的没什么热度。”


“现在还热衷冬奥会的都是还需要在某方面证明自己的国家,”英国卫报在这方面说得更直白,“冬季项目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体量较小的发达国家正在渐渐失去兴趣。”


任何职业运动项目想要健康发展都要“有人玩”又“有人看”,也就是说需要足够的参与者和关注度。冬季运动受季节、场地等种种因素制约,必然难以达到“全球风靡”这种程度。而且如果说“没人看”还不是冬季项目最致命的问题,那么“没人玩”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年轻人总量少,整体参与意愿不高,政府无力支撑过高的培训费用,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虽然现在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有专业机构预测,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许多传统冬季项目强国青黄不接的现象就会更加凸显。那么冬奥项目要发展,人才储备、参赛意愿和政府扶植力度方面都能跟上的地区是哪里呢?答案就是东北亚。


2018年平昌,2022年北京—张家口,连续两届奥运会在同一个大洲,并且相距这么近的两个地方举办,足见这片地区寄托着冬季项目发展未来的希望。东北亚三强不论是中国还是日韩,都是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国家,也都是上文提到过的那种“需要向世界证明些什么”的国家。


这其中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好,它也三国中最早开始投身冬季项目的一个,利用自身北海道地区优质的雪场资源,日本从千禧年开始就在跳台滑雪等项目上率先崭露头角,花样滑冰也是名将辈出;韩国和中国在优势项目上重叠很大所以竞争尤其激烈,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些双方的传统优势项目之外,上文重点提到的雪车项目韩国也走在了中国前面。


2017年12月9日在德国温特贝格举行的2017-2018赛季国际雪橇与钢架雪车联合会(IBSF)第四站的世界杯赛上,韩国新星尹诚彬以56秒62夺冠,他也是本届平昌冬奥会韩国队的夺金点之一。中国的冰雪项目虽然起步较晚,尤其是雪上项目在10年前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东道主,有动力、不缺人也不差钱的中国队必然会涌现出更多耿文强那样的新秀以及张培萌这样的跨界高手。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论对于那些想要找到一条新路实现自我价值的运动员,还是对中国冬季运动,乃至世界冬季运动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本文转载自网易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张培萌玩雪车烧钱又"送命"?这项目比F1贵但国家买单,练半年成奥运亚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