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赛事严重同质化,比赛不该承担太多负荷
国内马拉松赛事同质化严重,各家都标榜最美赛道、最佳补给、最人性化服务,其实质却是大同小异,国内马拉松该如何迈过千“马”一面这道坎?
1102场规模赛事,参与人次498万,7年之内增长了50倍!这是中国田协近日公布的《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的数据。不过,该报告也直言,国内马拉松赛事同质化严重,各家都标榜最美赛道、最佳补给、最人性化服务,其实质却是大同小异,国内马拉松该如何迈过千“马”一面这道坎?
江苏省竞赛管理中心竞赛一部部长张拴太,既是一位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一名业余马拉松爱好者,他对马拉松赛事的同质化有着深切的感受。张拴太说,马拉松是一项对办赛场地要求不高的赛事,这就意味着什么地方都可以办,而正因如此,任何一项马拉松在创办之时都会提出打造最具特色马拉松赛事的目标,比如最美赛道、最佳补给、最人性化服务,等等。但许多特色区别并不大,久而久之,连这些所谓的特色都同质化了。
赛事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许多赛事吸引力下降。记者了解到,尽管许多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爆棚,往往要摇号才能获得一个参赛名额,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报不满名额则比较普遍。每到报名时,邀请、组织各地跑团参赛成为赛事组织者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避免赛事同质化、吸引更多的人参赛,最终还是要靠真正的特色。资深马拉松爱好者、南京十四所装备部部长、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彭为认为,马拉松是对体能极限的挑战,从健康角度来看,每年最多跑两个全程马拉松,这时经典、新颖的赛事就成为首选。2017年,南京资深马拉松爱好者华烨跑了东京、无锡、北京、西安、上海等7个全程马拉松,这些赛事全都是马拉松粉丝最想体验的赛事。“能够吸引我的一定是最有特色的马拉松。”
那么,什么样的马拉松才称得上特色鲜明?以世界六大大满贯马拉松赛事为例,波士顿马拉松是最古老的马拉松,伦敦马拉松大约三分之二的跑者都是通过慈善捐款的方式获得参赛资格,柏林马拉松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赛道,东京马拉松以细致服务著称……正是其它马拉松难以超越、难以模仿的特色,让世界六大大满贯马拉松赛事成为马拉松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对于国内蓬勃增长的马拉松赛事来说,因为起步时间较晚,比肩大满贯赛事几无可能,但做细做实自身的特色,让人看出自己的不一样,却是有可能的。
首先,国内马拉松赛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服务都还需要规范,谁做得好、谁做得更专业,往往就能脱颖而出。无锡马拉松的运营方、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征认为,避免赛事同质化、塑造特色马拉松,首先体现在专业上。
李长征介绍,自2014年创办之始,无锡马拉松一直坚持“打造一场专业态度的马拉松赛事”的理念,从建立防替跑机制、分区出发机制、报名退出及候补机制,到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2017年,无锡马拉松帮助5300多名参赛者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这一年,无锡马拉松正式成为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会员,这也是该协会在中国大陆第8个赛事。
在马拉松井喷式增长时,制度建设、专业服务是办好马拉松赛事、塑造马拉松品牌的基础,要让马拉松脱颖而出,还需要更多的招数。创办于2008年的新加坡马拉松,至今才10年时间,却以日落马拉松的创意闻名于世。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交通拥挤繁忙,再加上常年高温,当初选择夜晚办赛是出于无奈。
但午夜起跑,以及组织者精心的筹划和创意,让新加坡马拉松如今成为亚洲最大的夜间马拉松。江苏省体育竞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认为,新加坡马拉松堪称人为创造特色最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值得国内马拉松借鉴。
经典的创意往往不可复制,当马拉松成百上千地增长、影响到城市的每一个人时,马拉松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华烨每次参赛都会精心选择,她说,跑马拉松不仅仅是跑步,还是一次体验这座城市人文精神之旅,每经过一个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就会有一种与这座城市交流的感觉。
当马拉松与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时,其独一无二的特色就凸显出来了,国内并不缺乏这样的马拉松赛事,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就是其中之一。在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眼里,扬马以鉴真冠名,赛道融入古运河、东关街、唐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老城区,“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扬马展示了扬州独特的历史人文和景观,而跑者则通过这条线路融入到对扬州文化的阅读中。
不过,国内马拉松出现同质化也源于“过热”。这种过热并不是赛事太多,而是急功近利,让马拉松背上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负荷。一项马拉松比赛固然能很好地宣传城市、为城市旅游代言,但马拉松首先是赛事,只有尊重马拉松比赛的规律,才有可能让马拉松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也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特色。
本文转载自新华日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国内马拉松赛事严重同质化 比赛不该承担太多负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