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非常看好的冰雪市场,如何突破全国不足1%的普及率?

政策的热情呼吁与市场的平稳回应形成了极大反差,这背后,无法回避的是冰雪产业重线下体验、高经济门槛与大众的低认知度的行业属性。

2018-01-15 10:00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文/唐亚华 0 65173


禹唐体育注:

“我们有经营十多年的雪具店,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冬奥会申请成功后,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时机成熟了,于是拿了融资,增加了APP,来打通线上线下 ”,去滑雪创始人赖刚说。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契机带来一股强劲的政策红利,“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吸引了一批创业公司。在大背景下入局的冰雪创业公司包括去滑雪、滑雪助手、滑雪族等超过20家,涉及领域从技能培训到线上资讯提供,从滑雪预定到装备销售,还有室内冰雪馆经营、冰雪赛事运营等。


而随着冰雪风口渐息,两年后的今天,这些创业公司的融资大多止步于天使轮或A轮,创业者和投资人回归理性,冰雪产业回到了它原有的轨道上,缓慢前进。

 

政策的热情呼吁与市场的平稳回应形成了极大反差,这背后,无法回避的是冰雪产业重线下体验、高经济门槛与大众的低认知度的行业属性。


蓄势:随着冬奥会契机起步 


2015年7月北京冬奥会申请成功,冰雪行业走上“冷”风口。2016年6月,腾越滑雪完成天使轮融资;7月,滑雪族和GOSKI先后公布了Pre-A轮、A轮融资;9月,零夏完成天使轮融资;11月,雪时网完成Pre-A轮融资;而到12月,滑雪族又完成了A轮融资……


"当时不仅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出现,很多传统做线下场馆的冰雪行业公司都出来寻求融资,但是因为跟我们VC的投资契合度不高而被拒绝了,”梅花天使投资总监岳祥回忆。


滑雪助手创始人兼CEO龙飞宇是这一批入局的创业者之一,自由地带是他经营十余年的雪具店,在注入互联网思维之后,推出滑雪助手APP进行推广与导流,目前用户约20万—30万。


龙飞宇亲眼目睹了这一阵小风口,近年来崇礼滑雪场的雪具店以每年百分之百的速度增加,市场上暴增的玩家远远超过用户数的增长。


在风口的感召下,用户纷纷走向室外。据报道,位于张家口的崇礼区,冬季每到周末便有数万辆京牌车涌入,穿着雪服带着雪板的滑雪爱好者前往各大雪场。东北吉林,每当下大雪,雪场酒店几乎都爆满,机票紧俏。


但是,冰雪运动仍然是小众的运动,北京作为崇礼最大的滑雪用户来源,全市滑雪人口不足5%,全国更是不到1%。“去年前年在崇礼开起来很多雪具店,今年夏天不少则贴上了转让的标识。”龙飞宇表示。


事实上,“整个冰雪行业发展并没有被冬奥会风口拔高很多”,赖刚一针见血地分析,“行业本身还是按照平均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只不过不断涌现的创业公司带给大众一种冰雪产业繁荣的假象。创业公司从1到10增长了10倍并不代表行业增长了10倍,这只是个表象。”


目前来看,冰雪行业仍然是一项小众的、特定场景的运动,行业内火爆,但总规模较小。


困境:低普及度、高门槛致推广艰难


政策的风吹得再响,奈何不了冰雪行业如缓缓滑动的砾石。尽管内行人说冰雪行业的魅力大到无法拒绝,而普通大众仍然表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表现在资本端,一年来冰雪行业融资事件寥寥。


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普及度短时间内难以提升,很多人一听到滑雪的建议,脑子里出现的是:太远了、没时间、天气冷、装备多且贵、不会滑、安全无法保证……群众对冰雪行业的低认知度,直接导致低参与度。 


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就承认冰雪行业的这一先天弱势:“冰雪是少数人的运动,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太远了。”

 

低认知度之外,较高的经济门槛也是阻碍因素,高价的滑雪装备是第一道“拦路虎”,而一套装备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滑雪用户的需求。虽然,创业公司们已在装备租赁上各出奇招,如滑雪助手的“凌动计划”(用户每年交365元获得一套装备的使用权,并可随时更换)。但是,往返雪场的交通费、雪票、教练花费等叠加,经济门槛自然提升,这足以让大部分用户望而却步。

 

在盈利方面,设备销售是冰雪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但是冰雪行业装备进口率较高,留给创业公司的利润很小,近年来兴起的海淘对雪具零售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冲击。据龙飞宇介绍,他们会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通过海淘购买装备。

 

再加上目前行业内普遍缺少赛事、主题活动等内容,冰雪运动增加黏性的空间受到限制。从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现有能力来看,其还不能影响或者改变滑雪产业的方向,目前来看只是多了一些传播渠道,比如资讯、教学视频的传递、滑雪约伴等,流量变现之路还很长。


“现阶段,我们都还在思考,希望能找到一个强需求、功能性的东西”,龙飞宇坦言。


种种因素加身,冰雪行业的小火苗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实力发展成燎原之势。“创业公司需要做的是抱团取暖,把行业做大。”滑雪族创始人兼CEO大命表示。

 

破局:沉淀、运营、突破


对于冰雪行业这一潜力巨大、形势利好的产业来说,冷却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 而且,行业加速发展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了。


在政策层面,政府对“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加快发力。早在2016年,北京市就规定北京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冰雪技能,并确定了52所北京市第一批冰雪特色校。


同时,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引发巨头纷纷入局。最早投身的万达,2014年开设长白山滑雪场,又推出室内滑雪场,收购瑞士盈方,几乎垄断了包括冬奥会在内的国际顶级冰雪赛事。

 

赶超者万科成立冰雪事业部打造滑雪山地度假集团、腾讯体育签约中国滑冰协会、阿里体育签约国际滑雪联合会,种种迹象表明,冰雪行业未来可期。

 

在资本端,IDG曾公开表示非常看好冰雪市场,正在筹建一支冰雪产业基金。“滑雪行业的商业机会非常多,无论是滑雪培训还是滑雪赛事,IDG都非常看好。”IDG董事长熊晓鸽表示。


内容方面,赛事是契机。必胜体育创始人高峰认为:“冬奥会这样的大赛事会引发热身赛、民间比赛等。赛事最有传播度和价值,之后会带动转化。”必胜体育与芬兰合作,引入冰球赛事;弘越体育引入国际顶级赛事“冰上之星”,打造冰雪赛事IP。这些都不断提高冰雪行业普及度,充实运动内容。


赛事契机下真正保证留存率,能够促使行业持续发展的还是冰雪运动本身的魅力,“尝试过的人可能会发展成为一辈子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赖刚说,这种兴趣驱动对用户的黏性增强所起到的作用高于政策以及任何形式的影响。

 

此外,技术也为内容助力,如室内雪场、仿真冰、VR等技术的突破,“很多人可能通过VR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才会穿上冰刀,带上雪板,到冰场雪场亲自体验。”弘越体育创始人林军解释到。


岳祥认为,冰雪创业虽然是一个“慢赛道”,但长期来看要分析的是需求端,这一领域需求增长非常快,“现在很多人喜欢张扬个性、体验高速度有快感的运动”。但是他也承认冰雪与其他行业创业不同,因为季节局限性,他建议冰雪创业者要“解决好有效时间段内的资产效率问题”。

 

“在冰雪起步晚的中国,想靠一些爆发性的事件突然拉动到欧美的量很难,政策刺激下基础参与人数会增长,但不会迅速转化。不过,这两年虽然比较艰难,但能存活下来的公司会等到收获季。”龙飞宇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转载自寻找中国创客,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IDG非常看好的冰雪市场,如何突破全国不足1%的普及率?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