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和青训不一样,认知不能一锅烩之

足球的青训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青训的目标是什么?中国足协,作为一个和政府管理部门脱钩之后的管理机构,到底应该在青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2017-11-30 10:00 来源:颜强微信公众号 0 42286

禹唐体育注:

我不知道是谁选择了那样一张图片,《做实青训,足球才有后劲》的题图照片,是一张小学生穿着校服,排队准备练习盘带的场景。


这不是《人民日报》原版面上所有图片,但各大网站和APP在转载《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时候,几乎都用了这张图片。很不合适的一张图片。


画面当中的孩子,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脖子上还挂着学籍牌之类,这显然是在上体育课。画面中让人意外的,是一旁站立指挥的老师,他穿的是一双板鞋,从足底看,连跑步鞋都不算。


这很可能只是体育课上,司空见惯的足球体验,场地也可能是很薄的塑胶场。这不是青训,至少不是严格意义上培养足球人才的青训。


或许这只是一张图片使用,所产生的各种误读——这并不是我在吹毛求疵,相关新闻出现后,朋友圈里业内业外人士,对文章所覆盖的话题领域,产生了很多探讨。其中比较集中的反应,就是如何来界定“青训”这样一个大概念。


起码从装备上说,这还像点样子


足球的青训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青训的目标是什么?中国足协,作为一个和政府管理部门脱钩之后的管理机构,到底应该在青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里,包含中国足球在2020年、2025年和2050年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每一步目标规划中,都将青训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对于青训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实现起来,执行层面上的难度可能更大。《方案》中对青训体系基本架构有目标要求,近期是要“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少年球员和青训教练,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跻身亚洲强队”、中期目标是“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形成健康、开放、共享的青少年足球文化……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成绩明显提升……向国家队、俱乐部持续输送高水平人才”。


远期目标,在于“完善中国特色青训体系”、“成为青少年足球世界强国”并且“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管理有序、进入世界一流强队行列”。


仔细解读,才能理解《方案》中,对青训架构建设、文化环境的形成,是基础性工作,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的成绩,未来成为世界一流强队,是精英化水平的要求。基础面和精英面,实际上涉及到的,是青训包含的两大块工作:普及以及提高。没有广众普及,不可能提高精英化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的竞争力;而各年龄段青少年国家队的精英化存在,必然会激励基础面的健康运转。


然而将基础面和精英面、将普及与提高混为一谈,并且都交给中国足协去完成,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一国足协,姑且不论中国足协现在的执行能力和影响范围,只能在行业内具备足够的权威性,但青训基础面的形成,更需要调集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源,乃至全社会资源,方可能实现。


中国需要更多的徐根宝


球迷和媒体,都很容易为国家队、精英层面上的各类球队竞技成绩所吸引,由此得出“中国足球行不行”、“青训成功或失败”的简单结论。但如此繁复的架构,不是一个徐根宝在崇明岛深耕苦干十年,就能得出竞技硕果、为一国青少年国际赛事达标的。德国总被当做一个基础普及和精英竞技都成功的足球标的国家,可刚和中国队交手过的哥伦比亚,人口不到5000万,根据国际足联统计,有304万“球员”——这是每周都参与足球活动的“足球人口”,其中29.1万人,属于在哥伦比亚足协注册的“球员”。即便有这样的基数,哥伦比亚足球也并不能做到成为世界杯常客、青少年球队具备多强竞争力。这样大的足球人口,不是哥伦比亚足协能管理到位的。即便那29.1万注册球员,一个雇员不到50人的管理机构,根本不可能管理和服务到位。


于是如何为社会范围内的普及性青训,搭建健康架构,解决《人民日报》文中涉及的青少年人群参与积极性、青训教练短缺等问题,必须要让足球普及青训,能形成多方共赢的社会公共事务,这个体系需要做到:家庭和学校,鼓励孩子参与足球;青训教练薪酬和生活有保障、有向上进步的职业发展途径;努力的孩子,能因专注足球,而得到更多发展机会,不论学业还是求职;社会各界规律性的支持和呵护……这是移风易俗的要求,这是对一种社会亚文化的深度建设。


他们是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


只认识到青训重要,并不能保证青训实现成功。青训真要能健康运转起来,需要形成一个对各方都有利可图、有可持续性发展可能的循环圈。这不是中国足协能做的事。这也不应该是交给中国足协的任务。


中国足协要关注的,更是精英化青训最顶尖那一部分的淬火和提纯,能让各年龄段国家队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足协成立更多青训部门,在延边喀什等地进行青训特区试点,都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这些尝试更需要社会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扶持。像“百名精英青训教练员计划”,才更是中国足协的专业体现。


让人担心的是,在青训这样一面笼统一切的大旗下,各种上层信息,在传达过程中,被不断放大,甚至被曲解。由是一些基层青训,有了同行和我讲述的“大炼钢铁”场景——也不管足球培训是否为孩子以及家长教师所接受、不管足球培训是否必要,轰轰烈烈先上再说。与其说这是做基础足球普及培训,不如说这只是完成行政指令。这样的基础青训,恐难长久。


而基础青训和精英青训,绝对不能完全交由教育部或足协,任其各行其是。这正是青训在组织架构上面临的最大难题。教育部有自己的考虑,早就有过校园足球的布置,有过派遣数百人去法国接受3个月教练培训的大行动。但教育部和足协,虽然各种联席会议上都会并肩,可深度合作,依旧沟通不畅。像日本那样,将校园与球场打通,校园敞开大门,欢迎足球专业人士的进入,而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都会为校园里的足球活动,提供深度支持,那才是理想的模式。


青训与“青训”不一样


可惜学习来去,周游了世界好几遍,壁垒依旧森严,青训连明确的版本和通行教材也无法落实。教育体系,有自己的各种足球赛事,足协同样也有。彼此争夺资源,争夺有限的“足球人口”,青训教练和裁判,大多归属于教育,专业认证则在足协。比赛纷纷,他们如何选择?利益的分配不明晰,执行千难万难。


而教育界,还是体育界,都有着各守门户、动辄“我的足球哲学”如何如何的通病。这样的局面,哪怕基础面再扩大,和精英面仍然是割裂的。足协又根本无力无法,推开一重重门户,除了自己勉力“试点”,要做更多实在太难。


对青训事业的认知,再不能一锅烩之。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说起来容易,如果对专业事项认知都不够专业,就会连专业的人都分配不清。青训要成功,精英层面上,并不是要求“全民足球”。要让足球对中国社会提供更多有益营养,则更需要从学校和家庭做起。


本文转载自颜强微信公众号,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青训和青训不一样,认知不能一锅烩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