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培训机构增长迅速 它们之间的马拉松才刚开始

。由于跑步运动准入门槛低、客户基数的爆发增长、优秀人才培养期长等特点,从2014年才开始陆续出现的跑步培训机构,目前在做的更多的是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盈利点。

2017-11-03 15:00 来源:芥末堆 0 40388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事业 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颁布,提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这就意味着,作为中国民众第一大运动的跑步未来可能将有万亿级的发展潜力。跑步产业链上任何一环的市场规模和盈利空间都极为可观。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官方注册场次为134场,2016年在体育总局注册的马拉松赛事达328场,预计2017年将超过500场。赛事激增的背后是跑步人口的不断增长,2016年中国的路跑人数已超100万。足够大的参与人数和跑步需要技术的本质,使得跑步培训成为值得挖掘的细分领域。

  

据跑步社区爱燃烧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跑者调查2016》,2016年中国跑者的平均跑龄仅为2.8年,相较于2015年美国10.5年的平均跑龄相去甚远,其中有接近40%的跑者在2016年首次完成马拉松比赛。由于跑步运动持续周期长的特点,中国的跑步市场尚处于起步状态。

  

在跑步产业链上,跑步培训不同于已经非常成熟的跑步装备,也不同于已经成为红海的跑步APP。由于跑步运动准入门槛低、客户基数的爆发增长、优秀人才培养期长等特点,从2014年才开始陆续出现的跑步培训机构,目前在做的更多的是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盈利点。

  

真实但非刚需,跑步培训叫好不叫座

  

跑步市场持续壮大,跑步培训行业形成不久,这两个前提似乎很容易得出,跑步培训的盈利空间值得想象。然而,多名跑步培训从业者告诉芥末堆,靠跑步培训赚钱很难,相比受益时间更长的培训,跑者更愿意把钱花在有限时间内就会被淘汰的运动装备上。

  

据《中国跑者调查2016》,2016年中国跑者平均在跑步上的花费为4066元,主要在基本装备、科技设备以及路跑报名费等方面。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的跑步培训课程基本在1500-5000元之间,与跑步者年花费基本一致。那跑者为什么不愿意花钱在对于跑步更基础、受益时间更长的技术知识培训上呢?

  

善行国际创始人王晓刚认为,跑者对跑步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跑步生来就会;另一个是跑者自己可以解决遇到的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2016年12月在厦门召开的首届马拉松博览会发布了《中国跑者跑姿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783名参加线下跑姿检测服务的跑者中,有97位坚信自己是前脚掌先着地的跑者,其中68位事实上是后跟先着地。

  

除了跑步姿势,多数跑者在呼吸节奏、训练规划、装备选择等方面也是凭感觉或通过自学来做出判断。这样的后果就是跑步伤病和训练成绩不理想。跑步学院创始人刘松说,一些跑者通过自学拿到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培训,他们的经验反而会误导一些跑步新手。

  

错误的认识使得大多数跑者对跑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比戈跑步学院教练认证课程讲师唐涛告诉芥末堆,比戈最初也开设过面向普通跑者的训练营,即使是免费的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基于这样的情况,比戈等跑步培训机构选择了转型做跑步教练培训。目前,比戈已经累计培训了2000多名一级跑步教练。

  

从跑者培训到教练培训:是目标受众变了,还是受众目标变了?

  

除了定位高端跑者的训练营还只做针对跑步赛事培训外,多家跑步培训机构在开设针对普通跑者的训练营的同时,设有专门培训跑步教练的进阶课程,并将后者作为主要产品。

  

针对普通跑者与针对跑步教练的课程,在培训时长、培训深度、培训方式上会有不同。针对跑步教练的课程,一般会持续2到3天,包含跑步运动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如跑步技术、训练计划、装备选择、损伤预防等,授课一般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教练的课程费用一般在3500—5000元之间。针对普通跑者的训练营在各方面都会打折扣,费用也较低,在500—1500元之间。

  

虽然两种课程分别面向入门跑者和进阶跑者,但教练培训课程并没有对学员做要求,全部是开放报名。如果一名入门跑者选择了教练培训课程,在通过课程考核后一样可以拿到教练认证。据芥末堆了解,除RS Lab外,多数机构的考核只包括理论知识和线下教学经历,并不会对学员的跑量做要求。

  

那么,为什么免费课程不受欢迎,价格更贵的教练培训课程反而会吸引这么多人来报名呢?除了课程的科学系统、讲师的权威,跑步教练培训机构对教练课程的介绍还通常包含“跑步教练好,入行要趁早”“跑步教练、轻松赚钱”等宣传。对于在跑步人口占比较低的专业跑者,较高的课程费用可能会让有进阶培训需求的人数更少,因而更多学员是想通过教练培训课程获得教练资格认证,进而从事跑步培训工作。

  

在培育跑步教练的同时,为跑步教练寻求出口也是跑步培训机构为教练培训课程良性发展所要做的。与赛事合作举办训练营、上线O2O私教平台、开展B端业务等是跑步培训机构用来实现教练“有活干”的方式。

  

自己认证自己,“跑马圈地式培训”的教练谁来管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芥末堆,“在跑步培训行业存在一种情况。国家队教练鄙视省队教练,省队教练鄙视运动员出身的教练;体制内教练鄙视体制外教练,进阶课程教练鄙视入门课程教练,成绩好的教练鄙视成绩差的教练。”

  

这样一条“鄙视链”是以培训学员速度快、教练资历老为标准来衡量的。称之为“鄙视链”可能有点夸张,但这也侧面反映了跑步培训本身缺乏标准的问题。王晓刚认为,跑得快的教练不一定教得好,但跑得多的教练很大概率教得好。因为跑量意味着教练对跑步的经验和沉淀,而切身的经验对于教练指导学员来说,也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跑步培训市场化意味着跑步需求的多元化,不同教练提供的培训服务不同,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但跑步培训机构以“跑马圈地”的心态来培训教练,希望通过颁发认证来抢占教练资源。据芥末堆了解,多数机构的考核形式并不是很难,考试监督往往依靠学员自觉,也没有对教练跑步经验的硬性要求。同时,由于跑步教练不属于国家规定的职业分类,也就不存在相应的标准来审核教练资质,因而跑步培训机构的认证缺乏权威性,“自己认证自己”的现象很普遍。

  

虽然多家培训机构都在试图通过针对教练的优势为其对接相应的培训,借助O2O私教平台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跑步培训服务。但由于学员本身对自己问题的认知不清楚,“宽进宽出”的培训又使得教练缺乏实际的跑步经验,仅仅通过线上私教平台,学员的问题很可能得不到好的解决。多为兼职的跑步教练流动性很大,这也为跑步培训机构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从跑团到俱乐部,让教练自己做自己的生意

  

除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跑步教练伪职业化也是导致跑步培训领域“乱相”的重要原因。对于普通跑者而言,跑步培训并非刚需。目前,跑步培训机构培育的教练多以基础跑步技术为主,这就出现基础性跑步服务不叫座,但机构培训出来的教练又只能提供基础性的跑步服务的死循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井喷”式的跑步市场,却有90%以上的跑步教练是兼职。

  

在绝大多数普通跑者转变对跑步运动的认知前,跑步教练的角色更多是针对拥有刚性需求的专业跑者,为他们提供跑步运动的增值服务,如营养,康复,私人订制等。这就要求教练培训机构能够在教练专业性和配套服务上提高改进。以RS Lab为例,它会为认证教练提供跑步实验室服务,保证教练可以借助先进的工具提供科学系统的跑步服务;还会上线跑鞋定制服务,教练为学员测试后就可以定制跑鞋,使教练没有库存压力。

  

事实上,能够触达跑者的只能是跑步教练。目前教练伪职业化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跑团形式很难靠培训盈利的,更多靠组织活动、售卖装备等。要想实现跑步教练职业化,就必须以跑步教练为核心形成盈利性跑步俱乐部。盈利性俱乐部能够为跑者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提供社交功能,甚至形成独特的俱乐部文化。但这些都应该是跑步教练自己的生意,如果教练培训机构只让教练提供基础性的跑步服务,而不愿意扶植教练打造自己的俱乐部,那跑步教练职业化就只是个概念而已。


本文转载自芥末堆,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跑步培训机构增长迅速 它们之间的马拉松才刚开始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