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第40届的芝加哥马拉松,如何炼成这座城市的体育品牌?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芝加哥马拉松也迎来了第40届的比赛。

2017-10-09 12:02 来源:上观新闻 文/陈国强 0 64473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美国选手卢普(Galen Rupp)以2:09:20获得2017芝加哥马拉松赛男子冠军,他在个人的第4场马拉松比赛中结束了2002年以来美国选手在芝加哥马拉松没有夺冠的尴尬。与此同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芝加哥马拉松也迎来了第40届的比赛。

 

天时:秋天是最美的季节

 

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西岸,伊利诺伊州东北部,1833年建城,当时人口只有200人。7年后,芝加哥人口到了4000人。因为芝加哥交通便利,水运和铁路发达,很快成为美国小麦、木材、牲畜等的集贸和转运中心。尽管芝加哥遭受了1871年10月8日的大火灾,但芝加哥还是成为美国第3大城市,中部的第一大城市。

 

芝加哥是体育之城,城市的职业球队获得过美国棒球(芝加哥小熊)、篮球(芝加哥公牛)、冰球(芝加哥黑鹰)、橄榄球超级碗(芝加哥熊)四大职业体育联赛冠军。而芝加哥马拉松,早在1983年就成为世界四大马拉松成员之一,目前是现在世界马拉松大满贯(WMM)系列赛的六个成员之一。就规模而言,芝加哥马拉松为世界第四大马拉松。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芝加哥马拉松的品牌打造,也经历了40年的洗礼。从赛事举办时间看,芝加哥马拉松一直在最好的季节秋天举行,所不同的从第3届比赛开始,比赛从9月挪到了10月举行。

 

芝加哥早在1905年9月23日就举办过马拉松,不过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芝加哥才开始举办年度性的马拉松赛事。这一方面取决于美国70年代兴起的马拉松运动。当时肖特(Frank Charles Shorter)获得了1972年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和1976年奥运会男子马拉松亚军,在美国中产阶级中引发了马拉松风潮。另一方面因为5名有识之士1976年秋季一次会议的推动。1977年5月,芝加哥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10英里比赛,1000多人参赛。赛事的成功大大超过了预期,这也为其后的芝加哥马拉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芝加哥马拉松的诞生,赶上了好时候。

 

1977年9月25日,首届芝加哥马拉松吸引了4200名跑者参加,其中2128人完成了比赛。在当时,这创造了首届比赛参赛人数的纪录。选手的报名费为5美元,700名志愿者服务该赛事。资料记载,在这届比赛中,一名华裔美国人威斯利·保罗(Wesley Paul)以3:15:20夺得8岁年龄组冠军,并创造了世界纪录。按照现在一般的报名要求,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不允许报名参赛的。

 

1978年第二届比赛的报名费是10美元。主办方为了吸引公众关注以及现场观众,计划让比赛在中午举行,不过比赛当天,总共5200人的参赛选手中,大多数选手在手臂上佩带黑色绑带,抗议组委会中午开始比赛从而让他们忍受下午的高温。最后组委会和选手妥协,比赛在10:30分出发。由于参赛选手多,这年的芝加哥马拉松用了2个分区,以避免选手拥挤,这也是美国马拉松历史上第一次用分区起跑。

 

1979年,为了规避高温,比赛延迟到10月举行。不巧的是,比赛日温度为25度(华氏77度),湿度81%,风还特别大。因此,这届比赛的男子冠军成绩2:23:20和女子冠军成绩3:15:45为历史最差。女子冠军被15岁的劳拉(Laura Michalek)获得,她创造了芝加哥马拉松最年轻的冠军纪录。

 

芝加哥有风城之称,不过10月芝加哥算是最好的季节。数据统计,芝加哥马拉松赛的比赛日气温在9-19度之间,算是相当适合比赛的温度。今年比赛开始的时候(美国中部时间7:30),温度为13度,湿度为90%,风速为每小时7英里,还算不错。


地利:平坦赛事利于出成绩

 

芝加哥地处平原地带,而芝加哥马拉松线路总体上沿着密歇根湖和芝加哥河,形成一个圈状的路线。沿线地势平缓,落差小,因此芝加哥马拉松赛也是国际田联的金标赛事。芝加哥有建筑之城的称号,沿途的建筑和风景不错,选手移步换景,不易视觉疲劳。

 

至于选手拿参赛物资的地点,是芝加哥的会议中心,据说是全球最大的会议中心。选手在里面绝对不会感到无聊,有许多可以逛的地方,选手可以免费品尝东西,和知名选手合影,听嘉宾讲座,买许多很酷的纪念品。甚至组委会提醒选手,别逛太多太久,还有一个全程马拉松要跑。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铁路、公路、航空发达,其中奥黑尔机场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因此芝加哥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于选手前来参赛,而芝加哥马拉松的线路更有利于选手比出好成绩。因为芝加哥马拉松赛的路线设置也让选手省心。赛事起终点在格兰特公园的北部和南部。相距不到1公里,选手参赛包无需转运。此外,起点周边有许多不同价格的宾馆,便于选手选择。选手步行到起点,赛后步行到宾馆,集结和疏散很便利。

 

例如,1984年的芝加哥马拉松,近8000名选手在低温和降雨中参加了比赛。不过成绩倒是不错,葡萄牙的女选手莫塔(Rosa Mota)以2:26:01打破了她前一年保持的赛会纪录。英国的传奇马拉松选手琼斯(Steve Jones)则创造了2:08:05的男子世界纪录(最好成绩)。1985年他卫冕了芝加哥马拉松冠军,其中半程时间 仅用时1:01:42,全程2:07:13也打破了赛会纪录。

 

1999年,芝加哥马拉松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最好成绩),卡努奇(Khalid Khannouchi)跑出了2:05:42的成绩,比原纪录快了23秒,这是人类第一次进入马拉松2小时6分大关。卡努奇在芝加哥马拉松赛上共获得4次冠军(1997、1999、2000、2002)。他也是今年卢普夺冠前,最后一个在芝加哥夺冠的美国男子冠军。

 

2001年,芝加哥马拉松创造了女子世界纪录(最好成绩)。恩德雷巴(Catherine Ndereba)的2:18:47比一周前在柏林创造的世界纪录快了59秒。2002年,在芝加哥马拉松25周年的时候,英国的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以2:17:18创女子世界纪录(最好成绩),比原纪录快了89秒。这样,连续2年,芝加哥马拉松都创造新的女子世界纪录(最好成绩)。

 

2013年,基梅托(Dennis Kimetto)把芝加哥马拉松的男子赛会纪录改写为2:03:45。随着2015年以来芝加哥马拉松取消精英选手的兔子,要创造好成绩可能越来越难,但芝加哥马拉松仍然是全球选手,无论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心仪的赛事。事实上,芝加哥马拉松赛的整体完赛成绩相当高,并且女选手完赛人数不少,比例较高。2016年,芝加哥马拉松40608人完赛(男22045人,占54.29%;女18563人,占45.71%),平均成绩4:34:48。


人和:各方合力共创品牌

 

和波士顿马拉松赛100多年的历史相比,40年历史的芝加哥马拉松赛历史似乎不长。不过,在全球范围内,芝加哥马拉松的历史仍然值得骄傲。此外,芝加哥马拉松的一些亲民做法,服务水准,特别是各方人士的合力,尤其值得称道。以下仅从三个方面探讨芝加哥马拉松获得的社会各界的支持。

 

1、父子市长支持

 

1977年首次举办的芝加哥马拉松被称为戴利市长马拉松(Mayor Daley Marathon),其实就是纪念名声不错的戴利市长。戴利(Richard J.Daley)是芝加哥的第38任市长,担任市长21年。戴利本身是个跑步爱好者,他推动了芝加哥举办马拉松赛事。不过他没有亲眼见到第一届芝加哥马拉松的举行,1976年12月2日他去世。不过他的儿子(Richard M.Daley)从1989-2011年当了22年的第43任芝加哥市,要不是他放弃第7个任期的竞选,他还能当得更长。他注重城市的旅游发展,对芝加哥马拉松也很支持。市长支持芝加哥马拉松,其实也就是芝加哥这个城市支持举办马拉松赛的一个真实写照。

 

2、赛事总监投入

 

平科夫斯基(Carey Pinkowski)从1990年一直担任芝加哥马拉松的赛事总监,到现在20多年了。1990年的时候,他是美国最年轻的马拉松赛事总监,现在,他可能是美国最有经验的马拉松赛事总监。1994年,他成功地让芝加哥马拉松和拉萨尔银行(LaSalle Bank,该银行2007年和美国银行合并)牵手。从此芝加哥马拉松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也真正成为世界顶级赛事。

 

因为赞助收入可以为选手提供奖金,从而吸引顶级选手参加。以2009年为例,芝加哥马拉松奖金总额45万美元。前五名有奖金,男女奖金平等,冠军7万5千美金,第5名为1万美元。奖金设置也别出心裁。例如,除了国际精英选手,美国选手也取男女各前5名,冠军为1万美元,第5名为3000美元。不过,如果美国男选手跑进2小时20分,女选手跑进2小时40分,即使在美国选手前5名外,也有2500美元的奖金。这其实是芝加哥马拉松为美国选手设置的“绿色通道”,或者说芝加哥马拉松胳膊肘朝里拐。这个奖金称之为发展计划(American Development Bonus)。此外,芝加哥马拉松奖金还颁发给轮椅组(前5名)、大师组(前3名)以及伊利诺伊州组选手(前3名)。

 

3、选手观众买账

 

芝加哥马拉松一直受到选手和观众的支持,几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1999年,芝加哥马拉松赛25145名选手参赛,82万观众现场观看。2001年,参赛选手第一次突破37500人,现场观众达到95万。2009年,据说有170万观众,2017年的芝加哥马拉松,观众人数直奔200万去。

 

2014年开始,芝加哥马拉松实现抽签报名制,限额45000人。这其中,慈善选手不少。从2002年实施慈善项目以来,芝加哥马拉松共募集1.67亿美元慈善基金。2011年以来,慈善选手人数一直在1万人以上。其中2011年有10192名慈善选手参加,慈善筹资1340万美元。

 

芝加哥马拉松还得到志愿者的极大支持。在6个半小时的赛事时间及赛前赛后,最近每年差不多有12000名志愿者服务选手。

 

上马可对标芝马学习借鉴

 

芝加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举办马拉松,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体育品牌、城市品牌。其实,芝加哥马拉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从大的方面说,芝加哥位于锈带(The Rust Belt)地区,70年代也面临失业、工业转型等问题。从小的方面说,1987年因为没有赞助商,缺乏资金,芝加哥马拉松并没有举办,因此从1977到2017总共举办了40届而不是41届。即使在这40届马拉松中,芝加哥马拉松也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1998年以来的芝加哥马拉松共有6例死亡。2007年赛事报名首次突破45000人,其中36867人起跑,不过因为高温和高湿度,主办方在赛事进行了3个半小时后,中止了比赛,只有25534人完成了比赛。不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挑战面前,芝加哥马拉松主办方积极应对,提高赛事服务水准。如2007年高温之后,2008年开始,赛事组委会增加了相关设施和服务。以2009年为例,全程沿线有20个服务站(救助站),提供水、饮料、医疗服务、厕所设施。其中第13个服务站(17.8英里处,约28.6公里)额外提供能量胶,第15到第18个服务站提供香蕉。全程总共有21个医疗帐篷。观众或选手家属可以通过沿途9家某著名快餐店,通过笔记本查询选手位置、成绩。

 

中国今年有1263人参加芝加哥马拉松,人数比2016年的555人多一倍以上。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马拉松爱好者参加芝加哥马拉松。芝加哥与上海缔结了姐妹城市关系,上海马拉松从1996年开跑,也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不过对标芝加哥马拉松,应该学习芝加哥马拉松好的做法。

 

例如,芝加哥马拉松和我国许多马拉松由政府托底或出资举办不同,只能依靠商业化操作,只能做品牌。1987年芝加哥马拉松没有赞助,因此没有举行。作为年度性赛事的芝加哥马拉松在品牌化运营方面,打造自有品牌赛事IP,非常值得上海以及国内其他城市学习。


概略地说,芝加哥马拉松品牌运营至少包括慈善名额、轮椅组项目、长期合作伙伴、赛事国际推广、美国选手发展计划等等。这些,值得我们的马拉松赛事公司、执行方认真学习、借鉴。


本文转载自上观新闻,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迎来第40届的芝加哥马拉松,如何炼成这座城市的体育品牌?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