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掉价了吗?谁都是“打死我也不说”

李宁和CBA在8月22日续签了装备赞助合同,但除了签字,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说。盛传李宁用5年10亿——而不是过去5年的20亿——获得了这份权利,但CBA官方即CBA联赛公司都没有宣布这个数字。

2017-08-24 10:00 来源:苏群的微信公众号 0 76468


禹唐体育注:

李宁和CBA在8月22日续签了装备赞助合同,但除了签字,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说。


盛传李宁用5年10亿——而不是过去5年的20亿——获得了这份权利,但CBA官方即CBA联赛公司都没有宣布这个数字。


据悉签约仪式只请了新华社一家到场,全部信息来自新华社那篇1100字的通稿。通稿没有提供大家关心的具体信息,比如多少钱?多长时间?李宁将如何填补过去5年在合同上的漏洞,避免其他竞争品牌用各种方式出现在CBA球场上?


离新赛季还有两个多月,如此讳莫如深地宣布这么重大的消息,当然是有难言之隐。毕竟,过去五年李宁在CBA投了20个亿。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CBA联赛公司商务总经理蒋健就跟我说过,新的装备赞助合同,一定是回归理性,意思是不会再有过去5年那么高的价钱了。而且,当时他的态度已经倾向于会和李宁续约。


这和一年前各界摩拳擦掌的心情迥异。


一年前,中国体育产业是人民币下倾盆大雨的时光。我当时预估CBA的装备赞助应该在40亿到60亿之间,而我是一压再压,认为自己必须理性地面对现实,因为2015年9月下旬足球中超与体奥动力签了80亿人民币的版权协议。鉴于篮球与足球的美誉度不同,当时有业内大佬估计CBA有可能达到100亿。


但是,过去一年中国体育产业发生了从热炒到冷却的乾坤倒转,从轰轰烈烈变得谨小慎微,从炎热的夏天进入寒冬。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乐视在2016年2月宣布以27亿的价格从体奥动力手上购买中超前两年的新媒体版权,当了80亿的“接盘侠”;但是在2017年,乐视跌入地狱,体奥动力向中超谋求80亿改为10年,未果。


泡沫裹挟下的资本狂欢,最终变成理性的回归,以CBA和李宁的这份协议为新的标志点。


其实,中国体育的实体产业没有这么不堪,遇冷的是虚张声势的资本炒作。


这次和CBA续约的李宁,在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有业内人士预计他们明年会有2亿的利润。在李宁之前赞助CBA装备的安踏,2017年上半年收益及股东应占溢利俱创新高,达人民币73.2亿和14.5亿,毛利率50% 。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李宁在5年前愿意出20亿,今年只愿意出10亿(这还只是媒体传播的数字)?这一定要结合5年前和现在的形势,综合分析。


5年前,是李宁和安踏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决战的关键年份。李宁发展在先,安踏是后起之秀,这就像两个棋手博弈,新手挑战老鬼。安踏为CBA救场时,只是小字辈,但他们的鼎力相助让CBA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这个品牌也是借助CBA发展壮大。不过,他们在2011-12赛季的装备赞助只需要2000万。


2012年,当时李宁的掌门是韩国人金珍君,此前曾在新疆广汇汽车和达芙妮有过成功业绩。金珍君做出了完全错误的战略判断,他认为安踏会和李宁做生死角逐,于是拿出了5年20亿的方案。作为CBA的主赞助商,安踏拥有优先续约权,金珍君像莫雷和库班那样,给了一个你无法匹配的价格。


为什么要提莫雷和库班?为的是方便你理解,因为你们都是NBA球迷。


也就是在金珍君给CBA提交5年20亿的同一个夏天,火箭总经理莫雷给林书豪开出的是3年2500万美元的全保障合同,第三年的工资1490万美元。这是一份让纽约尼克不愿意跟价的合同,虽然他们拥有优先续约权。同样的原理,两年后小牛队给帕森斯一份3年4600万美元的合同,莫雷拥有优先续约权但他没有跟价。


在金珍君拿出天价方案时,安踏早已掉转枪头,瞄准了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合同,而那正是李宁的根据地。


金珍君几乎让李宁坠入地狱,2014年11月李宁重新回到一线担任总裁,实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计划,这两年终于有了起色。李宁的复苏,与中国制造和出口业的回暖相契合,又稍稍领先于中国体育产业资本炒作的冷却过程。


CBA究竟值多少钱呢?肯定不是5年20亿。有一位行内人士跟我说,可能5年10亿也有点高。他说,不是CBA发展不好,而是溢价太过。今年姚明上任篮协主席,又当CBA联赛公司董事长,正是联赛的利好,但他赶的不是时候,除了李宁之外,只有阿迪达斯曾跟进询价。当年的老对手安踏即将和中国奥委会续约8年,涵盖两届奥运会和至关重要的2022年冬奥会,完全没有考虑CBA。


和李宁续约第一大原因之是此前的合作过程比较成功,双方满意。另一个原因,如果CBA和赞助商谈判时间太紧,必须留出足够的设计和生产时间。我特地问了一位行内人士,他说,如果有现成的设计和生产线,最短需要两个月时间,如果是全新的设计和生产线,需要一年半。


他解释说,给CBA球员生产球鞋,不同于大批量生产市场销售的球鞋,特殊鞋号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双,还要对照顾特定球员的特殊需要。在上赛季初,易建联把鞋丢在场上的“球鞋风波”让我们记忆犹新。


很多人认为,李宁签CBA是为了卖鞋,其实,这是一个常识错误。


篮球场上有一句名言——大个儿不卖鞋。这是说,内线球员的鞋没有销售价值,所以,篮球鞋以个人代言为主,尤其是外线球员。NBA顶级球星像詹姆斯会有超过100万双,在中国走红的克雷-汤普森是40万双,但在业内,个人代言的鞋大约10万双是一个门槛。落实到CBA,李宁不会靠赞助联赛去拿销售球鞋挣钱,而是为了占据品牌制高点,正如安踏赞助中国奥委会不是为了卖鞋,也是为了占据品牌制高点。


李宁和CBA签约,至少证明李宁现在活过来了,而且会东山再起。他们还赶上一个“好时候”,那就是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体育产业理性回归。


鉴于过去五年吃的亏,这次签约双方都在低调中进行。签约只让新华社“代言”,从商务总经理蒋健到赛事总经理张雄、篮管中心主任李金生都没有接电话。作为过去5年推广CBA的盈方董事长、现CBA联赛公司顾问马国力,也不接电话,只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不过我只是顾问,不是该说话的人。但是我就告诉你一个基本点,合作一定是双方都有利才会签署,联赛公司的目标是百年老店。”


“百年老店”是姚明当上海队老板时经常放在嘴边的词,显然有他深刻的烙印,也透露着些许无奈。


在李宁本人的掌控下,这次签约和5年前大不相同。没有任何细节透露,或许是因为细节根本就没有定下,但时间不够了,要不然会危及新赛季。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俱乐部得知球员是否有球鞋的自主权。但是从新华社的通稿里面,我们或许可以嗅到一些不同的味道:


“在新周期的合作框架下,CBA公司与李宁公司对原有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拓展,双方均同意构建一种更加稳定、更具成长前景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更加灵活、开放的原则下展开具体合作。”——这意思是不是说,其实合同不止5年?


“李宁公司将CBA联赛作为其篮球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运动装备及其它方面向CBA联赛提供鼎力支持,也乐于在一些相关领域尝试全新的合作方式。”——这句话的意思,李宁不止想在装备上介入,还有更大的谋求?


而上述这一切,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所以,谁都是“打死我也不说”。


本文转载自苏群的微信公众号,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CBA掉价了吗?谁都是“打死我也不说”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