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衰的智能穿戴,场景化和数据服务才是未来

就在可穿戴设备不被看好的当口,却闯入了一批行业之内的野蛮人,LV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卡西欧计划于明年初发布自己的智能手表。而这到底是智能可穿戴的转折点,还是传统手表厂商的最后一搏?

2017-08-05 10:00 来源:品途商业品论 文/Alter 0 25004


禹唐体育注:

用“明日黄花”来形容可穿戴设备如今的处境似乎再合适不过,特别是在Jawbone破产清算、Fitbit股价暴跌、Apple Watch销量无解等背景下,唱衰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主流的声音,与四年前的风口论早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就在可穿戴设备不被看好的当口,却闯入了一批行业之内的野蛮人,LV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卡西欧计划于明年初发布自己的智能手表。而这到底是智能可穿戴的转折点,还是传统手表厂商的最后一搏?


落幕或者新生


不难理解LV、卡西欧等逆势追捧智能手表的原因,在不计其数的智能可穿戴品牌的冲击下,传统手表开始走向下坡路。


从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预测报告来看,2017年智能手表的增长比例将达到18%,年销售总额升至100亿美元,预计今年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可达2850万部,并表示在2017年底的时候,智能手表市场的规模大约将达到传统瑞士手表市场的三分之二。Canalys等第三方报告的结果似乎与智能可穿戴不被看好的趋势向左,原因何在?


一方面,无论是Jawbone还是Fitbit,代表性的产品多为智能手环类,却始终难以逃脱同质化的圈子。早期的智能手环厂商抛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却并未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局限性面临瓶颈,智能手环本身的概念由热转冷,在销量上的颓势便在意料之中。相应地,市场上涌入了大量的廉价产品,在市场不成熟状态下的价格战,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维持在“婴儿”时期和外界对于可穿戴行业的唱衰。


另一方面,尽管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被冠以“鸡肋”的标签,却不能否认智能手环等在市场教育方面的成功,尤其是早期大量低价智能手环涌入市场,计步、心率监测、提醒等基础功能早已深入人心。此外,谷歌已经不遗余力的向珠宝厂商推销自家的Android Wear,国内诸如智能表芯等公司也发布了针对传统手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手表在计时增值服务功能上,加入了一些数码功能和流行的时尚元素,这是传统手表所无法比拟的。


诚然,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无论是LV等奢侈品牌还是卡西欧、Swatch等传统手表厂商,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传统手表和智能穿戴最终走向融合,而非是鱼死网破的冲突与较量。事实上,传统手表厂商的抉择也为可穿戴产品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即场景化和垂直方向的突围。


诺基亚、谷歌等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2016年6月份,诺基亚以1.7亿欧元的代价完成了对电子消费公司Withings的收购,Withings的CEO加入诺基亚的健康团队,主要负责数字健康领域的研发。无独有偶,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也传闻在研发一款配备电子墨水屏的健康手表,同样由旗下的医疗机构Verily Life Sciences负责,且与Apple Watch和Fitbit不同的是,Verily这款手表并不是一款消费级设备,而是将之定位于医学研究之用。


在一连串的碰壁之后,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可穿戴领域的创业者,终于领悟了一个事实:智能手表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人体的感知和互动方面,其更像传感器而非计算中心。


打造价值闭环


那么,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让可穿戴行业走出寒冬吗?要知道整个可穿戴行业正逐步成为手机厂商、时尚厂商吸引用户的附属,单一的可穿戴设备很难获取利润,需要的是从产品到数据再到服务的价值闭环。


而要打造完整的价值闭环,智能可穿戴行业仍需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产品和服务的稳定可靠性。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两个核心价值在于,离人更近且佩戴时间更长。换言之,可穿戴产品必须摆脱“鸡肋”的产品属性,在智能手机功能更加广泛,智能手环等在计步、心率监测等基础功能上失去唯一性的情况下,找寻更符合刚需的产品形式已经成为可穿戴产品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比如与传统机械手表的融合,再比如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


另一个问题便是解决可穿戴产品的续航问题,在传感器而非计算中心的现实定位下,Apple Watch等与手机功能高度重叠,却又不具备独立使用价值,反而牺牲了续航和价格优势的产品,俨然不符合稳定可靠性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可穿戴产品的功能进行取舍,保留低功耗且刚需的核心功能,以延长产品的续航和美观度。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传统手表型外观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已经做到了4个月左右的续航时间,也就可以理解LV、卡西欧等积极进入这一市场的原因。


2、完善的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


进入2017年之后,智能音响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智能手环。所不同的是,智能音响的故事并没有局限在硬件本身,而是讲了一个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故事,相比于硬件创新,更偏向于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或许在可穿戴设备处于风口期的时候,也有一些厂商在场景和数据服务上画饼,可迄今为止仍处于空白状态。幸运的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可穿戴产品或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更重要的是,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驱动的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蓝海市场。从第三方报告来看,女性塑身美体、老人看护、幼儿看护、女性呵护、健康、商务、运动等场景的市场规模不可小觑。以女性塑身美体为例,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运动记录、体重记录等数据,结合用户的减肥计划,在饮食管理、运动规划、时间提醒等给出个性化的建议,还可以通过好友PK、实时分享等形成激励效应。有数据显示,女性塑身美体类的整体市场规模高达12-15万亿。类似的,借助可穿戴设备的温度检测、哭闹提醒等开发婴幼儿监护的场景,不用再担心孩子尿床和哭闹;对心率、血压、睡眠监测、情绪监测等数据的处理分析,导入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布局健康管理场景等等。


3、完整的个人行为和健康数据服务体系。


可穿戴市场的核心病因在于不同厂商之间的各自为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孤岛。就拿医疗方向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智能硬件搜集用户数据,然后通过后台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接到医院等大健康体系。包括苹果、三星等都在尝试构建起完整的健康体系,并通过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开发者的加入,一是这些解决方案在国内大多水土不服,研发成本虚高,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没有打通,二是用户习惯的培养仍然差强人意,用户体验被严重割裂,缺乏商业前景。


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公司曾发力个人行为和健康数据服务体系,比如百度的Duwear、微信的开发者平台等等,可项目大多处于停滞状态。深圳智能表芯的模式似乎为行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依赖自身作为行业链技术源头的优势,在提供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同时,让下游厂商快速推出稳定的产品,与合作伙伴一道打造了由硬件终端、人机交互、后台数据服务三大部分构成的PMPD系统。这一商业前景在于,让用户在终端体验上更加统一,建立一个完整的行为数据和健康档案,并为用户提供场景化需求,逐步演化成为兼顾生活管家、私人医生、健身教练和私人秘书为一体的智能系统。


总之,对于智能可穿戴行业而言,单纯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针对细分场景和细分人群才是大势所趋。与时俱进的,可穿戴领域的从业者是时候思考如何打通产品、数据、服务和商业之间的连接,形成更具想象力的价值闭环。


本文转载自品途商业评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被看衰的智能穿戴,场景化和数据服务才是未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