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变革让德国足球称霸世界

德国队的胜利,实际上是十多年的良好规划和对此的良好执行带来的胜利,是一次从世纪之交开始、几乎对德国足球实行全面更新的足球革命的胜利。

2017-07-06 10:00 来源:新浪体育 0 50935


禹唐体育注:

U-21欧青赛决赛当中,多名适龄球员被抽调参加联合会杯的德国青年队击败实力强劲的西班牙,第二次夺得欧青赛冠军;联合会杯决赛,多名主力轮休,由众多年轻球员和轮换乃至边缘国脚组成的德国队击败两届美洲杯冠军智利,历史上第一次夺得联合会杯冠军。有网友调侃称,FIFA世界前三是德国A队、德国B队和德国U-21青年队。德国足球恐怖的人才配置,也是很多人热议的话题。


德国队的胜利,实际上是十多年的良好规划和对此的良好执行带来的胜利,是一次从世纪之交开始、几乎对德国足球实行全面更新的足球革命的胜利。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德国足球的革命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又有多少能够为其他国家所参考借鉴呢?


钱花在哪里?找天才,练天才


看起来,如果要参考德国的模式,投入金钱似乎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呢?在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前的12年里,德国人建立了52个杰出的青训中心,366个地区教练基地,有1300名全职的职业教练向孩子们教授现代足球的基础内容。这些教练必须具备欧足联B级教练执照,在担任教练的同时承担起球探职责。回到2002年,当德国启动这一巨大的青训培养计划的时候,德国足协每年投入4800万欧元,各职业俱乐部这方面每年的总投入也是这个数。投入金额每年逐渐增长,目前已经是原来的两倍了。这样高额的投资,或许是德国足球为了上世纪90年代错过的机会而付出的代价。


时任德国主帅福格茨曾经多次提出警告:德国没有新的青年才俊冒尖,球队躺在功劳簿上,很快就会被别的国家超越。早在1998年,福格茨就提出过一个规模更小版本的人才培养计划,但直到2000年欧洲杯的惨败(1平2负小组垫底),德国足球才意识到人才已经极度缺乏。人才被忽略则是另一个方面:后来打破世界杯进球纪录的克洛泽,21岁还在踢第五级别的业余比赛,这是因为只有很少很少的球探会去这个国家相对偏远或者籍籍无名的地区考察球员。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希望避免这样的现象,总监约尔格-丹尼尔说道:“如果德国本世纪最好的天才恰好出生在一个山后面的小村庄里,从现在开始,我们也会找到他。”


天才球员是一个要素,球探能找到他们是另一个要素,而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培养。无论在草根还是经营层面,德国青训的大量投资都用在了培训教练身上,最高的一级则是各个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教练的理念也在更新,不是一味强调“钢铁意志”,而是拥有更多变的阵型,启用更灵巧的球员。想要复制德国青训的成功,俱乐部方面的这一关可能就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不是所有俱乐部都在乎培养本土的青训天才,他们不介意签下11名球员组队,更何况青年才俊本来就不必然意味着成功,想要保持耐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便是像德国这样的人才井喷,也同样有很多青少年时期非常出色,但最终没能打出来的潜力新星。


为什么德国球队就愿意投资青训?


如今,德国联赛的结构是这样的:德国足协负责国家队、国内杯赛和裁判安排,而职业俱乐部有自己的组织德国职业联盟,由它来运营德甲和德乙的赛事。不过这样的改变,其实时间并不太长。直到世纪之交的时候,整个德国联赛都是由德国足协来组织的,每个俱乐部都是它的成员。联赛与足协的分离更像是一种趋势,而非英格兰联赛和英足总那样的冲突或者敌意,因此在德国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理解:对德国足协有好处的东西,可能对俱乐部长期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国家队的成绩。举例来说,即便在降入德乙的2001年,弗赖堡队仍然响应德国足协计划,投入1000万欧元建设青训中心。


2000年欧洲杯惨败之后,德国足协立即开始寻求帮助国家队的方案,这个行动小组包括了来自7个德甲俱乐部的代表,鲁梅尼格担任主席。当时鲁梅尼格表示德国队的惨败令所有俱乐部感到震惊,而时任勒沃库森CEO霍尔茨豪泽的说法更直接:“我们都需要看看国家队,把它当做德甲第19支,也是最好的球队。”当然,不是所有俱乐部都和霍尔茨豪泽的想法一样,但这确实是德国足球革命中的一个关键点:联赛和足协以及国家队之间,没有太尖锐的冲突。


另一个因素,是缺钱。从2001年后半段开始,德国足球陷入一个财政危机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基尔希危机”。从基尔希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开始,基尔希危机逐渐演化成席卷整个德国足球界的金融危机。2002年4月,负债22亿欧元的基尔希集团宣布破产,这给了德国足球沉重一击,因为当时他们拥有德国联赛的转播权,并且拖欠了职业联盟至少8亿欧元转播费。非常依赖转播费的小俱乐部受到重创,大俱乐部也陷入财政的困难期。此前进行一系列大规模投资的多特蒙德更是严重受挫,险些在危机当中破产。受基尔希危机的影响,德甲球会在转会市场严重缺少竞争力,因此只能把目光转向自家的青训产品。


多特蒙德的例子很有意思:在基尔希危机之后,多特就和培养青年才俊联系在了一起;但早在93-98年,多特就连续5年获得德国U-19青年联赛冠军,却没有多少青年人能进入一队。而那正是多特队史的辉煌期,球队获得德甲两连冠,还问鼎欧冠。曾经的多特,也是对青年球员不那么感兴趣的,这甚至导致他们差点因为破产被踢出德甲联赛。基尔希事件之后,各个俱乐部更加注重本身财务结构的健康稳定。这就引出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德国联赛的规定,要求职业俱乐部更加注重青训的培养。无论是著名的“50+1政策”,还是申请联赛参赛证需要满足的诸多涉及财政的条款要求,都旨在保证财政方面的稳定性。


这些规定甚至详细到每个队要有多少德国青年队的适龄球员,要有多少教练和队医,如何与当地的学校互动等等。不符合规定,就会被踢出职业联赛。在2001和2002年,德国足球的人才培养计划指出,每个德国职业球会都需要新建或者维护一个顶级的青训中心,并且要培养新人。作为德甲巨无霸,拜仁已经获得了五连冠,并且也有充裕的资金可以投入到转会市场;但赫内斯回归主席位置之后,却提到了拜仁青训营已经多年没有给一线队输送顶尖人才的现象,并且非常看重拜仁下赛季就将正式启用的新的青训中心——它耗资7000万欧元。


“新背景”才俊来了,新鲜少帅来了


德国球会拥有很长时间的属于球迷群体导向的历史,俱乐部的情形和英格兰很不一样。多特蒙德可能是最后意识到这一点的(直到基尔希危机),但他们也建成了青训中心。不过除了德国足球本身的革命之外,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也在德国的人才崛起当中起到作用。2009年,德国队第一次夺得U-21欧青赛冠军,那批球员中有好几名后来的世界杯冠军主将。当时有其他国家背景的球员,其实非常多:博阿滕、厄齐尔、赫迪拉、法比安-约翰逊、冈萨洛-卡斯特罗、贝克、奥戈、埃德、本-哈提拉、伯尼施、德贾加……这或许是对德国终于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最终确认,移民后裔们也开始加入德国国家队。


对德国足球来说,这样的改变发生在整个足球结构进行革命的时期,其实算是幸事:你开发了更大的球探网络,而正好可供挖掘的球员也明显增多了。与此同时,德国的足球文化也在发展,克林斯曼、勒夫、克洛普、朗尼克等一批主教练带来了新的理念,如今德国足坛也是少帅辈出。2004年,在本土世界杯前,德国队选择了没有任何执教经验的克林斯曼。当时看来这或许是非常疯狂的决定,但也说明德国足球的理念在逐渐发展进步。在德国足球的这场革命当中,克林斯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踢不出来,怎么办?


在德国足球界,U-12层级的球队间就会有赢得冠军和升降级的竞争关系存在。曾经负责过青训发展工作的前德甲名帅杜特解释道:“每一年总有一些比赛要去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还是良好的训练。”赢不是唯一的,但需要有这种去争夺荣誉的心态。既然存在竞争,那么在如此多的青年才俊当中,肯定会有“踢不出来”的情况,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卫报》对弗赖堡的青训进行了揭秘,这支德甲小球会就会选择有教师背景的教练组成员,为青训球员们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主帅施特赖希表示,球队有义务去思考,如果这些小球员踢不出来,要怎么办。


杜特曾经表示,弗赖堡各级青年梯队的小球员们,一周去学校达到34个小时。兼顾训练的情况下,这怎么可能呢?杜特说了:“在我们青训营,大多数人成不了职业球员,他们需要找工作。学校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然后才是足球。我们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成为职业球员的机会,但也给他们两条路。如果80%的球员进不了职业队,我们需要给他们找出路。在这里踢球的孩子,大部分后来都选择了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当然在场上,我们也需要聪明的球员。”能提供这样足球+教育、课前课后训练的条件,当然离不开德国足协的支持。


德国青训到顶峰了吗?近年来持续的人才井喷,让人考虑德国的青训工作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当然,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要保持住良好的发展势头也绝不容易。德国足坛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变革,不过这和德国足球本身的历史传统、联赛结构以及当时一些相关足坛和社会局势的变化都是有关联的,同时这也要求德国足球人绝佳的规划、执行和创新能力。有钱、愿意砸钱从来只是德国青训这座大厦的众多支柱当中的一根,还有很多东西是不那么容易学来的。


本文转载自新浪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称霸世界!德国足球十年革命 中国为什么学不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