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健身卡为何撬动1500亿大市场?中国健身产业30年深度解析

中国的健身产业正处在大爆炸前夜,在新消费内参看来,中国的健身产业经过了这几年的波动之后,随着外部用户需求的不断上升,正在重新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2017-07-04 12:00 来源:新消费内参 文/龙猫君 周杏苑 0 68485


中国的健身产业正处在大爆炸前夜,在新消费内参看来,中国的健身产业经过了这几年的波动之后,随着外部用户需求的不断上升,正在重新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这中间,中国的健身产业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光,经历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复杂多元产业链的过程。这中间也涌现出大量的投资与创业机会,健身产业的风口正在来临,龙猫君希望这篇文章让你对这个行业有清晰地认知。今天新消费内参就带着大家一起透视与扫描这个已经成为风口的大产业。


 第一部分:中国健身产业简史


1.1  中国健身产业的起源


说起中国的健身产业的开端与发展,就不得不首先提到两个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两个比较关键人物,或许中国的健身又是另外一种开端了。


事实上,相比于美国发达的健身产业,中国的健身习惯与消费要晚的多,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一种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才终于开始萌芽起了健身意识。


上世纪80年代,健美操这种运动开始被引入中国可以被视作中国健身的开端,在这里,龙猫君有必要简单描述一下健身操。


据公开资料记载,健美操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古希腊这个国家喜欢用跑跳、投掷、柔软体操和健美舞蹈等各种体育项目进行人体美的训练,他们可以说是很早提全面发展的国家。因为他们提倡用“体操锻炼身体,音乐陶冶精神”。


而与此同时的古印度,也在流行另外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那就是古瑜伽术,与健美操不同。它讲究的却是把姿势、呼吸、意念结合起来,通过健身、调息、调心运用意识对肌体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健美身心,延年益寿的作用。


而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那就是提倡体操与音乐的结合,这些元素都为真正的现代健美操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已经形成了许多健身操流派,但是对于推动现代健身操的大发展有两位关键性人物。


一位是美国太空总署的医生库帕博士,他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为太空人设计必须的体能训练内容,就已经有了现代健身操的萌芽的感觉。


而真正让健身操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健身运动的,则不得不归功于一位传奇人物,那就是著名的影视明星简·方达。这位传奇的影视明星简·方达,她拥有是多重角色,她既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多次获得奥斯卡。


但同时她也是一位崇尚美丽的健美大师,她在1981年出版了一本对于健美操在全世界推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书籍《《简·方达健美术》》,从此健美操开始席卷全球,在全世界传播和推广开来。


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简·方达的健美操开始被引入中国。中国的街头开始出现了以器械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可以说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的健身产业开始有了开端。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中国的时期的健身项目还非常的单一,只有健美操和器械为主的健身房,整个产业都处在起步阶段,而那个时候健身也只流行在极小的圈子里。


中国人的健身意识还处在起步与萌芽阶段。而当时的场馆最大的也不过只有数百米,人们健身的目的不是健康的需求,而是追求的身材的柔美。


这中间又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此时中国已经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除了基本的温饱需求之外,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需求,这个时候马华的“健美五分钟”使得健身操迅速在中国开始普及。


出身于1959年的马华,应该在中国健身产业的发展史上记下浓厚的一笔。早年就读于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她,先是参军入伍,后来退役后开始涉足健身行业,之后通过中央电视台“健美5分钟”栏目,使得大众健身操在群众中得到了迅速和广泛的普及。


1991年至1998年间,马华在月坛健康城担任健身操教练。三年后,马华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马华健身俱乐部,马华既是教练员,又是经营者,她的俱乐部里女学员的人数,在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名列前茅。马华健身因此成为了京城健美行业的一面旗帜。


1999年起,马华在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开办了10家分部,使马华健身体系在其他省市得到了推广。


但是让人惋惜的是,在中国健身产业迅速爆发成长的今天,马华已经没有机会看到了,她于2001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不得不说,简.方达和马华对于推动中国健身产业的诞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遗忘的两位人物。


除了两位重要对中国健身具有推动意义的人物,回看历史,对于中国健身产业而言,199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1995年的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个纲要的颁布对于推动我国居民健身习惯的养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健身开始真正走入大众视野。也是这个时期,我国健身产业开始1000平米以上健身俱乐部,但是这个时期,依然没有诞生比较大型的健身连锁品牌。


健身这个产业真正具有了飞速的发展必须归功于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


与此同时,由于2003年受到SARS 事件的影响,在这外部因素的刺激之下,中国健身开启了极速前进的浪潮。


在这一时期,日后在中国健身产业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浩沙健身、一兆韦德、青鸟、英派斯等健身俱乐部开始走上中国健身的历史舞台,也是在这时期开始了快速扩张的路线,国外的健身品牌也抢滩中国,中国健身产业开始进入到黄金发展期。


但是好景并不长,在10年前后,中国健身俱乐部曾经在有一段时间陷入到固定成本高、关店频繁的时期,此后数年,健身产业开始陷入到低谷。


2014年-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认为已经变身为传统产业的健身行业开始出现新的玩法,随后几年类似于乐刻、超级猩猩等新业态的健身模式开始兴起。


尤其是在以90后为核心的主力健身人群开始登上消费舞台之后,健身产业又重新开始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各路资本也开始纷纷涌入,中国健身产业又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纪元的阶段。


1.2  中国健身产业与全球健身产业的对比


前面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中国健身产业的简略状况与起源开端,让我们重新从商业角度再来看看健身这个产业链。


对于健身这个产业而言,其产业状况的良好程度与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美国做为经济大国,其健身产业一直居于全球前列,据公开数据显示,在全球健身市场中,美国、英国、德国居于前列地位。


这里重点要介绍一下美国健身市场,美国是世界上健身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健身产业的关键数据上居于领先地位。其所属的市场是目前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娱乐市场。


在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金,2010年的时候已经可以占据国民总GDP的百分之3。


看一个国家的健身产业,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2  会员数与健身俱乐部数量;3  关键的人口渗透率指标;4 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程度。


据公开市场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俱乐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会员数达到了1.45亿。


美国市场作为其中的翘楚其中的几个关键的数据指标都居前列:


在市场规模上该国市场约为1800亿(人民币),拥有超过35000家健身俱乐部,美国持卡健身俱乐部会员数达到5570万人,占其总人口规模约为17%,所以其核心指标渗透率约为17%。


该市场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健身巨头life  time  fitness,其市场占有率超过5%,年营收规模超过12亿美金,它在2015年则刚以40亿美金的价格被私有化。


全球市场上来看除了美国之外,英国与德国也是中国市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市场,通过上面的几组数据指标,我们来了解下他们:


英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健身市场,拥有会员数量约为830万,收入约67亿美金,拥有俱乐部数量约为6000多家,全国渗透率约为9.7%。


德国市场则是全球第三大健身市场,拥有会员数量908万,收入约为62亿美金左右,整体渗透率为14.6.。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健身市场,其市场渗透率都已经能接近全国人口的10分之1,而美国更是达到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健身的渗透率。


只要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健身市场,与全球领先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


1 中国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与日本差距数约为20多万会员数的差距,但在整体收入上日本营业收入却为中国营业收入的2.5倍左右,显示中国本土健身俱乐部在人均消费比重上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和提高空间。


2 在会员渗透率上中国健身俱乐部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差距巨大,而渗透率高低一方面与健身意识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关联性,但是另一方面也与健身价格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有极大关系,如果中国健身俱乐部能进一步推动更多平价与低成本健身服务,健身渗透率有望能够进一步提升。


3 在会员APRU值来看,与我国的近邻日本相比,日本平均会员APRU值可以达到1240美元,而中国大陆的APRU值则为536美元,这中间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健身市场虽然近几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相比于全球领先市场而言,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1.3  中国健身市场的现状与格局


a 定义与模式


中国的健身市场是一个链条完整,有着体系化建设的一个产业,而所有与健身相关的产业我们统一称之为健身服务业。根据公开资料的定义健身服务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他以体育健身项目为中介,为参与者提供满足各种健身需求的服务。


健身服务业按照经营的性质可以分为公益性、半公益性、商业性三大类别。在这几种模式之下,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会员数量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但是我们不得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健身行业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1  一线城市渗透明显,二线城市初步渗透,健身俱乐部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


目前由于用户健身习惯还没养成,所以在一线城市明显优于二线城市,但健身习惯随着社交媒体的扩展,正在逐渐向三四线城市渗透。目前大型健身连锁基本都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与三线城市能接受的健身产品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性。


观点2  这个行业依然是一个重资产驱动的行业,其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回报周期较长,且行业整体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一家小型健身俱乐部的投入约在30-100万左右投入,中型健身房的投入大约在100-200万左右,大型健身房在200-500万左右。综合计算下来,一般的健身俱乐部在完整的收入扣除具体各项开支后的毛利在30%左右,而如果固定成本管控略不严格或者第二年会员收入续费率下降,是非常容易亏损的。


而最终事实上展现的现状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中国健身俱乐部整体能够盈利的20%左右,勉强打平大约为20%,剩下的基本都处于整体亏损的状态。


现状3  健身产业链普遍大而不强,相对于国外已经产生独角兽行业,依然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


行业最近几年来虽然得益于整个消费市场,但受制于原有的成本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的限制,导致整体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美国的健身产业链条分工明确,上下游完整,并且拥有强大的内容输出与品牌运营能力,在用户的持续续费环节做的非常出色,导致营收持续上升。


跟中国其他消费服务行业一样,健身这个行业也面临着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力成本攀升,整体行业人员素质不高,职业化程度和优秀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尤其在优质的健身教练供给,以及专业化的健身房运营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目前这个庞大产业还没能够产生向国外的顶级连锁健身品牌,但是从未来来看我们依然非常看好这个与体育、健康、大消费甚至文化形成交叉的产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中国千亿健身产业链如何掘金?


在前面一部分我们一起整体的看了看中国健身产业链的现状与国外健身产业之间差距的对比,虽然在产值与产业结构上还处于比较落后,但在增长速度上中国健身产业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并且有了快速的发展,而中国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依赖于以下几个核心的要素与动力:


1 整个人口结构快速的变化。由于80/90人群成为消费的主力人群,他们受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影响比较深刻,也更早的接受了健身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在他们的认知的观念里,良好的身材与健康的锻炼习惯,已经成为他们广泛认可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而健身产业的爆发以及马拉松长跑市场的爆发也是间接在验证该观点。


2 三、四线城市迅速城镇化以及大量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的迅速回流。引导着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健身产业更加广阔的市场是要品牌继续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几年在持续上升。


3 国家鼓励体育与全民健身政策的刺激。近几年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提供更多利于体育与健身产业的政策,也在大力鼓励体育产业发展,这也为刺激健身产业的爆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近年来,随着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肥胖等问题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种情况下,选择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


5 生态产业链不断地成熟也反向刺激和反哺用户提升自我的健身意识。由于涌入到健身领域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为这个生态链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这就进一步地刺激了年轻用户尝试使用更多新的健身产品,共同助推这个产业链发展。


总体来看,这条健身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下面龙猫君就为大家来重点解析一下我国的健身产业链。


龙猫君认为我国健身产业链可以分为健身产业链上游的内容与工具供应商(包括器材、教师、内容与课程研发)。


中游的平台服务商(健身俱乐部、瑜伽会所、工作室),下游用户服务商,以及围绕着健身产业链提供周边SAAS、服装、食品等供给商,下面龙猫君就分别按照产业链上下游来对这个领域的玩家们进行盘点与总结。


2.1上游:内容与工具供应商


健身器材市场


健身器材是我们认为的整个健身市场消费的上游,脱离了健身器材的供给,健身产业最重要的内容供给就没有了。


关于我们这个健身细分的领域,有一句非常精准的描述,就是,我国是一个健身器材的消费的小市场,但却是世界上健身器材制造的大国。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健身器材自06年以后才开始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由2006年的17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左右。


之后在2014年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相比于2013年有了15%的增长,行业销售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大关,而最新数据显示,健身器材市场已经突破400亿,未来有望达到600亿左右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健身器材市场中,主要分三种类型客户:


分别为国内私人健身器材市场(受限制于我国居民的居住、经济因素限制,目前还不是主流购买市场);国内企业与政府事业单位采购(健身俱乐部、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高端社区);海外代工市场(该部分是目前我国健身器材目前主攻市场)。


总体而言,器材市场是健身市场总产值1500亿市场中较大一块,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目前我国健身器材市场本土品牌主要参与环节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环节。在上游的品牌端与海外大品牌之间差距较大。


我国健身器材品牌参与市场的方式主要是为世界顶尖品牌进行贴牌市场,以2014年为例,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能够达到95亿美金左右,而中国制造的比例能够达到53%左右



2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健身器材市场高度集中,全球70%市场掌握在少数几个品牌之中。而在国内健身器材市场也是如此表现,国内高端健身器材市场基本本国外品牌垄断,而中国品牌只能集中在中端市场,下图就是世界顶尖健身器材品牌的简介:



而本土品牌这几年也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在高端市场还没有办法与上面的品牌进行竞争,但是在中端市场则占据这一些主导地位,目前这个领域主要的品牌有下列品牌:


3  受到行业周期性和区域性影响较大。由于目前中国用户很多还没有养成健身习惯,或者大量使用无器材的健身模式,所以健身器材并非刚性需求市场。


而高端器材市场又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所以经济环境对健身器材影响比较大,同时由于健身器材市场还是一个制造业市场,受到上下游市场的影响还比较大,目前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市场。


4 总体而言,我国健身器材市场,还处于早期竞争阶段,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以及零售终端品牌打造上还处于早期阶段。


因此龙猫君认为短时间内涌现新品牌的机会窗口期还没有形成,但是本土品牌存在着整合合并以及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可能性机会,尤其是随着下一步私人健身器材市场将会进一步成熟,可能中间蕴藏着打造新一代健身器材产品的机会。


教师培训与认证


一个成熟的健身市场离不开专业的健身教练供给,由于健身教练行业不同于传统的职业运动员培养方式,在中国目前还比较缺乏系统的健身教练认证与培训体系,尤其是统一的健身课程内容的规范。


目前在这个领域进入的创业者都还比较早期,而2016年动域资本投资的one fit健身学院是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OneFit隶属于上海禅蕴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健身品牌,2010年成立于上海,经营项目分别为健身教育培训与大众健身训练。OneFit团队与全世界顶级训练机构IMG,EXOS,NSCA,全球体能宗师Mike Boyle和健身届灵魂导师Todd Durkin等建立学习与长期教育输送关系。


作为国内少数与世界训练体系同步的体能训练基地,也是Under Armour国内独家赞助的健身培训机构。现有上海、武汉、成都两大培训基地,五所运动训练中心。


目前该公司主要提供:大众健身训练、零基础教育、继续提升培训、管理运营等服务。


本质上该行业是一个送水的行业,龙猫君认为这个行业之所以在本土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品牌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如果可以解决以下因素,这个行业将会存在比较大的机会:


1 行业教练缺乏全国统一认可的规范体系的认证。虽然亚洲范围内拥有AASFP这样的亚洲范围内的认证与培训机构,但是要统一国内的教练认证与标准的标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证体系与统一职业化内容的推广。这个行业需要出现一个得到所有健身俱乐部全行业的认证与评价标准体系。


2 适合本土用户群的内容专业提供商还没有出现(这块龙猫君还会提到,没有一整套的符合全国范围用户的内容的认证),而单纯的认证和简单培训对于中国的教练体系而言还是不够的。


这需要系统化输出他们更多的专业化技能。这个领域真正的爆发和切入是中国出现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内容研发商,虽然AASFP已经覆盖80%的连锁俱乐部,但在更多垂直细分内容里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内容体系。只有深度打通内容研发+培训认证+再培训机制才有可能创造出大品牌公司。


总结:这个市场机会较大,但是可能出现的机会不只是单一简单的认证与培训服务,而是拥有丰富的内容研发能力再加上认证能力的公司更具有机会。


内容与课程研发


这一块龙猫君不重点讨论,因为这块在中国健身创业市场还相对比较空白,虽然有类似韩国郑多燕这样的IP内容品牌,但是中国本土内容研发上还有非常大的空白机会,我们看好此部分市场:


1 中国缺乏个性化的内容研发。针对更加垂直的健身市场,需要更加个性化符合中国本地健身人群的内容,中国目前大多数健身俱乐部缺乏系统地内容研发能力,本质还只是简单的场地租赁服务。


什么时候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可以成系统地研发内容,中国将会出现健身巨头。鉴于中国目前中国中小工作室众多,为这些俱乐部、工作室提供内容研发与个性化课程输出的品牌我们将会持续看好。


2 健身网红品牌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卖货的网红品牌上。比如暴走的萝莉并不是类似郑多燕这样的内容型IP,什么时候中国拥有系统输出内容能力的IP,就会有大投资价值。


3 可以对比一下教育界的好未来。如果某个健身俱乐部具有了标准生产输出内容的能力,逐渐弱化对私教个人能力,就可以规模化批量化成产同样教学质量的内容提供者,就具有了规模化、标准化可能性。


2.2  中游:平台服务商


这是整个健身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主要服务商包括健身俱乐部和最近几年大热的私教工作室两大类别,下面龙猫君一一为大家介绍其中重要玩家,这一块也是资本重点投资的领域之一,也是这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体验交付环节。


健身俱乐部


在文章开头龙猫君已经介绍过健身俱乐部的具体的业态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这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是以下几家健身俱乐部:


总体而言,国内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呈现出下列的特点:


1 初期投入较大,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型生意,回收周期比较长。


2 续卡率较低、私教离职率高,竞争激烈。但是还停留在初步的价格竞争阶段,依然是一个销售导驱动型行业,内容研发能力较弱。


3 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更高。还没有完成全国扩张,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竞争,每个品牌明显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4 容易出现私教离职带走客户的现象。整个行业的品牌忠诚度不高,下一步需要继续强化系统内容能力的研发与强化。


健身工作室


随着传统健身俱乐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逐渐出现一些在面积上更小型的工作室和精品工作室来满足新一代用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总体而言健身与瑜伽工作室主要分为自助连锁工作室、精品单项工作室、私教工作室三大类别,这三类工作室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A  自助连锁工作室


1主打小型面积为主的场所,一般经营面积在100-300平为主,强调私教,


2 同时主打全自助服务,价格策略上主打低客单价为主,核心面对的用户群是小白健身用户和白领,选址策略上以写字楼和社区为主。


3 模式优势:  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降低了选址难度;整体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降低较多; 由于普遍客单价比较低,会减少销售压力与成本,用户有较高复购率;容易实现复制的标准化,从投资逻辑上是可以实现规模化扩张的模式。


4 不利之处:客单价太低,对于如何快速收回成本还需要观察


典型创业公司:超级猩猩、乐刻、光猪圈


B 精品单项工作室


所谓精品单项工作室是就是围绕着某个单项运动为主的健身工作室,一般价格收费比较贵,客单价比较高,能够满足中高端用户个性化需求。


1 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一般满足的是特定需求用户,人群相对比较固定化、客单价比较高。


2 单店面积普遍在100-300平米左右,比较热门的有单车、泰拳、高温瑜伽等,核心用户群都是比较高端的用户客群。


3 模式优势: 用户精准,维护成本和获客成本较低,此类用户主要依靠口碑传播; 客单价比较高,由于投入低、客户维护成本低,比较容易盈利。


4 不利之处:营收天花板明显,相对服务半径比较小,不容易形成大规模连锁,对老师依赖性极强。


国内典型创业公司:SpaceCycle 、GuCycle、壹季体育


2.3 下游用户服务商


下游的用户服务商主要包含几大类别,分别是内容社区、工具类应用以及周边服装、食品领域的创业者,这一部分的服务商大家剧本都比较了解,也见得比较多,龙猫君只做简单的总结:


内容社区提供商


keep:运动健身App领跑者keep是目前该领域领跑者,通过内容快速切入之后迅速发展,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为内容电商+部分2B的广告营销收入。


其他该领域比较活跃的创业公司有Fittime、每日瑜伽、Wake、火辣健身等。


工具


咕咚、乐动力、悦动圈、行者等。


总结一下:


1 对于目前这些无论是内容社区还是工具类社区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持续的保证社区用户的活跃性上,同时如何持续的生产优质内容是最大问题。


2 对于单纯的工具类应用而言,如何持续提升用户活跃度,以及进行有效的用户留存转化是这样工具类应用必须面对的问题。


食品与服装


目前该领域专业的创业型公司较少,虽然有类似heyjuce、甜心摇滚沙拉这样的果汁和沙拉品牌,但都不是专业级面向健身用户的产品,目前龙猫君有一些朋友正在该领域创业,比如生产专业的健身酸奶品牌,专业的健身餐等,但是还处于较早阶段。


第三部分:中国健身产业消费升级下的趋势与投资机会


通过龙猫君前面系统对产业进行的介绍,龙猫君看好以下创业与投资机会。


1 具有非常强专业化内容能力的健身连锁俱乐部依然具有重大的投资机会。


美国健身连锁领域已经出现40亿美金级别公司,中国庞大的健身消费市场依然也存在这样的投资机会,前提是该健身俱乐部具有良好的内容与研发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健身教练孵化认证培训能力,就能够有机会实现规模化扩张机会。


2 三四线城市还有广阔的健身俱乐部投资机会。随着三四线城市越来越与一二线城市消费习惯接轨,还具有广阔的投资机会,投资机构可以重点投资区域性品牌,未来有机会被一二线龙头品牌整合。


3 专业的内容研发商还非常稀缺。健身领域的内容研发商如同餐饮产业的专业供应链服务商,未来有哪一个品牌具备超强内容研发能力,就有机会以内容为切口切入教练培训、认证、孵化的生意,再往后切入则可以成为专业的健身物业运营商,所以建议投资机构重点投资具有内容能力的头部品牌。


4 单个的专业化健身工作室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比如垂直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工作室。如果团队有很好的内容研发和系统培养教练能力,该细分品类在中国人群具有较大广普性,建议该投资机构可以重点投资若干个头部品类。


5 满足用户更加个性需求的健身服装、食品的本土品牌还很稀缺。也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对比lulumoon这个超级巨无霸,中国也应该具有类似本土品牌的投资机会,同样在专业的食品领域和健身代餐产品领域也有机会,但要求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6 低价健身产品的投资机会。任何原来小众专业级产品都存在通过降低专业难度和成本价格实现大众普及化可能性。所以谁能创造低成本性价比产品就如同如家酒店在酒店业革命一样,会带来这个行业的重大变化。健身器材领域小型化和平价化也是一个趋势。


总之该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工具等领域也有机会,需要投资机会们从上游往下游布局。


本文转载自新消费内参,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一张健身卡为何撬动1500亿大市场?中国健身产业30年深度解析!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