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协:一场优质马拉松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期的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尴尬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是参赛者太挑剔,还是组织者有欠缺?一场优质的马拉松应该是怎样的?

2017-07-02 16:00 来源:搜狐体育 0 57741


马拉松赛事的井喷,体现了这项运动在群众中蓬勃发展的态势。而随着更多赛事的应运而生,近期在比赛中也在起跑、冲刺阶段出现了一些纰漏,有的比赛中也出现了饮水站没有水的尴尬事件。是参赛者太挑剔,还是组织者有欠缺?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请他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起跑


典型案例:


在5月份举行的一场马拉松赛事中,在其向每位选手发放的赛事手册及赛事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竞赛规程中明确标明比赛起跑时间为早上8时。赛事当天,8点已过,部分跑友未等鸣枪就提前起跑。赛事主办方召回抢跑运动员(部分),随后比赛在8点04分正式鸣枪起跑。


水涛解读:这个事件的发生严格说来是赛事组织方面的问题。一项赛事的成功与否,也是考察多方合作协调的一个过程。组委会对赛事组织的经历和经验、重视程度、责任心如何?运营公司在实操的时候有没有认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或者是在赛事组织方面的环节安排上有没有做到避免这个事件的发生?另外还有我们的裁判有没有失职、失误?


从这个赛事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只要上述三方,任何一方坚守自己的职责,都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三方同时出现问题,没有沟通,没有协作,没有责任心,没有专业素质,现场一片混乱,最后的体现就是在一个节点上爆发,出现过错。


这也反映出目前我们虽然制定了许多标准、开展了一些培训,但是在开跑仪式这一方面的组织和控制上,还是没有真正让赛事的承办方、组织方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程度。


下一步我们要对赛事总监、或者是赛事的现场总指挥进行培训。实际上分解开来大家都明白,但是现场一定要有一个总控,总控涉及到对赛事总体计划方案的制定、流程的执行,对赛事现场的把控,涉及到对音乐、音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赛事展示方面,包括画面,这些方面的控制,时间对接,电视直播时间的统一,嘉宾上台礼仪时间对接,赛事起点裁判的组织工作对接,一系列细致琐碎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人总控制,这个人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专业技能,这些做到了,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杜绝的。


说到运动员,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并不负主要责任,不是说没有责任。因为枪没有响你不能跑,这是一名运动员最基本的参赛素质,也不是说赛事手册上说了8点起跑,枪没响也必须要跑出去,因为比赛中各环节涉及到很多情况,确实很难保证分秒不差。主要还是赛事组织的问题。


标识


典型案例:


在3月份举行的一场马拉松赛事中,最后的赛道设置是在直道之后,需左转进入最后100米冲刺赛道。由于雨天视野受限,在冠军争夺战中,排在第一、第二的两位选手未能及时拐弯,撞向赛道边护栏,跑在第三位的选手发现这一情况并及时调整,最终逆转夺冠。


水涛解读:这个案例同样说明了我们的赛事在组织上出现了问题,是专业水平不足的一个表现。从赛道的设置上,应该说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有个直角拐弯是比较忌讳的。因为专业选手在最后冲刺的时候速度很快,在冲刺前设置了一个直角转弯应该是要尽量去避免的。


如果在终点的选择上因为客观条件确实无法避免地要出现一个直角弯,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避免发生这个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比如赛事的标识,在前面500米、200米、100米有标识来提前告知,前方有个直角拐弯。


第二,在赛道的设计上尽量做成一个弧形弯道。


第三,也最主要的,在赛道上安排锥筒之类的标志物,放密集一点,醒目一点,尽量能够体现出一个整体赛道的曲线。尽量让跑到最后时刻比较疲乏的选手,也能够注意到赛道的变化。


第四,在比赛比较重要的赛道,特别是有变化的地方,赛事组织者应该安排裁判和志愿者,哪怕是简单的人墙,一个手势,都能够给选手明确的指引。


当然,我们也都看过、甚至参加过马拉松的比赛。一个赛事组织得再好,标识再清楚,也会出现问题。


比如许多年前的北马,终点还在工人体育场,运动员进去之后要围着跑道再跑一些距离冲线。我们的标识很清楚,也有裁判指挥,还是出现过运动员跑错方向的现象。这个时候人在大脑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但这是个别现象。现在我们的比赛都在公路上,标识、隔离、人墙等方面共同作用,是能够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的。


饮用水


典型案例:


在5月份举行的一场马拉松赛事中,举办地地处高原,温度高,树荫少,首个饮/用水站从7.5公里开始设置(而在发放给每位参赛选手和赛事官网的竞赛规程中,明确标明5公里开始设立饮/用水站),并且当5个半小时的官方领跑员到达时已经没有饮水补给。


水涛解读:无论是从国际田联的规则,还是我们的组织标准,从5公里开始,每5公里一个饮水站;从7.5公里开始,每5公里有个饮料站/用水站,实际上就是从5公里开始,每2.5公里就应该配置一个饮/用水站,这些标准和规定都是非常明确的。在我们的培训和赛事举办之前的陈述中,都是非常明确的,毋庸置疑的。


这个案例中出现的5公里处没有设置水站的情况,我们赛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了解,明确了赛事组织方面的责任,是由于组织脱节造成的。凌晨物料准备时,达到5公里处并没有把水放到相应的位置。由于比赛经验的缺乏,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实际比赛中,又恰逢天气比较热,5公里处没有水,引发了跑友大面积的吐槽。这种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因为我就特意选择过一个比较炎热的天气去参加了一场比赛,当天也是阳光充足,跑到5公里的时候,对于水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没有水,对身体、对精神,都是很大的触动和反感。


我们讲精品赛事、共办赛事,第一讲的就是“标准”,只要符合标准,大家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异议。同时在比赛中,也确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赛道制宜,比如说5公里点正好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不适宜摆放饮料站,那么我们可以适当把这个点调近一点、调远一点,这只是微调,但5公里处这个饮料站是一定要有的。


这个地方没有水,直接就会导致后面水站的压力,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搜狐体育,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田协解读:一场优质马拉松的正确打开方式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