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香港马拉松20年变迁

时至今日,从第一届只有千人发展到2017年超过7万人参赛,近1%的香港市民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渣打香港马拉松赛逐渐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城盛事”。

2017-06-10 12:00 来源:新华网 记者/刘宁 0 58001


夏日的香港早已湿热难耐,维多利亚港边的跑道上,徐志坚与一帮跑友大汗淋漓。这位在2016年渣打香港马拉松上跑出香港本地选手最好成绩的跑者今年未能如愿再创佳绩。


“无论成绩如何,我都会跑下去。跑步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我认识很多好朋友。渣打马拉松已经办了20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爱上跑步这项运动,明年的比赛我还会参加。”徐志坚说。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渣打银行于1997年首次赞助香港马拉松赛事,复办中断三年的“港深马拉松”。跑手们从香港上水北区运动场出发,经过深圳皇岗口岸,至深圳体育馆冲线,有着香港顺利回归的象征意义。共有1000多人由香港出发经皇岗跑到深圳,那时这项比赛还叫做“渣打港深马拉松”。


赛前一晚,主办方收起所有参赛人员的回乡证,统一交予出入境部门办理手续,并发给他们一个“筹码”,经过皇岗时扔下即可过关,选手们冲出地铁站扔下一次性车票的画面定格在了那个历史瞬间。


1999年,赛事首次移师至香港市区举行,以香港岛的中环金融中心为起点,以九龙深水埗运动场为终点,吸引了7000多名跑手参加。


2000年,参赛人数首次超过一万人,赛事在九龙尖沙咀弥敦道起步,经过西九龙公路、长青隧道,在青马大桥及汀九桥折返经西区海底隧道,终点设在了湾仔金紫荆广场。


2005年,渣打香港马拉松赛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认可,成为“M”品牌赛事,即在香港举行并获得认可的大型体育赛事,参赛人数首次超过两万人。


2006年,赛事迎来第十届,参赛人数再创新高,接近4万人。


此后,挂上“M”品牌赛事头衔的渣打香港马拉松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并在2012年首度获得国际田联认证为铜标赛,2013年升级为银标。


时至今日,从第一届只有千人发展到2017年超过7万人参赛,近1%的香港市民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渣打香港马拉松赛逐渐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城盛事”。


赛事主办方香港业余田径总会主席关祺表示,香港马拉松以服务好本地民众为第一要旨,赛事完全是市场运作,加上特区政府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吸引越来越多香港市民参与。


作为“M”品牌赛事的一个项目,渣打香港马拉松只是香港举办大型赛事吸引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每年香港都会举办多项世界级体育赛事,吸引世界顶尖的运动员来港竞技。其中的“M”品牌在2017年就包括香港马术大师赛、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国际排联世界女排大奖赛等12项赛事。


香港山多路窄、人多楼高,生活节奏快,受场地狭小、闲暇时间少等条件限制,民众自认这个城市体育运动氛围不浓。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体育委员会设立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协调与各体育组织、旅游业和私营机构紧密合作的策略和措施。


为了扶植更多可持续举行的大型体育活动,该委员会于2004年11月设立了“M”品牌制度及支援计划。“M”品牌活动从多个方面实施具体措施支持香港举办大型赛事,如资助可持续举行的“M”品牌活动为期三年的免息贷款及直接补助金,以及不设年期限制的等额拨款;此外,还包括统筹各有关政府部门的后勤支援,以支持“M”品牌活动的策划和举办等。


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主席郭志梁说:“‘M’品牌活动展示香港举办世界级体坛盛事的实力,也提升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M’品牌活动既可吸引游客访港,为香港带来经济效益,也为香港注入可持续的体育文化,同时增进市民的自豪感和促进社会凝聚力。”


郭志梁表示,由特区政府主导并得到社会各界支持,香港打造“M”品牌赛事大大提高了民众参与体育的热情。


4月初举行的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在中环遮打花园举办培训班,在购物广场打造橄榄球主题乐园,推广橄榄球运动。随后举行的为期5天的2017年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则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到香港自行车馆体验速度带来的激情。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渣打香港马拉松20年变迁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