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体育用品行业升级迫在眉睫

去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但是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规模大附加值低,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在我国整体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体育用品行业的升级要求也更加迫切。

2017-06-06 12:21 来源:中国商网 0 54456


近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了《2016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去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但是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规模大附加值低,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在我国整体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体育用品行业的升级要求也更加迫切。

近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先后发布,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举措,另一方面将全民健身上升到了“大健康”新高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发展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扮演重要地位。

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认为,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需求正在由实物型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大约有34%的人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参与人数达到3.34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体育当作生活和社交的一部分,热衷于参与跑步、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这让体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自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规模达到3077亿元,同比增长11.65%,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人均体育用品消费超过100元。可以说,在规模和增量上,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有了可喜的成果,同时内需也被激发起来,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也面临着附加值低、品牌优势弱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认为,目前体育用品业的低品质、低附加值、低效益、同质化等问题还非常严重,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体育用品业在生产环节优势较大,生产规模大,但是真正的附加值只有30%左右在国内企业手上,多数都在国外。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表示,虽然我国体育用品拥有强大的规模优势,但整体仍处于中低层级,无论是竞技体育的高精尖装备还是大众健身的标杆级产品,我国体育品牌的身影还并不多见,甚至我国很多奥运金牌项目的装备和设施被国外品牌大面积垄断。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也对产品设计、科技研发和品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本土体育用品过往的“短板”。

“加快转型升级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必选项。作为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将会持续担当国民经济新增长的重要角色。同时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加速优胜劣汰,市场处于深度洗牌期,对于各方而言,唯有加快升级步伐、真正建立核心优势,才有可能把握好这一历史契机。”李桦认为。

关于如何转型升级,赵勇表示,行业需要从产业结构、价值链、功能、品牌、质量和生产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升级,下大工夫抓体育用品的创意、设计、新产品的研发和线上线下的销售。要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产业,从总体结构上还要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在生产销售方式上,要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逐步推行个性化定制和生产,开拓渠道。

李桦也建议,一是要发力工匠精神,加速核心竞争力升级;二是要携手推进标准化工作,构建行业健康发展基础;三是要兼顾渠道下沉与电商平台,探索新零售新发展;四是要聚焦体育消费升级趋势,抢抓战略先手。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转型升级有了更普遍的意义。正如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副总裁斯蒂芬妮·伯克特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发,这会带来行业的转型与转变,但也为每一个参与者带来了大量机遇。

从我国的产业升级来看,李桦认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产业升级所引发的新动能将成为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这也决定了体育用品业“新黄金十年”的发展路径将显著区别过往,这更要求从业各方能够有更敏锐的战略洞察,专注发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驱动,真正利用好此次升级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体育品牌正加快转型升级,并且已经在自主创新、聚焦细分市场和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果。

本文转载自中国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体育用品行业升级迫在眉睫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