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适应足协限制高价引援新政?

5月23日晚,中国足协突然推出的新政策让所有足球从业人士和球迷都炸开了锅

2017-05-30 17:00 来源:体育与法 文/陈蔚律师 0 115125


5月23日晚,中国足协突然推出的新政策让所有足球从业人士和球迷都炸开了锅,尤其是立即执行的《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将对职业联赛产生立竿见影的管制效果。


根据《通知》的规定,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如再购买球员,都要被征收100%数额的“引援调节费用”。虽然大部分足球俱乐部不是必须对社会公开财务状况的公司,但从中国职业联赛引援的疯狂烧钱程度来看,几乎是家家都亏损。也就是说,根据《通知》的规定,今年的夏季转会很可能将是“零转会”现象。


笔者去年就曾呼吁管理部门对俱乐部持续亏损,疯狂烧钱的行为进行适当调控,有必要借鉴欧足联财政公平政策等先进管理制度,但对5.23的政策出台也是十万个意想不到。现在这个通知已经公布,木已成舟。


从网上的反映来看,称赞和支持的呼声不高,有些批评甚至非常严厉,这也为管理部门未来出台管理措施时如何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听取各方意见,避免成为国际笑话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几乎可以预见,在马上到来的2017夏季转会窗,曾经轰动世界的中超购买力将暂时熄火,本来春心浮动的科斯塔、鲁尼等名将还得老老实实地在本地寻找机会。


对各中超俱乐部来说,除了不断向管理部门进谏,请求管理部门严格按照2015年中央制订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来落实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体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还能不能主动地适应《通知》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引援呢?


办法还是有的!就是严格按照《通知》上的文字规定,逐一对照,争取做到合规!


办法一:成为不亏损的俱乐部


这个办法很难。足球俱乐部巨亏人人都知道,亚洲盟主恒大俱乐部公布的年报都承认一年净亏损9亿多人民币。其他俱乐部的创收能力也不会好于恒大。但俱乐部都有一个或几个非常强大的母公司,如果母公司出手输血,瞬间改变子公司——足球俱乐部的盈亏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除了直接向子公司输血,也可以借鉴“两只小猪卖烧饼”的故事——两只小猪为了参加社会实践,各自做了一篮子烧饼上街贩卖,但直到中午也无人问津,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小猪甲花了一元钱向小猪乙买了一个烧饼,小猪乙拿到了现金也向小猪甲买了一个烧饼,小猪甲再向小猪乙买一个烧饼——这样两只小猪很快就把自己篮子里的烧饼全部都销售出去了。


至于把童话故事落实到现实里会不会很可笑,读者们自己判断吧,本来管理措施也很可笑,为什么俱乐部不能做一些一起让人笑的事呢?


办法二:多使用租借方式引进球员

 

《通知》曰: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广义的转会包括永久转会(买断所有权)和租借,狭义的转会仅指永久转会而不包括租借。


因此,如果未来足协在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时,明确《通知》要遏制的是高价转会费,仅限制永久转会,那么租借引援就不在《通知》的管制范围内。租借是一种非常适合中超这种打短工形式的“用工方式”,反正即使永久转会,很多俱乐部也只用半年就闲置到预备队去,比如杰克逊·马丁内斯。


永久转会带来巨大亏损的隐患很大,也很难从向主流联赛输出球员而获取转会利润。租借球员未必档次一定差,AC米兰这几年就大量使用租借球员,切尔西队每个赛季出租球员的数量比整个一线队还多,有很多球员在租借期间找到了很好的状态。


用好租借球员,可能使一个暂时陷入低谷的明星重新找回自信,也可能挖掘到一个未来之星。无论有没有《通知》的管制,从其他联赛租借球员,都是更适合无盈利能力的中超俱乐部的引援方式。但如果不允许转会,没有优先购买权,仅为其他俱乐部培养球员,这也是不符合中国俱乐部自身的经济利益的。


方法三:引进自由球员


每年夏天,欧洲足坛都会产生一批合同到期的“博斯曼球员”,可以通过自由转会引进。但大部分优秀的、在当打之年的球员,总是会被各俱乐部提早两年以上续约的,如果续约失败就会被出售——这在欧洲足坛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操作模式。因此,通过自由转会虽然能合规地引进球员,但肯定不能制造有轰动效应的转会新闻,对球队实力能不能起到提升,也只能看运气了。

 

最后,我们只能期待,中国足球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目前的严管只是暂时的。一个精彩的、国际化的足球职业联赛才是培养人才的热土,市场主体对盈亏自行承担责任即可。


本文转载自体育与法,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来稿 | 如何快速适应足协限制高价引援新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